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PU的发展史

CPU的发展史

CPU的发展史
微处理器的发展史也不过30余年,但在这30余年里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Intel 4004开始,到了Intel,AMD,Cyrix三足鼎立,到Intel一家独大,再到现在Intel和AMD分庭抗衡。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CPU将向速度更快、64位结构、多核心方向前进。

现在就带着大家去看看CPU 是怎样从无到有,并且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Intel 4004,这是第一个可用于微型计算机的微处理器。

1972年,英特尔公司推出8008,其运算威力是4004的两倍。

1978年,英特尔公司推出8086。

1979年,英特尔公司又公开了8088,工作频率为6.66MHZ、7.16MHZ或8MHZ。

8086和8088问世后不久,英特尔就将更多功能集成在芯片上,这样就诞生了80186和80188。

1981年,美国IBM公将8088芯片用于其研制的PC机,电脑真正走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它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1982年,英特尔公司在8086的基础上研制出了80286微处理器,该微处理器的最大主频为20MHZ。

1985年英特尔公司划时代的产品80386dx正式发布了,时钟频率为12.5MHZ,后逐步提到33MHZ,最后还有40MHZ产品。

1989年英特尔公又推出准32位微处理器芯片80386sx。

这是Intel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推出的一种较便宜的普及型CPU。

1989年,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芯片由英特尔推出。

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到50MHZ。

1993年,全面超越486的新一代586 CPU问世。

当AMD和Cyrix两家公司依靠低价不断开拓市场的时候,英特尔公司把自己的新一代产品命名为pentium(奔腾),以区别AMD和Cyrix的产品。

AMD和Cyrix也分别推出了k5和6x86微处理器来对付芯片巨人英特尔,但是由于奔腾微处理器的性能最佳,英特尔逐渐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1996年底发布了Intel pentium mmx 多能奔腾。

多能奔腾在原有pentium 的基础上新增加的57条mmx多媒体指令,使得多能奔腾即使在运行非mmx优化的程序时,也比同主频的pentium CPU要快得多。

1997年,英特尔第一个支持100MHZ额定外频的pentiumⅡ微处理器正式推出。

Cyrix在这场漫长的较量中终于败下阵来。

英特尔与AMD两雄争霸正式开始。

在1998年至1999年间,英特尔公推出了比pentiumⅡ功能更强大的CPU--xeon(至强微处理器)。

1999年2月22日,AMD 发布K6-III 400MHZ 版
本,在一些测试中,它的性能超越了后来发布的Intel Pentium III。

Intel的主要对手之一AMD加紧跟进的步伐,于同年8月发布Athlon(速龙)处理器。

1999年11月29日,AMD 发布了Athlon 750MHZ ,在主频和性能上超过Intel。

1999年春节后,英特尔公布了采用katmai核心的新一代pentium Ⅲ微处理器。

pentiumⅢ的起始主频速度为450MHZ。

2000年11月,Intel 在全球同步发布了其最新一代的Pentium IV微处理器(奔腾4)。

同年,AMD 发布Athlon 1GHz。

2003年9月,AMD 发布Athlon 64,AMD终于打破了最近时期的不利局面,领先对手步入了 64bit 时代。

2005年,首颗内含2个处理核心的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登场,正式揭开处理器多核时代。

2006年7月27日,Intel正式全球同步发布划时代产品酷睿2全系列双核处理器产品,从真正的奔腾时代,进入了酷睿时代。

酷睿是英文“Core(内核)”的拟音,“2”表示第二代,“Duo”则表示双核或者多核。

与英特尔目前最好的处理器比较,在性能提升40%的同时,功耗降低了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