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文化旅游地的空间竞合分析
摘要:晋商大院作为晋商历史文化的依托物,同时也是现代旅游发展的基础。
晋商大院在三晋空间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特点,特别集中分布于晋中。
晋商民俗大院属性相近,开发模式雷同,加之地域临近,形成可替代性竞争,造成负近邻效应。
规避空间恶性竞争,增强区域旅游合作,形成积极有效的空间竞合关系,是晋商文化旅游发展的前提,也是目的。
关键词:晋商文化大院;旅游地;空间竞合
一、引言
旅游地的空间竞合是指,同一地域内同质的旅游景区之间,竞争中产生合作的现象。
相同或相似旅游资源形成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地域相近,客源市场相同,极易造成游客分流,形成恶性竞争,即为负近邻效应。
而当这些景区的资源个性强、形象突出时,它们的集中分布会形成更强的合力和区域整体竞争力,这样的良性竞争将促进区域旅游健康发展,即为正近邻效应。
理想状态的旅游地空间竞合关系,即为规避恶性竞争的负近邻效应,突出形成区域合力的正近邻效应。
晋商是中国著名商帮之一,源于春秋,发展于隋唐,兴盛于明清。
晋商文化依托三晋地域文脉,融合义利诚信传统文化,形成别具地方特色的商业文化。
晋商文化遗迹现今体现为山西以外的山西会馆,省内为晋商大院,是器物、制度和意识复合体,是历史文化的依托物。
新世纪以来,山西省旅游业迅速发展,位于晋中的晋商文化旅游日益繁荣,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的目光。
晋商文化游是晋中旅游大品牌,众多的晋商文化大院独具特色,主要有榆次的常家庄园、太谷的曹家大院、祁县的乔家大院、平遥的平遥古城和灵石的王家大院等。
晋商文化大院在晋中分布比较集中,而且景区资源共性大、个性小,晋中还有其它晋商宅院比如祁县的渠家、太谷的孔祥熙故居。
近些年来,这些大院都有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不健康竞争、开发水平差距大、合作不充分等问题。
所以,分析晋商大院形成空间竞争的特点和原因,针对空间竞争问题提出晋商文化旅游地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对晋商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晋商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非遍在性旅游资源
晋商文化现象是山西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发展的一个综合反映,是由明清时期的晋商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贯于商业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以诚信为核心的讲义利、重管理、求创新的本土文化。
晋商文化又具有地域性与传承性,主要是通过数量众多、影响深远的晋商大院、晋商会馆来体现。
晋商文化旅游资源扎根于山西,是非遍在性旅游资源。
(二)地域分布相对集中
山西由南到北分布着众多明清时代的晋商豪宅,总计大约有八十座。
其中,以晋中市的晋商大院文化最为典型,已开发的有八座,是晋中旅游的大品牌。
晋商著名的商号、票号与商人90%集中在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特别是祁县、太谷、平遥三县,明清时期山西有著名的三大商帮——太谷帮、平遥帮、祁县帮。
晋商们创造了灿烂的晋商文明,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晋商大院建筑风格、民俗风情,其中以晋中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大院最为繁荣。
所以,晋商文化旅游地分布相对集中于晋中一带。
(三)共性大、独特性小、以观光行为为主、重游率不高
晋商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人文景观,具有历史悠久、文化品位高、地域性强
的特点,也是山西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讲,晋商大院是一种共性大、独特性小的旅游资源。
所有晋商大院向世界展示的都是晋商精神、晋商的历史、大院建筑风格、当地的民俗风情等等,各个晋商大院的差异只是姓氏、大院规模、知名度的差异。
游客往往只参观其中一两处旅游形象突出的大院,如常家庄园融院落园林于一体的特色吸引了众多的南方游客,乔家大院由于影视作品宣传,知名度提高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客。
但大多数晋商大院文化性质雷同,提供的旅游项目也很相似,旅游形象不突出,缺乏个性,旅游者以参观游览为主,所以游客在晋商大院的重游率并不高。
三、晋商文化旅游地空间竞合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一)影响晋商文化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
影响文化旅游地空间竞争的机制有很多,可以从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三方面来分析。
从旅游主体方面看,客源市场的旅游者出游力与出游率与旅游者收入、旅游偏好、消费水平、休假时间等有关,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需求。
从旅游客体方面看,涉及到旅游地的质量规模、级别和知名度;旅游地的区域条件如基础设施、旅游设施等;旅游地的区位特性,如可进入性、与其它旅游地的关系等。
从旅游媒介方面看,涉及到旅游地的认知形象、交通条件、基础与专用设施、旅游地媒体宣传力度等。
根据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研究,不同空间尺度的游客对不同级别的旅游地选择不同。
作为以观光为主的旅游地,跨国、跨省的大尺度旅游者一般只选择国际级、国家级的旅游地;省内中尺度旅游者除了选择国际级和国家级外,还选择省级、区级的旅游地;本市内小尺度短程旅游者则所有级别的旅游地都选择。
所以,当某种同类性质晋商文化的大院集中于同一地域时,国外和跨省的游客往往选择知名度和地位级别高景点,而国外和跨省游客正是景点主要的客源市场,这样那些规模小且地位低的晋商宅院就被放弃。
(二)晋商文化旅游地空间竞合特点
晋商文化大院是一种共性大、独特性小的人文旅游资源,游客以观光行为为主。
资源属性的特点决定了,晋商文化旅游地空间竞争中是一种典型的替代性竞争。
也就是说,在同一区域内,地位级别高的、质量好的晋商文化旅游地将会替代或抑制地位级别低的晋商旅游地。
这种替代作用空间竞争下,地位级别高的晋商文化景区以其在区域中独有的竞争力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和国内游客。
相反,那些级别地位低的晋商旅游地的客源市场将越来越小,往往只是开发初期吸引较多的周围市县的游客,之后客流量就大大减少,造成景区旅游效益不佳而逐渐衰落。
晋商文化景区之间的竞争属于替代性竞争,但并不是说这个区域只能开发一处晋商文化景区才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当这一地域的晋商文化景区资源个性强、形象突出、文化特色强时,它们的集中分布不会造成恶性竞争,而会形成这一区域的特色品牌旅游圈,形成更强的合力和区域整体竞争力。
这就是良性竞争合关系,将促进区域旅游业健康发展。
四、晋商文化旅游地的区域合作战略
晋商文化旅游地的聚集必然会产生空间竞争,如何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区域旅游合作是晋商文化大院旅游健康发展的重大议题。
针对形成良好的空间竞合关系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第一,平遥古城为龙头,打造以国际化平遥为中心的晋商文化旅游圈。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明清古城、
晋商故里、票号圣地”。
平遥世界遗产、5A级景区的评定,奠定了其为山西旅游业的龙头地位。
要以平遥古城为中心,省城太原为起点,打造精品太原——平遥旅游线路必将带动其它大院的共同发展。
第二,突出其他晋商文化大院的特色旅游形象,减小景区间的替代性,增加旅游形象互补性。
乔家大院应继续加强影视塑造旅游形象的影响力,并着重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常家庄园的旅游宣传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突出其北方园林风格和影视旅游形象。
王家大院着力打造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民间建筑博物馆”形象。
第三,创新晋商文化旅游地发展模式,树立“大旅游”发展观。
晋商文化旅游发展,不仅是晋商大院硬件建设,还包括晋商文化软实力建设。
优化晋商文化旅游地空间格局,实现南延北拓,东伸西扩战略,开发建设运城李家大院、临汾师家大院、吕梁碛口古镇晋城皇城相府等晋商文化遗产。
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之际,深层次开发晋商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如开展《又见平遥》实景演艺表演,举办平遥国际摄影展等;创新文化旅游发展理念、形式、内容,打破“门票经济”桎梏,延伸旅游产业链。
第四,加强景区合作,共享客源市场。
加强区域合作,除了晋中晋商文化景区的内部合作外,还要加强与晋中周边景区和旅行社的合作。
同周边区域进行旅游线路合作,优化线路产品,延伸旅游线路,吸引周边旅游热点地区的游客。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孟爱云.基于竞合的东北区域旅游发展问题探讨[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3.
[3]史彦雍,谭传凤,赵海晓.山西省晋中市晋商大院旅游地的空间竞争[J].经济师,2006,2.
[4]刘改芳,梁嘉骅.区域内资源相似型人文景区的竞合关系研究[J].旅游学刊,2009,4.
[5]李淑娟,陈静.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山东省区域旅游竞合研究[J].经济地理,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