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税收入(黑板)
政府之所以收取非税收入,主要 基于以下理论依据。
(一)准公共物品的存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承担的资源 配置职能主要涉及两种公共物品供给 ,即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 排他性特征,消费边际成本为零,由 于无法将不缴费者排除在纯公共物品 消费之外,政府只能通过普遍征税方 式弥补其供给成本。
《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 知》(财综[2004]53号)规定政府非税收 入管理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
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益、彩
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
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 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什么是政府性基金?
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
权限是指什么?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 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 法>的通知》(财综[2004]100号)规 定,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实行中央和 省两级审批制度,国务院和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 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管理 收费项目。
建立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和 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并完善水利建 设基金筹集使用政策,有力地支持 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加 快了水利建设步伐和水库库区经济 社会发展。
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废弃 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和油污损 害赔偿基金,促进了新能源开发 利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完善港口建设费、民航发展基金 等征收使用政策,促进了港口、 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 革研究
----成效、问题、措施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邱文琦
五个问题:(普及知识)
什么是政府非税收入?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 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 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 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 、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 公共服务并取得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 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 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 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
2009年,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征100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涉及金额约190 亿元。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公 路养路费等6项涉及交通和车辆的收费 ,涉及金额约1300亿元。
2011年,在全国取消31项涉企收费和 20项社团收费,每年可减轻企业和社 会负担约70亿元。
2012年,对小型微型企业免收管理类、 登记类、证照类收费,取消253项各省(
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涉及居民的日 常生活,存在特定受益者,许多属于准 公共物品范畴,采取收费等非税收入方 式更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配置效率。因 此,地方政府较多采取非税收入方式组 织收入。
随着政府级次降低,非税收入占本级财 政收入的比重相应提高。
(四)非税收入通常实行专款专用
税收遵循普遍征收、普遍服务的原则 ,通常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
支付能力原则是按照人们的支付能力分配负 担,支付能力大者多负担,小者少负担,无 支付能力者不负担。
受益公平原则是根据人们从政府提供公共物 品的受益程度来分配负担,受益多者多负担 ,少者少负担,没有受益者不负担。
税收通常采取支付能力原则征收。收费等非 税收入则根据付费者所享受的服务收取,负 担与受益相对称,体现受益公平原则。同时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采取付费方式 选择公共物品,显示自己的偏好,使政府提 供的公共物品与居民偏好保持一致,可以优 化资源配置。
除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及其财政、 价格主管部门外,其他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省 级以下(包括计划单列市和副省 级城市)人民政府,均无权审批 收费项目。
正题:理论依据; 基本特征; 成效; 问题; 措施。
一、非税收入的理论依据
作为与税收并存的财政分配工具 ,非税收入同样具有弥补市场缺 陷、提供公共产品、调节经济运 行等作用。
进一步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 使用费的征收标准。
在全国范围统一海域使用金征收政 策。
全面开征水资源费,确定了各区域 “十二五”末地表水、地下水水资 源费平均最低征收标准。
对第三代公众通信网络征收无线电 频率占用费,支持无线电基础设施 建设。
加强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财政 部印发《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 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售 、出让、转让、变卖等取得的收入上缴 同级财政,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从 制度上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 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
税收主要满足政府提供普遍公共 服务的需要,是财政收入的基本 来源。
非税收入主要满足政府提供特定 公共服务的需要,具有分散性、 专项性特点,只能作为税收的必 要补充。
(三)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 较高
中央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大部分属于 纯公共物品范畴,筹资渠道主要是税 收,非税收入在中央财政收入中所占 比重较低。
“收支两条线”是指国家机关、事业 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将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取得的政府非税收 入全额缴入国库或者财政专户,支出 通过财政部门编制预算进行统筹安排 ,资金通过国库或财政专户收缴和拨 付的管理制度。
罚没财物包括哪些范围?
是指执法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 规章,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实施处罚所取得的罚款、没收 的违法所得、没收的非法财物及 其变价收入等。
2.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 生的利息收入是利用国家资源和国有 资产所有权取得的,体现了国家作为 所有者或出资人的权益;
3.彩票公益金、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 赠收入是依托政府信誉募集的,遵循 自愿原则。
(二)非税收入是税收的补充形式
税收与非税收入都是政府参与国 民收入分配取得的财政收入。
细化编制内容,中央基金预算支出全部 编报到“项”级科目,并落实具体事项 ;
加强执行管理,全面实施了基金预 算指标管理,国库部门依据预算指 标拨付资金,保证预算按批准的项 目、科目和数额执行;
向社会公开基金预算,公开内容已 细化到“项”级科目,增强了预算 透明度。
同时,稳步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 算管理,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
(二)积极发挥非税收入政策作用,大力促 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建立全国统一的大中型水库移 民后期扶持基金政策体系,为 全国3000多万库区移民提供长 达20年的基本生活保障,促进 了社会稳定。
完善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征收政策,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 筹集渠道,为实现财政教育支出 占GDP4%的法定目标提供了更 加稳定的资金保障。
2008年以来,财政部加大收费基金的 清理力度,累计取消、停征和减免 46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7项政府性基 金,每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 2000多亿元,支持了企业发展,进一 步理顺了政府收入分配关系。
主要措施包括:
2008年,在全国统一停征工商“ 两费”,每年可减轻个体私营者 负担170亿元。
将具有以收定支、专款专用性质的 政府性基金、土地出让收入、彩票 公益金、专项收入等纳入政府性基 金预算管理,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 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将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纳入国有资本 经营预算管理,用于支持国有经济 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等支 出。
目前,已初步构建起由公共财政 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 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共同组成并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 体系,提高了财政预算的统一性 和完整性。
按照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要求,从2011 年起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彻底 取消了预算外资金。
同时,根据非税收入的不同性质采取有区 别的预算管理方式,将属于一般预算收入 性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 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以政府名义 接受的捐赠收入等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 ,与税收收入一起统筹安排使用;
非税收入遵循受益公平、成本补偿原 则,缴费与享受公共服务具有较强关 联度,非税收入通常用于弥补政府提 供特定公共服务的成本支出,实行专 款专用。
三、我国非税收入管理的成 效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加大 改革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健全 管理制度,积极推动非税收入规 范化管理。
(一)清理收费基金项目,切 实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
这些政策的建立和实施,为落实 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科学发展发 挥了重要作用。
(三)完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 用制度,促进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
各级财政部门建立健全矿产、土地 、海域、水、无线电频率资源等有 偿使用制度。
对新老煤矿探矿权、采矿权一律收 取探矿权、采矿权价款。
全面实行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 拍卖、挂牌制度,完善土地出让 收入征管机制,将土地出让收入 全额纳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管 理,严格按规定安排各项土地出 让支出,加大用于民生工程建设 的力度。
(三)提高效率的要求
准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竞争性和 排他性特征,当消费者达到一定 临界规模后,会产生“过度使用 ”和“拥挤效应”。
采取收费等非税收入方式,可以 将“搭便车”者排斥在外,避免 产生过度需求和消费,降低拥挤 成本,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满足公众差异化需求。
(四)负外部性的存在
是指为支持某项公益事业发展,各级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 定,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 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征收政府性基金必须严格按国务院规 定统一报财政部审批,重要的报国务 院审批。地方无权批准设立基金项目 ,也不得以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名义变 相批准设立基金项目。
什么是“收支两条线”管理 ?
地方财政部门加快建立健全国 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 ,如海南、山东、湖南等省印 发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 收入管理办法,明确了国有资 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范围 和管理政策。
上述措施,促进了国有资源有效 开发利用和国有资产合理配置。
(四)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提高财政预算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准公共物品介于纯公共物品与私人物 品之间,既具有消费的局部公共性或 外部性,难以由市场提供;又具有消 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消费边际成本 不为零,向特定消费者收费具备可行 性,政府可以通过收费方式弥补其供 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