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语文其实很简单
____平日语文教学的一些做法
暑假的一个下午,外出散步,遇到了班里的几个学生,问他们干什么呢,他们说正在辅导班补习数学和英语。
我又问了他们一句:“补语文了吗”?“语文补不补没有多大影响,学不学也没有多少关系。
”听了这话,我很难过,不只因为我是语文教师,更为孩子们的这些想法。
其实现实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重视语文,语文已沦落为主科中的副科。
”学生又说:“语文课没意思,学不学都一样。
”语文书中编者为我们编选了大量“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品,有浓郁的审美内涵,为美感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语文怎么会“没意思”?怎么会“学不学都一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已将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正努力改变语文这一尴尬的处境,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灵活的情境,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人文性和生活性……在“开放性”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得到充分尊重,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尽情展现各自的魅力。
于是,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教师以自身的教育艺术、学生以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共同诠释了“教学相长”的真谛。
这样的课堂学生还会感到“没意思”?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徜徉一定会爱上语文的。
一、让课堂充满动感
课堂是教与学互动的舞台,课堂教学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的活力在课堂上获得有效发挥,我们的课堂才更有效、更具生命力,我们的学生才更主动、更富有创造力。
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他们探究知识的方法也各有特色。
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开口去说,开口去读,动脑去想,动手去写,积极讨论合作,动情释放情感,课堂会因充满”动感”而有趣。
杜郎口中学的改革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抓住了“牛鼻子”,他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优差之间,全方位、立体式的互动让课堂真正成为愉快求知的殿堂。
在“杜郎口”的影响下,我校也在努力学习其好的做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虽然还没有学到其精髓,但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课堂,其效果还是不错的。
教学案例:人教八下《小石潭记》
我第一次教《小石潭记》的时候也是按部就班,读课文、翻译句子、讲解内容,没有什么新意可言,学生学得也没有多大兴趣。
可这次为了参加县里组织的“课改之星”评选,还能像以前那样讲吗?答案是否定的。
冥思苦想,在备课组老师的帮助下,思路逐渐明晰。
初步预习
课前我指导学生对课文做了充分预习,字词的读音、重难点词语及句子的翻译,与课文创作有关的背景都放手让学生动手去查找资料,并要求每个学习小组以“我所了解的柳宗元”为主题,制作手抄报,同学们的兴趣非常高。
检测预习
一改以往教师滔滔不绝讲的做法,为了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我有浅入深准备了六组题目,让小组同学抢答,为了鼓励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又有一个同学专门负责记录,看哪个小组参与的人数和参与的次数多,该小组就是“最佳表现小组”,为了小组的荣誉,小组内
的同学个个都很积极。
重点探究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又设计了两个话题,让同学们围绕话题,根据课文内容说话: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小石潭(用四字词语概括小石潭景物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___________的小石潭(用一个关键词语概括小石潭给你的感受。
)同学们各抒己见,都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谈的有理有据,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许多精彩的见解都是我始料未及的。
情感体验与柳宗元面对面
情境:你在学习本文时一定会有许多疑惑,假如穿越时空隧道,柳宗元来到了我们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向柳宗元请教,你的问题要结合课文内容。
同学们纷纷向柳宗元请教。
教后反思:由于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精彩表现,这堂课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我也取得了小组第二的成绩,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感谢为我提供帮助的老师们,我更要感谢积极参与的同学们,是他们让这堂语文课生动有趣。
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通过课前预习、创设巧妙地情境、以及精当的问题吸引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绝大多数同学都跃跃欲试,口、手、脑都调动起来了,让学生体味到了参与学习的快乐。
但是不足的地方也很多,教师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如何进行适当的点评,使课堂更富有实效,这是今后工作中必须思考的。
二、把机会让给学生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对教师的课堂角色需要重新定位,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的学提供服务,“教学”其实应该为“学教”,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引导、激发下促进自主学习。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置身学生中间,在必要的时候作出适当的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切实体现教师的作用。
其实想改变自己的课堂也很简单,尽可能的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多种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说、去写,自己思考、自己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会更加深刻,课堂学习效果也不错,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不断得到激发。
教学案例:人教七上《秋天》
初步预习
课前布置同学们动手解决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记录下来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试着找一段音乐进行配乐朗诵。
预习成果展示
课上同学们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疑惑,有的同学甚至进行配乐朗诵了……在了解了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之后,我简单说明了学习本文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有配乐朗诵、有男女合诵,还有表演;然后就是小组推荐的本课“主讲”讲解他们小组的成果,其他同学或听或记,或者小声交流看法,都非常的认真。
其中一些重点句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的也非常到位。
还有的小组展示了他们即兴创作的诗歌。
最后同学们又展示了课下搜集的与“秋”有关的美文、诗句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锻炼了同学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后反思:
这是一堂尝试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不想被别人冠以“不务正业”的帽子,于是只能
“偷偷”进行。
反思这堂课,教学环节基本上让学生自主完成,我只在个别地方做了个别评点,但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进行的听、说、读、写训练以及拓展延伸的内容,都是教师“主讲”所无法超越的,因为同学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活跃的课堂气氛,精彩的看法,由此带来的课堂大容量这都是把机会让给学生的结果,单凭教师的“满堂灌”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
三、让语文与生活接轨
语文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世界,做为为语文教师要有一颗非常敏锐的生活头脑,重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发现生活中的语文,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使语文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或情境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真实。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碰到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
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解决问题,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提高能力的过程,切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案案例:人教九上《致女儿的信》拓展课
身处花季的九年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正处于朦胧阶段,学习本文时,同学们的兴趣非常高,当学完本文后,学生对这个话题仍然很感兴趣,怎么办?为了帮助学生对爱情有一个正确认识,也为了解决班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何不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大大方方谈“爱情”呢?
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有关爱情的诗歌、故事,时间为一周,这个作业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学生搜集的资料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然后,几个小组明确任务,每个小组自行确定一个话题,并写出他们的感言。
班会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我的调控下,非常有序的进行着。
学生非常投入地朗读这有关爱情的诗歌,有的小组对“早恋”的危害用实例进行了有力的证明,有的甚至用手机播放起了一些非常流行的爱情歌曲。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参与的热情令我意想不到。
通过这堂课同学们对早恋、网恋的危害都有了明确地认识,在畅所欲言环节中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对爱情的看法,他们逐渐认识到“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
”
教后反思:
一堂课很快结束了,其实这不是更有趣的语文课吗?这样的语文课学生能不喜欢吗?早恋、网恋是困惑教师和家长的问题,是回避、还是面对,我相信只有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其危害性,才能正确去面对。
我非常振奋,做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爱情”,我非常振奋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
生活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生活也使语文教学精彩纷呈、生机盎然。
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密切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生活中,与生活相融,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
语文爱你其实真的很容易,恳请我们的语文老师不要把本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毫无生机,用自己的智慧和学识,让学生爱上语文,引领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