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提高

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提高

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提高探究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令人担忧,学
生的计算能力不高,准确率低。

纵观历年的考试,学生在计算方面失分十分严重。

很多家长,甚至一些老师都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归为“粗心”。

只要下次考试的时候认真点、细心点,这种错误就可以避免。

但在实际情况中,这些学生下次考试照样会出现类似的错误。

这时又有家长和一些老师站出来说这些学生就是粗心惯了,一下子改不了。

我不这么认为。

为什么成绩好的学生这方面出错的少?我认为是这些学生的计算能力差,特别是口算能力差。

例如:25+48=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看一眼就知道等于73,而口算能力差的学生需要笔算。

笔算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负担越重出错的概率就越大。

新课程标准依然强调口算的重要性,指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

2000年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20)
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口算,每分钟8-10题;三位数的加减法,每分钟2-3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什么样的计算叫口算呢?口算和笔算有什么区别?口算就是不借
助计算工具,不用书面表达方式计算过程,依靠记忆,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一般来说,口算和笔算有三方面的区别。

(1)形式上的不同。

用笔在纸上列出竖式,并写出计算过程进行计算,这叫笔算。

不借助任何工具,直接说出或写出计算结果,这叫口算。

(2)运算方向不同。

笔算是由低位到高位,而口算一般是从高位算到低位。

(3)思考方法不同。

笔算是严格按照计算法则进行。

而口算则可依据数据的性质和特点,应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进行。

可见,口算能使算法多样化,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理解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是没有办法学好数学的。

空中楼阁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只是一种幻景。

一年级学生的口算是最基本的,口算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占的比重很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因从娃娃抓起。

再说一个人的能力和他的思维习惯有很大关联,一年级正是学科教育的起点,所以我认
为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必须从一年级开始。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试验。

一、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我从数一数开始就十分重视直观教学。

课堂上我让学生借助摆小棒、看图片、数手指、看实物等建立数感。

在学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过程中,我在黑板上用磁石摆,学生在下面摆小棒或铅笔等,小组玩扑克牌
游戏对口令等,学生在看、做、听、想等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了10以内的组成和分解,为1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为了能让学生理解“凑十法”,我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了形,再结合数,从而达到了数形结
合。

学生在做加减法的时候,可以闭上眼睛在大脑里面想摆小棒从而计算出结果。

根据儿童心理学,学生学习知识是螺旋式上升的。

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训练。

但是单一的口算题枯燥无味,学生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必能会厌倦。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开展了各种活动。

例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闯关、送信等。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口算能力。

二、错误归纳,对比练习
学生容易把3看成8,把6看成9,把加法做成减法,把减法做成加法。

书写错误,书写不端正,写完了连自己都不认识。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以下策略。

布置学生书写0、1、2、3、4、5、6、7、8、9
和运算符号+、-。

要求学生书写端正,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速度明显提高了。

不但写的端正,而且写的快。

对同一种类型的题目,我不满足一种解题方法,而是引导学生尝试多种算法。

同时比较各种算法的优缺点。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制定表格,口算量化
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应该有一个标准,有了一个标准,学生的奋
斗就有了目标,教师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的口算能力达到了标准,就把剩下的时间用到其它的方面,学生没有达标,就应该加强训练。

这样就不至于盲目的进行提高口算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上学生的口算能力明显有了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