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第二章 害虫生物防治基本原理--24

2、第二章 害虫生物防治基本原理--24


光照
气流
营养因素
生物因素
三、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与天敌的相互关系
害虫与天敌之间是共居与一个统一体中的一对矛盾,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开展害虫防治工作,应创造有利 于天敌种群数量的发展而不利于害虫的发生条件。
第二节 害虫生物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请猜成语
黄 雀 在 后
螳 螂 捕 蝉
“螳螂捕蝉,黄 雀在后” 说的是 什么生物现象?
捕食 与 被捕食
柳叶
举例
蔷薇

落叶
蚜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瓢 虫
小鸟
归纳总结
蔷薇或小草 落叶 概念: 在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 形成的一种链状联系,叫做食物链。 蚜虫 瓢虫
小鸟
蚯蚓
小鸟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 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生产者 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消费者
第二章 害虫生物防治基本原理
第二章 害虫生物防治基本原理


第一节 害虫发生规律概述
第二节 害虫生物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第三节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害虫发生规律概述
一、害虫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害虫的定义:
与人类的经济利益发生矛盾的昆虫叫害虫。 2、农田系统害虫爆发的原因在自然环境中: 植物
天敌
食物链都是由绿色植物开始,到 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毛毛虫
小鸟
是不是食物链? 为什么?
思考:这里有多少条食物链?

• 不同的食物链之间,通过共同的植物 或天敌的联系而交错成网络状,这种 网状关系叫做食物网。
二、天敌的跟随现象
就单个的生态系统来说,如果天敌的寄主害虫单一,那么该天 敌种群的消长,总体上“滞后”于寄主害虫之后。这种现象叫 天敌的“跟随现象”。
举例
稻田中有每
低龄幼虫
亩有稻纵卷
叶螟幼虫30 00头以上就
老龄幼虫
会造成损失。
第三节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
一、植物检疫 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验 和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的一 种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是一种保护性、预防性措施。
二、农业防治
根据农田环境,寄主植物与害虫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一
数量 :害虫
:天敌
1、从发生时间上说 2、从数量上说
时间
三、优势天敌及其控制效能 在判断天敌的效能时,要以害虫与天敌之间竞争的结果而导 致经济损失减少的程度作为依据。
更正一种观念:1、种群数量高的天敌是优势天敌。 2、寄生率高的天敌是优势天敌。
×
三、优势天敌及其控制效能 在判断天敌的效能时,要以害虫与天敌之间竞争的结果而导 致经济损失减少的程度作为依据。
三、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农药直接杀灭害虫的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四、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 人工或机械防止害 虫的方法。如:捕 杀、诱杀、趋性利
用、温湿度利用、
阻隔分离及激光照 射等新技术。
五、生物防治 后一章重点介绍。
害虫
农田生态系统中: (1)农作物的抵抗性低于它们的祖先或近缘的野生种。 (2)物种结构单一。(生境有利,食物充足)
(3)大量、频繁的使用化学农药,杀伤了大量天敌,降低了 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二、影响害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内因 生殖潜能 产卵量 适应性 温度 湿度
生存潜能
物理因素 外因
气候因素
土壤因素 植物种类 天敌
系列栽培管理技术,有目的地改变某些因子,有利于作物的生 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保
护农业生产的目的。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础措施。
二、农业防治法的具体措施 1、合理的作物布局
2、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
3、深耕土地与晒土灭虫
4、调节播种期
5、合理施肥与灌溉 6、加强田间管理 7、选育抗虫品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