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电图的判读与癫痫的诊断(56页)

脑电图的判读与癫痫的诊断(56页)


脑电图的意义
• CT、MRI、MRS、fMRI、SPECT、PET及MEG等检查手段发展 EEG在癫痫诊疗中 迅速,在癫痫诊疗和研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的作用无法替代
• 脑电图是脑生物电活动的检查技术,测定自发的有节律的 生物电活动了解脑功能状态。因此仍是癫痫诊断和分类的
最客观的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 持续的局限性或非对称性变化
– 对显著的或持续的广泛慢波应谨慎分析 – 低血糖也可出现类似表现
闪光刺激及闪光驱动
• 闪光持续10毫秒
• 闪光频率在0.5-30Hz之间 • 闪光驱动在枕部最明显
• 常在闪光频率接近受试者自身α波频率时出现
• 闪光刺激:正常反应为节律同步化反应,图为12Hz闪光刺激诱发的光 驱动反应,显示为双侧枕部电极12Hz的低波幅正相尖波节律。
成人正常脑电图判读及伪差的 识别
脑电图的意义
• 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癫痫及痫性发作的诊断
安全、廉价、易开展 容易长时程连续记录 很高的瞬时分辨率
• 有助于完成以下工作
癫痫发作类型的诊断及癫痫综合症的分类 致痫灶的定位 癫痫治疗效果的长期监控 脑炎、中毒性、代谢性原因引起的脑病的辅助诊断 脑部器质性病变与功能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弥漫性和局显性脑损害的辅助诊断
清醒期脑电图
• 正常脑电节律 • α波 8-13Hz • β波>13Hz • θ波 4-7Hz • δ波 <4Hz
清醒期脑电图
• α节律背景
• 出现部位 – 后部脑区,常为枕部(O1/O2) – 对称 (通常右侧波幅较高) 波率 – 多数正常成人波率在9-11Hz 之间 – 随年龄增长而减慢 波幅 – 15-45uV – 逐渐增强和减弱
清醒期脑电图
• θ节律背景
• 出现部位 – 主要出现于额部、中央部,有时可见于颞部 – 对称(也可不对称) • 波率 – 6-7Hz • 波幅 – 通常 <50uV • 形状 – 多变 • 常见于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 • 觉醒时可见, 困倦时更突出
θ节律背景
• • • • • • • • • • • • • • • • Fp1-F7 F7-T3 T3-T5 Fp1-F3 F3-C3 C3-P3 P3-O1 Fz-Cz Cz-Pz Fp2-F4 F4-C4 C4-P4 P4-O2 Fp2-F8 F8-T4 T4-T6
• 慢波
–广泛性,有一定节律的多形态δ波或θ波
>100-300uV 在额部较显著
–多在开始过度通气1分钟之内出现 –在过度通气结束1分钟之内消失
过度换气
过度换气的异常表现
• 过度通气结束后持续1分钟以上 (再次δ反应; 烟雾病) • 明确的癫痫样放电
多见于特发性全面性癫痫,尤其是儿童失神发作 很少出现于局灶性癫痫
清醒期脑电图
• β节律背景
• 出现部位 – 额部、中央部 – 对称 • 波率 – 18-25Hz常见 • 波幅 – 大多数正常个体<20uV
• • • •
放松、觉醒、困倦状态下可出现 更常见于浅睡眠期、快速眼动性睡眠, 以及认知活动时 镇静剂, 如苯二氮卓类和巴比妥类可强化β节律 深睡眠、自主运动或感觉刺激能够减弱β节律
正常脑电图
正常脑电图包括下面几个要素:
• 是否符合本年龄段的特征 • 是否符合特定生理状态的特征(清醒、睡眠) • 是否符合一定条件下的脑电图特征(各种诱发试验) • 是否为个体之间的差异(正常变异波形)
电极安置• 国际1ຫໍສະໝຸດ -20系统的电极位置多导电极
报告内容
正常清醒期脑电图
睡眠脑电图
常见正常脑电图变异及伪差识别
β节律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Fp1-A1 Fp2-A2 F3-A1 F4-A2 C3-A1 C4-A2 P3-A1 P4-A2 O1-A1 O2-A2 F7-A1 F8-A2 T3-A1 T4-A2 T5-A1 T6-A2 Fz-A1 Cz-A1 Pz-A1
PCR
闪光阵发性反应的临床意义
• 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易在闪光频率15-20Hz时出现
• 中毒性或代谢性脑病撤药时可出现PPR • 2%正常人也可出现
正常清醒期脑电图
睡眠脑电图
常见正常脑电图变异及伪差识别
睡眠周期
• 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包括
–非快速眼动相睡眠 (NREM)
• Ⅰ期 • Ⅱ期 • Ⅲ期 • Ⅳ期
闪光刺激的异常反应
• 光驱动单侧缺失或抑制 • 闪光搐搦反应(PCR)或闪光阵发性反应(PPR)
全面性或以枕部为主的棘波或多形棘波复合波 正常情况下,随刺激结束而终止,且局限于枕部 同光刺激无关或刺激结束后仍存在的全面性痫样放电为异常
• 闪光肌源性反应或闪光肌阵挛反应 (PMR)
不是癫痫 在每次闪光的50-60毫秒后出现 在刺激结束时停止(不是自身持续性) 以闪光频率为 12-18Hz时最显著 可出现眼睑震颤或头面部肌肉颤动


• 放松、觉醒、闭眼状态下表现为α节律。 • 睁眼、集中注意力、感受到刺激或困倦等情况下α节律会受到干扰。 • 睁眼导致的干扰称为α 阻滞。
α节律背景
• • • • • • • • • • • • • • • • Fp1-F7 F7-T3 T3-T5 Fp1-F3 F3-C3 C3-P3 P3-O1 Fz-Cz Cz-Pz Fp2-F4 F4-C4 C4-P4 P4-O2 Fp2-F8 F8-T4 T4-T6
–快速眼动相睡眠 (REM)
–由阶段Ⅳ短暂回复到Ⅱ期后开始REM –REM结束后,再次回到Ⅰ/Ⅱ期
Ⅰ期睡眠
• • • • • α节律逐渐减弱 (<记录时间的50%) 额部、中央部可见θ节律 肌电干扰减少 一过性枕部正性尖波(POST) 顶部尖波(Ⅰ期睡眠的标志)
一过性枕部正性尖波
• • • • • • • • • • • • • • • • • • • Fp1-A1 Fp2-A2 F3-A1 F4-A2 C3-A1 C4-A2 P3-A1 P4-A2 O1-A1 O2-A2 F7-A1 F8-A2 T3-A1 T4-A2 T5-A1 T6-A2 Fz-A1 Cz-A1 Pz-A1
患者崔某,女性,60岁,进行性认知障碍3个月,加重伴全身抖动1个月
常用诱发反应
睁闭眼试验
过度换气试验
闪光刺激反应
睁闭眼试验的典型表现
• α波波幅明显降低或完全消失 • 代之以低波幅不规则的快波活动
• 称为α抑制或α阻滞
• 睁闭眼反应完全不存在一般见于脑桥水平损伤的昏迷患者
睁闭眼
过度换气的典型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