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P2-7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需要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2.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出汗、呼吸、排尿)。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2.生物的归类方法: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二、生物圈
1.生物圈概念: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种内斗争
种内互助
生物因素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环境因素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
互利共生关系
非生物因素-光、空气、水、湿度、温度等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都具有许多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如仙人掌的叶刺,鱼类的流线型体型等。
典型事例:冬眠、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2.生物的生命活动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如蚯蚓能疏松土壤,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一些植物还能净化空气,沙地上栽种植物可防风固沙,植物蒸腾作用可增加空气湿度等。
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略: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到46。
C才会出汗;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
五、生态系统P22-27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绿色植物(蘑菇不是,她们是分解者)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
生态系统组成
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水、湿度、温度等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注意:在画食物链或食物网时,箭头方向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是植物。
3.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一些有毒的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在食物链内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
4.在生态系统中,为了保证充足的食物,生产者数量>初级消费者数量>高级消费者数
量。
能量逐级递减。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动态平衡)。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六、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28-32
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绿色水库”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
淡水生态系统: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与淡水生物组成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也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