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姓氏文化ppt

中国姓氏文化ppt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夏、周、 武、康、庄、穆等。 6、其他: (1)以皇帝赐姓。
(2)为避灾难而改姓。
(3)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
(4)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
(5)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 (6)少数民族的姓氏在译成汉语后的简化。
(1)以皇帝赐姓。
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 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
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
家、外交家。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 伟大的壮举。
在明,有一个郑氏家族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并
在此后屡受旌表。赐姓“郑”用意主要是对郑和的一个期望,望 他象郑家人一样忠孝于国家。
(2)为避灾难而改姓。
在陕西省韩城县续村,居住着许多姓同或姓冯的家族,每到清明时节,他们成群结队来到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颜氏家训· 风操》
人际交往中:
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
长对幼;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幼对长或对
他人的尊称。
取字方法: 1、“字”与“名”同义反复。 如屈平(原)、诸葛亮(孔明) 2、“字”与“名”反义相对。 如朱熹(元晦)、赵孟頫 (子昂) 3、“字”与“名”连义推想。
6、唐宋:五行命名成为时尚。如朱熹 (火);父名松(木);儿名载(土); 孙名钜、钩、鉴、铎(金);曾孙名渊、 潜、浚(水)。 7、宋以后:字辈谱命名法最为盛行。
8、新中国时期:建国、爱华、国庆、
国强、土改、解放、援朝、跃进、超英、
文革、卫东。
古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
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
(5)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 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 、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 姓元。
(6)少数民族的姓氏在译成汉语后的简化。 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 、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 音。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 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
1、既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 法制度的表现,历史久远。 2、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成为维护封建 统治的有力工具。 3、是民族团结与融合的象征。
1、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原为族号。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 而生子,故称为天子,从女从生。” ——许慎《说文解字》 2、氏,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 3、春秋战国时,氏开始转变为姓。 4、秦汉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中国最好听的十个姓氏 : 1、钱 2、官 3、龙 4、郝 5、甄 6、郑 7、金 8、高 9、丁 10、孔 中国最难听的十个姓氏 : 1、吴 2、贾 3、傅 4、赖 5、胡 6、朱 7、史 8、阎 9、魏 10、秦
在西南联大任教时,傅斯年担任北大文科 研究所所长,郑天挺任副所长。有人来访 时,北大文科研究所的接待人员总是先问: “你找傅所长还是郑所长?傅所长是正所 长,郑所长是副所长。”来访的客人总是 被问得一头雾水。
太史公祠,为先祖司马迁扫墓。那么,这些司马迁的后代为何不姓司马呢? 这得从司马迁因“李陵事件”惨遭宫刑谈起。刑余之人,本不欲生,但为了完成先父的遗 志,为后人留下一部信史,司马迁忍辱负重,在困厄潦倒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不朽的史学 兼文学巨著《史记》。《史记》据实而录,在肯定汉武帝的功绩的同时,也指出他“内多欲而 外施仁义”,汉武帝对此勃然大怒,将《史记》的手稿付之一炬。 司马迁有一个好友叫任安,因“戾太子事件”被斩。狱吏在搜查其遗物时发现了一封司马 迁写给他的书信,信中直述了自己蒙受奇耻大辱之后还顽强活下来,就是为了著述《史记》等 等。汉武帝见书信后大怒,加上一伙对司马迁不满的宠臣趁机进谗言,司马迁终被迫害致死。
1、最早产生的姓,它们多带女字旁。如:姒、
姬、姜、嬴等。
2、以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如:马、
牛、龙、李、桃、叶、花、麦、林、江、金、 石等。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 燕、楚、司徒、司马、上官、公孙等。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东方、 西门、东郭、南郭、欧阳、陶、卜、巫等。
(3)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
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
在清朝雍正皇帝以前,中国是没有邱这个姓的,一说姓 丘就是土丘的丘。但雍正皇帝下令,不许用这个丘了。 为什么?因为犯了孔夫子孔丘的讳。于是加了一个偏旁, 才有了今天这个邱姓。
(4)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 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令狐简 姓令。
1、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
氏,女子称姓。
氏”
——《通志· 氏族略序》
2、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 同者,婚姻不可通。 “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 不蕃”。 ——《左传》) “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国语》
3、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加前缀、后缀): (1)前缀用排行:如孟、伯、仲、叔、 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2)以夫家的采邑、谥号为前缀:如 晋姬、武姜、文赢。
如赵云(子龙)、岳飞(鹏举)
“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 ——《周礼· 春官· 大祝》 1、自号:
(1)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五柳先生、青莲 居士、东坡居士。
(2)以旨趣抱负自号。如六一居士。
(3)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 至以惊人之语自号。
2、赠号: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 如李白——谪仙人
(3)加氏、女、母、姬、媪、妪等后
缀,如张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等。
“名”的产生,也是在氏族社会时期,
是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 “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
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说文》
各历史时期取名的特征: 1、商代:以生日命名。(盘庚、武丁) 2、周朝:“五有”、“六不” 五类: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六不:不以国名、官名、山川、隐疾、
畜牲、器币等六种事物命名。(孔丘,孔
鲤)
3、春秋战国:命名更多地反映了社会 下层的风貌,以贱、丑命名。(晋成公: 黑臀;郑庄公:寤生) 4、秦汉:禁用寓含王霸意义的字眼 (龙、君、帝、圣)。西汉末年,王莽禁
取复名。东汉、三国时期单名依旧盛行。
5、魏晋南北朝:复名兴盛,起名讲究
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
悲痛欲绝的司马夫人为了保存《史记》,冒险让两个儿子身藏副稿,逃回故乡韩城。临行
时,司马夫人泪流满面的对儿子说:“儿啊,你们一路小心,快快逃回家乡,将你们父亲的著 述深藏龙门山中,以实现你们父亲的遗愿,留信史于后人。临儿,从今以后,你在“司”字左 边加一竖,改姓“同”;观儿,你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你们要互爱互助,让 司马氏后继有人。”两个儿子含悲应允。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
如王安石——王临川、王羲之——王右军、 康有为——康南海、贾宜——贾长沙 (3)以封爵、谥号为号。 如诸葛亮——武候、岳飞——武穆
1、认祖寻根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
力和纽带。
2、中国的姓氏文化蕴含着民族文明进取
精神。
3、姓氏暗藏遗传密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