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作者:学号:学院:系(专业):环境工程题目:生物法去除甲苯气体工艺与设备的研究与设计指导者:评阅者:2014 年 6 月 5 日1.4 生物法去除VOCs的工艺选择原则通常根据VOCs气体组分的亨利系数Hc(Hc=Cg/Cl)选用装置。
Hc≤0.01的易溶气体用生物洗涤池,Hc≥1的难溶气体用生物过滤池,0.01<Hc<1 的气体用生物滴滤塔[13]。
一般对于难溶性有机气体而言,选用生物过滤法与生物滴滤法并无严格界限。
生物滴滤塔作为新型生物处理设备较生物过滤池具有制造和管理成本低廉、操作条件易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本文据此选用生物滴滤塔作为研究与设计的对象,完成课题所给的任务。
2 生物滴滤塔的净化原理2.1 生物膜净化有机气体的基本理论2.2 影响生物滴滤塔净化效率的因素2.2.1 VOCs 种类2.2.2 菌种的影响表2.1 部分常用填料及特性2.2.4 气液两相流动方式一般分为顺流、逆流、横流3种方式。
顺溜阻力小,压降小,但是气体吸收效果差;逆流传质效果好,但是气体压力损失较大容易造成液泛;横流运行稳定性好,但是气液垂直分布的方式缩短了气相的停留时间。
2.2.5 填料塔的运行条件主要从塔内环境状况、喷淋液性质、进气条件3个方面分析:(1)环境状况包括塔内温度、湿度、pH,这三个变量既由进气与喷淋液的性质控制,又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影响密不可分。
因此对它们的分析以后两方面的解析为主。
(2)喷淋液性质包括喷淋液成分、水温、流量、喷淋时间和喷淋方式。
(3)进气条件主要有气体湿度、有机物浓度、空塔气速、停留时间和有机负荷等。
2.3 主要研究内容2.4 生物滴滤塔处理甲苯2.4.1 研究处理甲苯气体的意义甲苯既是目前生物法净气领域着重研究的对象,也是VOCs的一种,给其它种类有机气体的去除方法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2.4.2 甲苯气体的特性表2.2 我国相关环境标准2.4.3 相关实验结论(1)菌种的选择有文献资料记载,一般去除甲苯以细菌和真菌为主,其中以下列菌种为最优:恶臭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门多萨假单胞菌,滕黄微球菌,杰氏棒杆菌[12]。
本组进行了菌种的甲苯驯化实验,在通过显微镜观察个体形态时发现,真菌在甲苯驯化过程中全部被筛除,只有细菌保留了下来,这可能与提取的真菌菌种有关。
(2)其它条件的实验摘录见表2.3表2.3 本文摘录的部分实验资料续表2.3从上述三个实验中可以初步得出生物滴滤塔处理能力的参数,如温度宜取为27-30℃;最佳气体浓度为400mg/m3;最佳液气比为1.4L/m3;填料负荷约为50g/m3·h;停留时间不小于28s;空塔气速在0.01-0.06之间。
值得说明的是,大部分实验的表观气速均在0.01—0.08m/s之间,鉴于实际工程中气体流量大,塔径有限,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观气速。
3 生物滴滤塔的设计计算3.1 废气基本条件的确定本次设计采用某印刷厂的排放工况,具体数据如下所示:表3.1 印刷厂甲苯排放参量h g /950082501000100019=⨯⨯⨯=则排放速率,33m 12500g/m76.0g/h9500==车间空气量; (1)实验结果显示,生物滴滤塔在进气浓度为400 mg / m ³,停留时间30s 时达到最大负荷50g /(m ³· h),因此总空气量h / m 23750g/m4.0g/h950033==总Q , 需额外补充空气量=23750-12500=11250 m ³/h (2)空塔气速的选择总结各篇文献中所作实验发现,污染物的表观气速均在0.01—0.06m/s 范围内,可见实际工程中的空塔气速也应取较小值,在气体流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从0.06m/s 开始取。
填料塔的气速选取一般以液泛气速为准,但是本文计算得到的液泛气速为10m/s ,该值的使用意义不大。
本文空塔气速的选择方法是,先假定某一值作为空塔气速,由总气体流量、停留时间计算出理论塔径与填料层高度,比较两者大小使塔外观合理。
在本文的前提条件下,经过反复计算确定空塔气速为0.12m/s ,停留时间40s 。
3.2 滴滤塔主体结构的计算及选型3.2.1 气体净化系统流程从印刷车间排出的废气先与空气泵挤入的空气在管道混合器中混匀,通入装有清水的洗气池进行洗涤,去除气体中夹杂的固体颗粒并得到润湿,随后从底部进入生物滴滤塔发生生物净化过程;喷淋管从顶端喷洒营养液,供给微生物代谢所需其它养分,多余的液体经塔底流出,由管道过滤器处理后回流至喷淋液池。
本文设计出的完整工艺流程如下图:图3.1 生物滴滤塔净化甲苯流程3.2.2 生物滴滤塔设计 (1)运行条件进气浓度c=400 mg / m ³进气量Q 总=23750 m ³ / h=6.6m ³/s 停留时间t=40s 空塔气速v=0.12m/s最大有机负荷ρ=50g /(m ³· h) 最佳液气比 L/G=1.4L/m ³ (2)塔径的求解生物滴滤塔可视为化学填料塔的一种形式,本文设计时部分计算方法和公式参考了填料塔的设计内容。
填料高h=0.12x40=4.8m ,取5m ,对于直径在2.5m 以上的塔来说,由于h 小于6m,因此填料不用分层。
由空塔气速得到塔径40.812.043600/2375043600/=⨯==ππvQ D 总m 。
由于D 过大,因此将滴滤塔设置为4个,则D=8.40/4=4.20m,查塔径标准(1m 以上间隔200mm)可知塔直径为4200mm 。
此时有机负荷为/h)34.3g/(m /45)1.2(3600/m 6.6400mg/m 3233=⨯⨯⨯⨯mm s s π,未超过最大负荷值(3)滴滤塔零件的选用 ①进气管设计工业输气管道运送物质与适宜气体流速关系如下表[22]本次设计针对的有机混合气体虽然不含质量较大的固体类物质,但是由于气体流量大,工作时间有限,因此参考上表选择水平与垂直管道内的气体流速分别为12m/s 、10m/s当水平进气管内气体流速v 1=12m/s, 管直径0.42m 1244/6.644/d 11=⨯==ππv Q 总,即420mm ;气体进口结构要能使气体均匀分布,同时防止液体淹没气体管道。
φ500mm 以下的小塔可使进气管伸到塔的中心位置,管末端斜切成45°向下,或凹形口向下;φ1.5m 以下的塔,管的末端可做成向下的喇叭形扩大口。
当塔直径大于2.5m ,采用上述装置效果较差,这时应采用底部敞开式进口管,管端封口作为缓冲挡板。
这种形式的装置进气性能好,应用广泛,大直径、高气相负荷时更为适用。
其中一种变体是在中间加上缓冲挡板,仅遮住管道下半部分,气体分为两部分进入塔内,分布更均匀。
本设计采用底部敞开式气体进口管,前部与中间设置挡板控制气体流向分布。
另:考虑到塔径过大,单根进气管可能会使气体过于集中,不利于大面积扩散,故在塔内设置两根扩散管,以便于扩大气体分布面积。
扩散管的直径为d 扩= d 1/2=0.30m ,即300mm进气图3.2 底部敞开式进气管示意图②填料填料要有透气率高、质轻、吸收水分性能差、表面粗糙的特点,并有助于处理效率的提高,综合表2.2的内容和李清雪的实验(塑料阶梯环与鲍尔环混合装填,微生物在一天后出现挂膜现象,5天后生物膜包裹填料表面并出现菌胶团),本次设计选用最大直径塑料鲍尔环(规格d x h x σ:76x76x2.6)、塑料阶梯环填料(规格76x37x3.0)混合乱填。
一般生物过滤器填料压降损失在500—1000Pa/m (大气污染),本设计取600Pa/m ,共600x5=3000Pa ③支撑装置支撑装置满足两个基本条件:自由截面积不小于填料孔隙率以保证不在支撑装置是发生液泛;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常用的支撑装置有栅板式、驼峰式、孔管式等,对于散装填料最简单的支撑装置是栅板式支撑。
它由竖立的扁钢条焊接而成,栅条间距为0.6—0.7倍填料直径。
为安装设计简便起见,选用栅板型支撑装置。
取0.65倍填料直径—50mm ,高度150mm ,一般压降为200Pa [23]。
④进液口设计 a.进液管设计由进气量求得营养液喷淋量 V 总=23750x1.4/1000=33.3 m ³/h , 每塔喷淋量33.3/4 = 8.32 m ³/ h ;喷淋频率设置:每20min 喷淋一次,每次喷淋时间2min ,故 喷淋速率q=8.32 /360 = 0.023 m ³/ s , 设液体在管内流速为1m/s ,进液管直径 0.74m/s 0.20m,0.17m,14023.04d 2核算水速为取=⨯==ππvq 。
b.液体喷淋装置其作用是沿塔截面均匀分布喷淋液,保证填料表面润湿。
一般有管式喷淋器、莲蓬式喷洒器、盘式淋洒器。
管式喷淋器和莲蓬式喷洒器喷淋范围较小,一般适用于直径在600mm 以下的小塔。
盘式淋洒器适用于直径800mm 以上的塔,分布盘直径为塔径的0.6—0.8倍[23]。
若由塔径选择盘式淋洒器,经过计算确定淋洒器直径3.2m ,孔径0.02m 的情况下,盘体高60mm ,降水速度1m/s 。
此时盘体过大不利于进入塔体的喷淋液在盘表面均匀分布,本次设计的滴滤塔不同于普通填料塔的地方在于其塔径大、喷淋液少。
因此设计中拟定使用可旋转式喷水管。
计算如下:管长L=0.8xD=3.40m,因为管内流量q ’=q/2,所以管径d ’=d2/2=0.14m ,取0.10m长管每边穿16个孔,为使管子转动,喷淋管材质宜取为PVC 等轻便材料,出水流速应在合理范围内尽量大,拟定出水流速5m/s ,则15mm 0.015m 54162023.0d 0,即、孔径=⨯⨯=π注:若水速小无法使水管旋转和水滴雾化,则通过调整喷淋孔的大小实现水雾化和管道旋转的目的。
⑤除雾装置除雾装置常用的有折板除雾器、填料除雾器、丝网除雾器三种。
折板除雾器是一种结构简单效果明显的除雾装置。
除雾板由(50⨯50⨯3)mm 的角钢组成,板间横间距为25mm 。
压力降一般为50~100pa ,能除去的最小雾滴直径为m μ50。
填料除雾器即在塔顶气体出口前,再通过一层填料以达到分离雾沫的目的。
填料一般为环形,高度根据除沫要求和允许压强来决定。
该装置效率高,但阻力大,占空间也大。
丝网除雾器由一定规格的丝网带卷成盘状,再用支撑板固定。
丝网盘高一般为100-150mm ,支撑板自由截面积应大于90%。
它的分离效率高(对大于m μ5的雾滴,可达98%~99%),阻力较小(小于250pa ),重量较轻,所占空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