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OLUMNS特别企划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道路的管理和建设成为当下的一项重要内容,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是,现阶段,道路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笔者以沥青路面为例,通过对路面破坏现象的分析,研究出加强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业发展迅猛,公路的建设亦是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但是,在交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道路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沥青道路路面的施工中,质量问题尤为突出,这和沥青路面的广泛的应用性显然是分不开的。
但是,这些质量问题还是有目共睹的,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路面破坏的主要现象存在多处裂缝裂缝是沥青路面的常见破坏现象之一,按照其形成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荷载裂缝和非荷载裂缝。
非荷载裂缝主要取决于环境因素和材料的本身。
如在低温环境下,沥青会出现缩水,配合料之间的粘性降低,沥青的温度敏感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裂缝的生成。
显然,荷载裂缝是由于沥青路面长期地、反复地承受重量而形成的,所以,相关人员在设计图纸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路面的结构的合理性,以此来降低裂缝出现的频率。
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裂缝,那么雨水就会顺着缝隙渗透到路面的下部结构,进一步对道路的质量形成破坏作用,工程上也称之为“二次破坏”。
表面沥青泛油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称作泛油。
这在新建的沥青道路上比较常见,尤其是在高温季节。
一方面,在温度的作用下,沥青作为一种有机材料,会出现软化现象,从而使得软化的地沥青质从混合料中脱离出来,在道路上荷载的作用下,地沥青质被迫向道路上面移动。
另一方面,新建的沥青道路还没有经过完全压实,或者说是没有经历过自然沉降的过程,里面的地沥青质比较多,若是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不够强大,那么地沥青质就会顺着一定的文理从集料上脱离,并且向着路面的方向移动。
其中,前者是形成路面泛油的主要原因,而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泛油量。
集料颗粒脱落集料颗粒脱落的现象也称之为松散,主要是由于集料和裹覆沥青之间的粘结力降低,从而导致了集料从道路的表面脱落,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道路的后期,主要是和道路的后期维护不当等因素有关。
如道路常年无人清理,那么沥青上面就会包裹一定量的尘埃,待到尘埃积聚到一定的程度,那么沥青和集料之间的空隙就会被尘埃填充,而尘埃是没有粘结力的,这就导致了集料的脱落。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沥青会出现老化,老化的沥青的粘结性和塑性都会降低,其包裹集料的能力自然也会降低,从而出现集料的脱落现象,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脱落严重,还会对路基产生影响,路基的破坏在一定的程度上加速了沥青路面的破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路面破坏的原因分析结构设计不合理在设计上,工程的结构和其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和稳定性有关,在道路的设计上亦是如此。
一般的工程中设计中,优先考虑理想化的状态下进行工程的设计和工作的实施,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会发现很多的地段和设计中考虑的因素是有区别的,如某段道路地质疏松或者是长期受到泥石流的侵害,这就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这些因素往往是设计者们考虑不周到的。
若是实际路况和设计的路况区别较大,那么在质量上就会大打折扣,从而导致了路面的破坏。
此外,由于设计不合理,还会使得道路无法承受一定量的荷载,在动荷载的作用下,道路路面很容易出现坍塌的情况。
路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沥青路面不平整是路面的主要病症之一。
在一般的施工中,由于设备的限制和施工人员素质的制约,平整度是许多工程单位发展的阻碍。
首先不从其内部构造来说,平整度是有目共睹的,若是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有很大的缺陷,那么,可想而知,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是有待商榷的。
若是平整度达不到要求,那么填料在填充道路的过程中也是不符合规范的。
由于路面压实不严,在车辙的作用下,路面很容易出现断层和突起。
在施工中,碾压不均匀是造成路面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此外,配料的配合比达不到要求也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材料配置不均匀材料对于工程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的材料在使用前都要经过很多次的筛选和实验。
如针入度实验,粘结力破坏实验等。
尤其是对于国产质量要求高的工程而言,材料的配合比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现阶段,由于材料配合比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有很多。
材料配合比不符合要求,那么就会对沥青的质量产生影响。
若是沥青配合物的流动性等不符合要求,在材料的粘结性和抗弯抗拉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总之,材料配置不均匀会导致路面坍塌,出现裂缝等现象,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加强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措施路面裂缝的控制因为沥青路面产生的裂缝分为两种形式,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按关于道路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文/杜建国TRANSPOWORLD 2012No.17(Sep)278照具体情况对路面的裂缝进行控制。
对于荷载引起的裂缝,加入缓和减水剂不失为一种好的措施,此添加剂能够保证沥青混合物在凝结的过程中含有足够的水分,甚至是达到最佳含水量,从而使得材料在凝结时达到强度最大值,以便承受路面的动静荷载,减少裂缝的出现。
对于非荷载引起的裂缝,应该从材料的使用上多做工作,通常与沥青的品质有关,沥青纯度越高,那么在使用上就越有优势,然而,高纯度的沥青成本较高,所以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个因素,在充分考虑沥青的明度敏感性和针入度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其经济性和可行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基层平整度的控制控制基层的平整度对于保证路面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有很多,如配合物质量,碾压的程度以及接缝处的处理等。
所以,为了保障路面的密实度,应该从多方面把好基础关。
首先应该选用良好的材料,保证材料在塑性,抗弯。
抗拉等方面有一定的特色,从而按照实际需求,合理选择路面材料。
其次是混凝土的压实过程,严格按照马歇尔试件的标准密度百分率对压强进行有效控制,但是,由于材料的原因,压实数据不一定能够真正反应路面实况,所以关键还是控制材料的使用。
此外,特殊地段还需特殊处理,在路面压实之前,需要进行反复地勘察地形,对于施工难度大的路面要做好放样和调试工作,以便确定压实度的指标。
混合料配比过程中的控制在进行沥青路面的施工时,应该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的配合比。
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对工程的影响,从而减少水分的流失,在沥青的初凝和终凝过程中把握好时机。
在一些极端气候地区,如冻土地段等,还可以加入一些混凝土添加剂,从而更好地有利于各种材料之间的粘结,控制好凝结时间,提高路面的塑性,在材料的使用这一关控制基础。
上料时间的调整对于工程是否按照规定操作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正式施工前必须做好试机工序,根据拌和机来设定产量,从而在工程正式启动的过程中做到有条不紊。
小结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因素还有很多,为了进一步控制路面质量,保证工程施工的进程。
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最基本的是在材料的把握上,从而保证沥青混合物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塑性,提高路面质量。
此外,在施工时还需进行不断地研究和分析,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从而提高道路的使用年限和加强运输功能。
作者单位:山西路桥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大,截至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达到39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7.4万公里,农村公路达到345万公里。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质量问题不断暴漏出来,如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骨干道路,投资87亿多元建设的甘肃省天水至定西段高速公路在通车约半年后就出现了坑槽、裂缝、沉降等重大病害。
公路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质量终身制的施行,对公路质量的关注已经深入到施工的各阶段。
公路质量问题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而且有些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对质量通病的不重视引起的。
质量通病是公路施工中普遍存在的、经常发生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
质量通病其量大面广,对工程质量危害很大,对工程的寿命和使用品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
因此,对质量通病进行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加强对质量管理通病治理禁止指定分包、指定采购及以包代管禁止建设单位指定分包和指定采购,特殊材料需业主统一采购的应在招标文件中说明,劳务队伍必须有承包人现场指挥生产,不得现场独立进行施工。
严禁向承包商推销工程材料、工程构件等物品。
合法的分包,不得以包代管,主包单位对工程管理及工程质量负总责。
任何主要构件和大型施工场地,均要有主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员在场盯岗,挂牌上岗,否则按质量不合格对待。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健全施工自检体系对材料的检验要与材料厂家进场数量、批号相对应,主要材料监理要从厂家取样检查,厂家直接取样有困难时要控制材料运输渠道,防止假冒伪劣材料进场。
建立独立的施工自检体系,并且要有专职的质量管理检查人员负责自检体系的运转,监理工程师有权检查施工自检体系的建设及其运转情况,并应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施工自检体系制度要健全,不可以用测量、试验以及检查代替自检体系的运行,施工自检人员应有职责和权力实行质量否决。
加强对实体质量通病治理结构物端部沉陷治理当结构物端部填土高度大于80cm时,填筑段不小于20m,以便于压路机公路施工常见质量通病治理文/曾德康2012年第17期279(9月上)《交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