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3大气压强

93大气压强

2.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按几下弹簧片,墨水就进入橡皮管里了这( )
A、是弹簧片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B、是手的压力使墨水进入管
C、是橡皮管的吸力使墨水进入 D、是大气压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 )
750mm
A、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挂衣服。
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
B、把托里拆利实验的玻璃管下端插入水银槽的水银面深一些
C、把托里拆利实验的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但管内水银未顶到头,仍以管内外水银面的竖直距离,为测量数据
D、不慎漏进管内一些空气,使水银面上方不是真空.
2.根据P39页中的“想想做做”,完成以下题目。
⑴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⑵请你根据内容简单总结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
学法:学生自学:请你仔细阅读课本,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39页的“演示”实验,完成以下题目。
⑴玻璃管中的水银要灌满,为什么?
⑵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
⑶根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请你计算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⑷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试着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⑸标准大气压强P0=Pa=cmHg=mmHg
大气压强导学案
课题:大气压强课型:新知探索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日期:
学习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2.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3.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大小。
重难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大小
激情激趣
导入目标
独立思考
个体探究
分享交流
合作探究
板块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学法: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标注疑难,准备在互动时寻求帮助。
1.思考图7.3-1中的各种现象,都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请你选择一两个现象自己试着解释其中的原因?
2.举例: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请你根据生活经验或设计实验证明。(举2个例子)
板块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板块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学法:学生自学。
观察P41小资料,思考总结: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另外大气压还与有关。
对学
对子检查独学完成情况:
群学
合作研讨重难点内容:
预展
针对展示方案,分组进行思考展示方式及预展。
方案一:重点内容
1.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
A、托里拆利实验 B、马德堡半球实验C、阿基米德实验 D、滚摆实验
展示升
启发探究
随堂笔记
导学引航
目的、方法、时间
独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内容、形式、时间
展示方案
内容、方式、时间
重点摘记
成果记录
规律总结
演示实验: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思考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C、用吸管吸敞口瓶中的饮料。
D、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射到肌肉里。
4.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是_________。
提升素养★★★
5.观察如图8—12的现象,从中可知北京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这个现象可以间接说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1屋顶的面积是45m2,大气对屋顶的压力有多大?这么大的压力为什么没有把屋顶压塌呢?
方案三:
阅读P40想想做做,思考提着瓶子从一楼走到楼顶(从山下到山上)玻璃管内的水柱的高度的变化: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基础落实★
1.能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实验是( )
A、托里拆利实验 B、马德堡半球实验 C、阿基米德实验 D、滚摆实验
6.如图是小明用水银气压计在甲、乙、丙三座山上测量大气压,分别得到
甲、乙、丙水银柱,则压强最大的地方是_______,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堵上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倒出来。
B、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C、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医生用注射器吸取药液
方案二:拓展延伸
1.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时,下列情况中测定出大气压值不准确的是( )
A、把托里拆利实验的玻璃管用得粗一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