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简表(精编版)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简表(精编版)
内战使国统区经济崩溃,民族企业受双重压迫陷入绝境。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激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
毛泽东七届二中全会报告,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发展马克思国家学说,为新中国做了政治理论准备。
中国现代史知识网络(1949.10——今)
项目
阶段
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南北朝
曹魏翻车,耕耙耱技术
农书贾思勰《齐民要术》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南北朝的灌钢法;民制
书法成为一种艺术.隶楷行草
隋唐时期
曲辕犁—犁评,犁耕完善;筒车灌溉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丝绸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民营恢复发展
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出现柜坊和飞钱;中国瓷器大量输出;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置内阁—内侍机构
明朝设“三司”分行省权力
出现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四人)明清小说,清京剧的出现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清朝初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三足鼎立,雍正设置军机处。——强化
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疆域-对外-反侵
近代前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时期简表
时间
阶段
特征
经 济
政 治
思 想
世界
中国
屈辱史
反侵略、求民主
探索史
社会生活
1840—1860年
19世纪中期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开拓殖民市场,商品输出为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但始终占主导地位)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外资企业中无产阶级产生
1840—184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社会性质的变化
1939.9月二战爆发;
1941.6月苏德战争、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四次国际会议;1945. 8月二战结束;雅尔塔体系形成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建立研究细菌战的“七一三部队”。
防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两个战场,两条路线,党外合作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取得了台儿庄战役胜利。中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取得平型关大捷。相持:中共领导百团大战、粉碎扫荡,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作战;中共召开“七大”,为两个胜利奠基;反攻: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完全胜利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中国古代史简表
朝代更替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科技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中央
地方
思想文化
科技
先
秦
原始
夏、
商、
西周
刀耕火种;集体耕作;
石器耒耜,少量青铜农具;土地制度:公有制、土地国有井田制
商原始瓷器;商周青铜铸造繁盛时期;商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商朝人善于经商“商人”出现
夏: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中央设相、卿士
半殖民化的加深,近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工业革命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60—90年代洋务运动兴衰,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清政府陷入内忧外患的窘境,设立总理衙门,中外反动势力暂时和好,
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
清统治危机加深,
曾、李、左、张等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郑、王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学制度
战争使国民经济损失巨大;
民族资本日趋萎缩;
官僚资本恶性膨胀;
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壮大;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毛泽东思想成熟,中共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结晶)
1946—1949
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宋毕升胶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广泛应用航海;元朝郭守敬《授时历》、简仪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行省制度
明清时期
风力水车
农书: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民营花楼机,缎成为清朝丝织品代表;青花瓷、彩瓷、法琅彩,烧制带有外文装饰的瓷器;
城镇商业繁荣,出现了“商帮”,徽商和晋商;专卖制度、加征商税;朝贡贸易、海禁、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确立
百官皆由皇帝直接任免
郡县制(下设乡、里)
汉武帝重用董仲舒的新儒学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赋
西汉前期, 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浑仪、《伤寒杂病论》
“汉承秦制”;汉武帝重用尚书令、侍中形成内、外朝——巩固;选官:察举制
郡国并行汉武帝“推恩令”,监察:刺史制度
三国两晋
西周:宗法制、礼乐制度
夏:封侯、伯
西周:分封制
汉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记录。战国发明“司南” 石申记录后人辑成《石氏星表》《黄帝内经》
春秋
战国
开始使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垄作法;秦国 都江堰;确立土地私有
民营手工业不断发展
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分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六部制)——完善;
选官:科举制
增设节度使
(藩镇割据)
隋三教合一
唐三教并行
唐诗、短篇小说传奇
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宋元时期
高转筒车;江南一年两熟或三熟;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农书:元朝王祯《农书》
宋制瓷出现了五大名窑;丝织品种繁多、织锦写实风格;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
2.1949—1952年巩固政权斗争
①全国领土基本解放:1951年(西藏)
②土地改革:1950年夏—1952年底
③抗美援朝:1950.10—1953年夏
3.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4.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建立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19年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山东问题)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905年同盟会成立,16字政治纲领,12字革命纲领,领导辛亥革命,1912年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民主共和和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国初,孙中山领导一系列捍卫共和的斗争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民主共和;
政治: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对外关系
思想科技和文教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
1.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①措施 ②表现
2.1953—1956 年
①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
②一五计划制定和超额完成
③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3.意义: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北洋军阀统治,五四运动,孙中山二次护法,中共一大成立,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运受挫,中共三大确定国共合作方针
短暂春天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无产阶级登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阶级基础。
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
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转为共产主义者;成为党的缔造者
民资提出“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
陈、李等激进派举起民主科学旗帜,新文化运动兴起,——学思想1918年十月革命送来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举旗——学苏俄
辛亥革命后实行“断发易服”“废止缠足”,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1909年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通车
近代后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时期简表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联合国成立,雅尔塔体系形成。美苏冷战,欧洲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亚非民解运动高涨
美:扶蒋反共,签订《中美友好通商瀚海条约》,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中共争取和平民主,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协会议;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军粉碎全面攻、重点进攻、进行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北平谈判、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1949年10月1日建立新中国。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巨变。
1927—1937
国共对峙
南京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中共独立领导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上升
1929-1933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专政,英法、国联绥靖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立法。
日本侵华,1931发动九一八事变,中日矛盾开始上升,1935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27年秋南京国民政府一党专政独裁统治建立,实现全国基本统一;中共起义,八七会议,创建革命根据地,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制定宪法大纲,定都瑞金。国共对峙形成;国民党围剿,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救亡兴起,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
1894—1901年
19世纪末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民资初步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列强资本输出,垄断中国的重工业,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90年代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陷入)
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两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出现纸币交子;元大都(国际性)、泉州(世界第一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