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千百年来新疆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只有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新疆才能繁荣发展进步。
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全新疆人民的根本利益。
新疆各民族同胞之间的感情容不得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挑拨,新疆社会安定团结、群众安居乐业的局面容不得破坏。
加强民族团结是新疆繁荣发展、新疆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也是兵团屯垦戍边的重要使命和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
兵团成立以来,始终把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各族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判断是非得失的最高标准,把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兵团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加强民族团结、兵地团结,有力地推进了兵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兵团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艰苦创业,始终坚持自觉服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坚持把兵团工作放到自治区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始终坚持“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不与民争利”,形成了与新疆各族群众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大好局面。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兵团要更好地发挥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
实践证明,兵团的历史,是一部与新疆各族人民相互支持、携手并进、融合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维护新疆稳定、巩固祖国边防的历史。
在当先严峻的形势面前,兵团高举民族团结的大旗,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旗帜鲜明地增强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地维护社会稳定,为确保新疆社会政治大局和谐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要凝聚各方面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形成加快兵团发展、维护新疆稳定的强大合力,努力实现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新疆自古就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
你也许吟诵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丽诗篇,你也许听说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伟大发现,你也许阅读过丝绸之路驼铃声声的悠久历史,你也许游览过喀什的盘城,拜会过哈密的左公柳……
在中国西部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无论你走到哪里,历史都会庄严地告诉你,新疆从来就不是隔绝于祖国内地的一片孤域。
她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繁衍生息于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民族共同参与缔造了东方古国的历史。
新疆统一于祖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众所周知,新疆作为我国西部边陲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自西汉始,便正式列入了祖国的版图。
此后,西域与中原之间,“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绵延两千多年的历史,纵然跌宕起伏、曲折反复,但历朝历代对新疆的治理都在不断完善和加强,新疆与祖国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从来没有断绝过。
不管中国的政治中心在长安还是在北京,新疆从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中的战略地位从来没有改变过。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新疆的历史。
自古以来,新疆各民族热爱这方土地,守护这方土地,都是这方土地的主人,也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各族人民世代相继,在这片土地上共同耕耘、共同收获,不仅创造了硕果累累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每个民族都为新疆的历史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每个民族都在新疆大地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和共同斗争中,新疆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深,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手相牵、不可分隔的局面。
这也是中华民族形成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所在。
新疆各民族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历史作证:爱国主义是新疆各民族精神的核心,新疆各族人民早已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早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就有少数民族首领喊出“国家有难,远来相助”的口号,赶赴前线。
近代以来,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侵略,新疆各族人民更是同全国人民一道,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用行动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在清朝晚期,新疆各族人民支持清军,让阿古柏侵略政权灰飞烟灭,有效抗击了沙皇俄国和英国的侵略;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炮火中,新疆各族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投身于神圣的民族解放斗争,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事实证明,新疆各民族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深深的热爱之情来自心灵深处。
这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内在依据。
历史是一部教科书。
它告诉我们,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有着坚实的基础,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将它动摇;它启示我们,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
今天,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新疆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必将从历史走向未来,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