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理利用林下资源的调研报告大力发展林下资源,是基于我区拥有大面积的林地资源,进一步探索拓宽职工增收渠道,加快城镇建设步伐而确定的一项重要决策。
近几年来,我区在有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群众通过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尝试探索发展林下经济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期,围绕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林下资源,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找准林业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实地调研。
林下经济是近几年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等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协调运作,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绿色生态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传统的单一式发展向林产资源与林地资源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从而提高职工群众的经济效益,提高产出效益,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的产业化效应。
加快职工群众的致富脚步,带动全区人民走向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发展并壮大新林区的名誉,扩大社会影响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合理利用闲置的林下资源势必为林业局、为林区职工群众开辟一条新的致富增收途径。
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辐射深、潜力大,如果对林下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附加值,促进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让大地增绿、让企业增效、让群众增收、让财政增源,只有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我区在发展林下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念好符合自身特点的“山字经”。
这方面我们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我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污染较少,非常适合发展高效的养殖业,大力发展林禽、林畜、林蜂、林蛙等产业,引进其它地区的先进经验,通过政府与企业、高效、科研院所合作的模式,引进和推广林间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建立一整套的技术服务和扶持体系,确保林下养殖业品种的质量。
我区林地闲置资源丰富,在保护森林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发林果、林菜、林草、林药等产业,可以由政府出头,贷款出资,群众出策出力的三出政策,引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林下资源生产深加工企业,这样不仅提升了区局的良好形象,也解决了就业难问题,既增加了职工群众的收入,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替代延续产业,一举多得。
但是我区地处山区,受地理环境、交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造成林下资源产业发展缓慢,形成不了规模,同时管理制度和可行性措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宣传、组织、引导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一些可以开发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没有的充分利用,特点不突出。
针对上述特点,提出几点有效利用林下资源的建议。
一、寻求上级政府帮助,获得政府扶持。
积极寻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解决种植养殖户资金少、
技术缺、销路难等问题,派出专业人员时刻关注市场行情,了解市场动态信息,把握市场脉搏。
一旦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就不愁招不来金凤凰。
二、在管好林、看住林、护好林、经营好林下资源的同时,可以不失时机的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面,搞好宣传动员,培育几个示范大户,通过发放宣传单,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职工群众进行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宣传和引导。
激发群众热情。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政策法规落到实处。
三、进行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我区的野生蓝莓和野生红豆资源丰富,可以开办小型加工厂,加大冷库的建设投入。
营造良好的氛围,引来外商投资建厂,打出绿色产品牌子,同时还可以进行林药、林菜等无污染、纯绿色食品的精深加工,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就会有更多的投资项目和更多的发展空间。
这样既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提升了社会效益。
四、综合开发利用林下资源。
林下野生资源种类繁多,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实行有偿承包形式,使各种野生资源有一个较好的生长环境,适时采拾,弃旧存新,对野生资源的培植是十分有利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学习“林家乐”的旅游方式,在不影响林区绿化、防火等适合的地方,比如河套旁、种养殖区内设立旅游景点,为喜欢森林的游人提供一个合法的休闲场所。
让更多的人了解新林,熟悉新林。
五、发展循环经济,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效仿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的
“永乐店模式”当地农民把森林抚育和采伐的剩余物作为菌棒的培养机质,废弃的菌棒和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又作为林木、饲料、药材的有机肥,这样,就形成了一整套高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调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