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商业养老保险行业分析ppt

中国商业养老保险行业分析ppt


三、中国商业养老保险经济周期与行业析
二、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生命周期分析
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结构分析
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份额几乎逐年增长,养老保险的保 费收入从2001年开始,八年来增长一倍多。2001年养老年金 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为316亿元 ;2002年,养老金保险业务收 入近380亿元人民币 ;2003年寿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收入为 430亿元,业务占比为14.3%。个人年金险的保费收入约为 170亿元人民币,占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的4.4% ;2004年,中 国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575亿元,较2003年增长20% ; 2005年,保险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为777.83亿元,团体养老 保险保费收入达595.18亿元 。达到最近几年保费收入的最高 点;2006年商业养老保险实现保费收入626亿元,其中团体养 老保险保费389亿、个人养老保险保费237亿元,已积累养老 保险基金2000多亿元;截至2007年底,全国商业养老保险的 保费收入达730亿元,团体年金保费收入为391亿元,个人养老 保险保费收入为339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一倍多; 2008 年前三季度养老保险年金保费收入就已超过2007年的全年水 平,为766.6亿元 。
(一)主体分析 1、主体概况 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54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商业养老保险业务 ,其中中资人寿保险 公司28家,包括平安、太平、国寿、泰康和长江5家养老保险公司;外资人寿保险公司 26家。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经营、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 开展商业养老保险的54家寿险公司是: 中资:中国人寿、太保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民生人寿、 生命人寿、国寿存续、平安养老、合众人寿、华泰人寿、太平养老、华夏人寿、正德人 寿、信泰人寿、嘉禾人寿、长城人寿、昆仑健康、瑞福德健康、人保寿险、国华人寿、 国寿养老、长江养老、英大人寿、泰康养老、幸福人寿,阳光人寿; 外资:中宏人寿、太平洋安泰、中德安联、金盛人寿、信诚人寿、中保康联、恒康天安、 中意人寿、光大永明、友邦人寿、海尔纽约、首创安泰、中英人寿、海康人寿、招商信 诺、广电日生、恒安标准、瑞泰人寿、中美大都会、中法人寿、国泰人寿、联泰大都会、 中航三星、中新大东方、新光海航、君龙人寿。 2、开展养老保险业务的主要寿险公司动态及策略 (二)产品分析 2006年,我国寿险公司已开发经营的个人养老金类产品有110多个;截至2008年底, 寿险公司共推出养老险和健康险品种达到1000多种。各种分红、投连和万能型的养老 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如2009年以来,信诚保险的“安享未来”养老金保险计划、长城 保险推出的“金禧年金”养老险等。
养老保险生命周期分析
生命周期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起初就是一种专门为投资人提 供退休金规划的理财工具,如今则已扩展至子女教育金、购房 等长期资金规划运用上。 养老险是投保人按期缴付保险费,到特定年限时按照约定的领 取方式、领取年限开始领取养老金。如果养老年金受领者在领 取年龄前死亡,保险公司或者退还所缴保险费和现金价值中较 高者,或者按照规定的保额给付保险金。2005年以前,由于中 国对长期寿险产品收益率有2.5%的封顶限制,导致养老保险 产品年收益率普遍在2.3%左右,根本难以抵御未来数十年的 通胀。2006年,寿险公司对养老保险产品做了改良,加入了分 红、万能或投连险的投资功能,将固定利率转变为浮动利率, 实际分红或结算利率视寿险公司的经营投资情况而定,不受 2.5%的限制。改头换面以后,养老保险产品抵御通货膨胀的 能力有所增强。
2.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城市和农村需求结构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保险学会共同组成的中国保险市场联合调查研 究课题组2002年对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50个大中城市保险市场专项调研显示养老保险是未来三年 城市居民最希望购买的商业人寿保险产品,其预期购买率达到预期消费者总数的50%。 友邦保险2008年公布的“中国主要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及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有17%的城市居 民依靠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作为退休养老保障。全国仅有4%的消费者拥有“退休规划”功能的养老 险产品。 2008年,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就城市居民购买商业 养老保险的有关问题,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城市户口居民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结果63.0 %的居民认为有必要在国家统筹保障之外再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2006年,零点咨询集团对中国五个城市和五个农村3780个受访者进行调查,城市受访者认为 商业养老保险占养老保障费用来源的比例应为18.96%,而农村受访者认为的比例为11.28%。 最近几年,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有一定的发展,需求也在逐步上升。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例, 截至2006年底,保险业已在18个省(市)的53个地(市、区)开展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主要 是为政府提供精算和资产管理服务,为参保农民提供养老金给付和相关咨询服务,累计业务规模 约为30亿元,覆盖人群近20万人[1][7]。其中当年,湖北省保险公司已为200余万农民承保养老保 险,支付养老金4.5亿元。 截至2008年9月,河北省共有19.69万名失地农民参加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累计筹集保障 资金5.7亿元。 在2007年上半年,有国寿、泰康、新华和中新大东方4家保险公司在全国7个省36个县,开展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万人,保费收入3.2亿元,支付赔款0.79亿元。 自1992年起,重庆市政府经选择决定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办理储蓄式养老保险业务。中国人寿 和新华人寿参与了此项工作,截至2005年5月,该业务已覆盖全市40个区县中的15个,累计有效资 金余额达14.5亿元,使9.1万名失地农民获得了保险保障。
3.部分寿险公司的养老保险的收入结构
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在寿险公司内的份额逐步提升,个别产品也成为公司主要的保费来源。2005年个人养老险 在不少保险公司的就已经占总保费收入的20%到30%。 中国人寿 2003年,中国人寿从团体寿险来看,团体分红型年金产品,包括永泰年金和团体年金(补充养老保险型)合并投 资型业务收入为91.28亿元,同年,北京城乡集团出资7000万元参加中国人寿保险推出的团体年金(分红型)保险; 2004年4月,中国人寿济南市分公司与济南铁路局在去年签订首期保费达1.88亿元团体年金保险的基础上,双方再续 签1.95亿元;团体年金保险是中国人寿团体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公司团体年金保险的保 费收入分别为216.97亿元和134.19亿元,分别占同期本公司团体业务保费收入的89.18%和85.18%,个人年金的保费 收入为64.03亿元和42.15亿元[1][8];2007年底,中国人寿拥有超过100亿元的团体养老保险,2007年上半年,美满 人生、美满一生在全国的新单保费收入就超过80多亿元,为50多万客户提供了360亿元的保险保障;2009年,中国 人寿“美满一生”年金保险(分红型),其在同期的开门红保费收入占比高达61%[2][9]。 中国平安 2007年,中国平安养老险11月单月保费收入接近2000万元,而上半年累积养老险保费收入也只有3000万元, 2007 年全年养老险累积保费收入仅为0.9932 亿元。而到2008年1月养老险保费规模单月为07年全年水平的5.23倍, 养老险保费占整个保费的比例由2007 年底的不到0.1%上升到2008 年1 月的3.6%。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平安寿险累 计原保费收入为276.73亿元,养老险累计原保费收入为5.43亿元,占比2%。而2009年1、2月,养老险保费收入达 4.13亿元。 太保人寿 2003年,太平洋人寿保险成都分公司和中国电信集团四川省电信公司签订了团体年金承保合同,总保费为7000 万元,是当年全省保险业年金保单的最大一笔;2008年1-9月在浙江省实现团体养老保险收入越为2.7亿元。 新华人寿 来自新华人寿北京分公司的数据显示,公司推出的“幸福年年”的分红型两全保险一直占据分公司个险产品的 领军位置。 2008年累计完成保费收入2.09亿元,占分公司总承保业绩的46.44%,居保费贡献第一名。[3][10] 人保寿险 主要侧重于年金险业务,2008年在上海市场, 3.56亿元保费收入占公司总保费比例的70%以上。
经济周期与行业分析
1.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区域市场结构 在中国的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上经济发达的城市占据了全国个人年金保险大部分的市 场份额,分布地域也比较集中。2003年,北京、上海和重庆等15个城市的个人商 业养老保险的保费收入已占到全国总收入的50%。 北京市 2008年末,北京险企为养老和健康积累准备金1856.8亿元,比2008年年初增长 15.5%。 上海市 2007年前11个月,上海市场年金保费收入只有16亿元,而2006年和2005年都达 到22亿元。2008年的前10月,上海寿险公司年金险业务收入15.4亿元,同比增 长4%,占寿险保费比例3.84%。[2 广州市 广州居民比较热衷于购买养老保险,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的数据显示, 2003年,广州地区有35.5%的居民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 南京市 2003年人身险保费收入58.5亿元,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养老金险8.64亿元,占 比15% 兰州市 2006年,据甘肃省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整个寿险市场中兰州市 商业养老保险占全省寿险的42.5%,商业养老保险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广东省 2004上半年,寿险和养老金给付金额为11.34亿元,养老险实现保费收入19.63 亿元,同比增长95.42%,占人身险业务的16.14%,比去年同期上升6.6个
二者孰优孰劣
从风险收益特征来看:传统型养老险的预定利率是确定的,属于低风险、低收 益的一种理财产品,仅能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分红型、万能型养老险有部分 保底收益、另有不固定的分红或投资收益;投资连接保险则被称为“披着保险 外壳的基金”,风险收益是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中最高的。 与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相比,生命周期基金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投资回报直接挂钩, 而且预期风险与收益水平会随着目标投资期限的接近而逐步降低;目标期限达 到以后,则转变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基金,可以达到随投资人退休时点临近 而自动调整投资策略的目的,帮助投资人在承担适度的风险条件下获得相匹配 的收益回报。 从流动性来看:一旦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就有强制储蓄的作用,如果想让保 单变现,仅有两种方式:一是向销售保单的银行申请保单质押贷款;二是退保。 因此,流动性较差。而生命周期基金虽然设定投资目标期限,但并不能约束投 资人一定持有至目标期限,投资人可以随时赎回基金。 从费用水平来看:从费用水平看,商业养老保险比生命周期基金要高。投资型 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初始投资费用超过生命周期基金,且也要收取一定管理费用, 一般投连险每次保费进入投资账户一次性扣除5%的初始投资费用,投资账户 每月的资产管理费比率为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