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检测题(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检测题(新版)湘教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单元检测参考完成时间:60分钟实际完成时间:______分钟总分:100分得分: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世界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

分析下表,关于X国和Y国的正确说法是()。

国家人口密度(人/千米2)出生率(%)死亡率(%)X 108 4.2 1.8Y 275 0.6 0.7 A.X国可能在北美B.Y国可能在欧洲西部C.X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Y国D.Y国人口分布稀疏2.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C.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绝大部分都位于南半球中纬度近海地带D.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比较稀疏3.下列关于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大B.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地区,必定人口总量也大C.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必然导致人口减少D.人口密度大小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状况4.下列地区人口分布比较稠密的是()。

A.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B.干旱的沙漠地区C.中纬度近海平原地区D.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5.下列地区,属于人口稀疏区的是()。

①西伯利亚②我国东南部沿海③加拿大④阿拉伯半岛⑤欧洲西部⑥亚马孙平原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6.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①森林减少,草原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②劳动力短缺③粮食及生活用品的生产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④国防兵源不足⑤交通、住房等方面的改善困难较大A.①②③ B.①③⑤C.①②④ D.②③④7.“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龙的传人》歌曲中描述的人种主要分布在()。

A.亚洲西部B.亚洲东部C.欧洲西部D.非洲中部和南部8.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非洲9.下列关于人种、语言与宗教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A.西亚——白色人种——佛教B.巴西——黄色人种——西班牙语C.美国——白色人种——基督教D.日本——黄色人种——汉语10.下列关于人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肤色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B.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C.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主要人种是混血人种D.白种人的肤色较浅,鼻梁高、嘴唇薄、体毛多11.下列居民属于白色人种的是()。

A.北美因纽特人B.非洲肯尼亚人C.美洲印第安人D.西亚阿拉伯人12.下列关于人种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信奉伊斯兰教的都是阿拉伯人B.信奉基督教的都是白色人种C.西亚地区的居民主要是白色人种D.东南亚地区居民通用的语言是汉语13.西亚和北非地区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A.英语B.阿拉伯语C.西班牙语D.法语14.春节期间,小明一家人去欧洲旅游,他看到当地有很多人都戴着“十”字架,经常去教堂,他们信仰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15④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⑤居民主要讲阿拉伯语⑥居民主要讲英语A.①③⑥ B.②③⑤C.②④⑥ D.①③⑤16.有关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人活动的地方,就是聚落B.造成聚落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人口的多少C.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D.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17.下列四幅图片中,最适合形成聚落的是()。

读下图,完成第18~19题。

18.该民居是哪个城市民居建筑的代表?()A.北京B.南京C.上海D.天津19.对于此类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

A.任其自然发展B.应该大力保护C.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D.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20.关于聚落的保护,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B.保护好有价值的建筑群和遗址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D.遗址没有实用价值,应拆旧盖新二、综合题(共40分)21.(16分)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________程度。

(2)图中四个人口稠密地区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上述人口稠密的地区大部分位于________半球________纬度________的平原和盆地。

(4)图中人口稀少地区分别是:⑤未开发的________地区,⑥非常干旱的________地区,⑦地势高峻的________地区,⑧终年寒冷的________地区。

(5)由此看出,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条件D.历史条件(6)由图推测,人口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洲,人口最少的是________洲(南极洲除外)。

(7)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

22.(3(1(2)给这幅漫画起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1分)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属________洲,主要为________人种,信仰________教。

(2)B地属________人种,通用的语言是________语,A、B两地是人口________(稠密、稀疏)区。

(3)C地主要是________人种。

(4)D、E两地主要是________人种,大多信仰________教,说________(语言)。

(5)A、B、C、D四地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________。

24.(5分)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位于________。

(2)B点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特征,当地人建筑了________。

(3)C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炎热干燥,因此当地聚落具有________的特点,主要是为了阻挡外面的热量。

(4)D点位于大陆的内部,降水稀少,因此这里的房屋屋顶________,能够晾晒东西和乘凉。

25.(5(1)据图甲分析,从地形类型看,世界约有56%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______地区。

试举一例世界人口稠密分布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乙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______半球;按纬度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纬度地区。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共同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解析: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X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Y国则为-0.1%,由此可判断X国可能为发展中国家,Y国可能是欧洲西部的发达国家,Y 国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千米2,人口分布稠密。

2.D 解析: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如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并不稠密;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绝大部分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稠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稀疏。

3.D 解析:人口密度大小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状况。

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一定大,如欧洲西部。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地区,人口总量不一定大。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数量不一定减少,还有可能增加。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数量在减少。

4.C 解析: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疏;气候适宜,降水较多的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世界人口的稠密地区。

5.C 解析:西伯利亚和加拿大过于寒冷,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亚马孙平原过于潮湿,这些地区人口稀疏。

6.B 解析:人口增长过快,势必对自然界有更多的索取,对木材、草场、粮食、交通、住房等需求增多,住房、交通拥挤,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占用更多的土地,产生更多的垃圾,造成环境恶化。

7.B 解析: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属于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8.D 解析:非洲的中部和南部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9.C 解析:西亚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巴西通用葡萄牙语,日本使用日语,所以A、B、D三项错误。

美国主要为白色人种,信仰基督教。

10.C 解析: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主要人种是黄色人种。

11.D 解析: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非洲肯尼亚人属于黑色人种;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

12.C 解析: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但是伊朗的波斯人也信仰伊斯兰教;信仰基督教的主要是白色人种,其他人种也有信仰基督教的;西亚地区的居民主要是白色人种;东南亚居民并不通用汉语。

13.B 解析:阿拉伯语是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

14.A 解析:教堂和“十”字架都是基督教的标志。

15.D 解析:图中画斜线部分为西亚地区,那里以白色人种为主,居民大多数为阿拉伯人,多信仰伊斯兰教。

16.D 解析:聚落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造成两种聚落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17.D 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最适合形成聚落,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极地地区气候严寒,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喜马拉雅山高峻、寒冷。

这三个地区自然条件均不适宜人们的生存,更不可能形成聚落。

18.A 19.B 解析:从图中民居的特点可判断,该民居为北京的四合院;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应该大力保护。

20.D 解析: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21.答案:(1)疏密(2)欧洲西部亚洲南部亚洲东部北美洲东部(3)北中低近海(4)热带雨林荒漠高山高原极地(5)A (6)亚大洋(7)中国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人口密度以及人口分布等知识。

人口密度表示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