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概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概述

人被带病毒的蚊叮咬后,绝大多数表 现为隐性感染或仅出现轻微症状。只有 少数发生脑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三、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乙脑早期快速诊断通常采集急性期患者 血清或脑脊液特异性IgM,也可做RT— PCR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核酸片段
防蚊、灭蚊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基本 措施。对易感人群可接种乙型脑炎疫苗, 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重要环节。
二、致病性
➢传染源 HIV无症状携带者
艾滋病患者
➢传播途径
1.性传播:是HIV的主要传播方式,性活跃 人群(包含同性恋和异性恋者)是高危人 群。
2.血液传播:输血、血制品、器官移植、注 射等方式传播,静脉毒品成瘾者是高危人 群。
3.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等方式 传播,其中胎儿经胎盘感染最多见
三、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微生物学检查
1. HIV抗体检测 用ELISA、RIA检测病人血清中抗-HIV, 可对艾滋病作出诊断。
2. 病毒分离及组分检测
➢防治原则
AIDS是一种全球性疾病。由于AIDS 具有惊人的蔓延速度和高致死性,故WHO 和许多国家都已采取预防HIV感染的综合措 施。
迄今为止,尚无理想的疫苗,AIDS的治疗 无特效药物 。
HIV 病 毒 体 的 包 膜 糖 蛋 白 刺突与细胞上的特异受体结合, 然后病毒包膜与细胞膜发生融 合。核衣壳进入细胞质内脱壳, 释放其核心RNA进行复制。
➢培养特性
HIV仅感染表面有CD4 受体的细胞。实验室 中常用正常人T细胞分 离病毒。感染病毒的 细胞出现CPE。动物模 型可用HIV感染恒河猴 和黑猩猩。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分类:反转录病毒科 慢病毒属
型别:有两型 HIV-1:大多数AIDS由HIV-1引起。 HIV-2:主要在西非和西欧流行。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球形、包膜表面有刺突(含有gp120和 gp41)
核心含两条相同的正链RNA基因组和 包膜外的核衣壳蛋白(p7)、衣壳蛋白 (p24),并携带反转录酶、整合酶和蛋 白酶。
第二节 乙型脑炎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球形,直径20~ 30nm,核心为单独 RNA,有包膜。包 膜表面有刺突
抵抗力弱,对热敏感, 对乙醚、丙酮等脂溶 剂和常用的化学消毒 剂敏感
二、致病性
➢传染源:家畜和家禽,幼猪(主要储存
宿主和传染源 )
➢传播媒介:
库蚊和伊蚊
➢易感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以
2~6岁发病率最高
➢致病机制
1.损伤CD4+T细胞
选择性地侵犯CD4+T 细胞,CD4/CD8 比例倒置,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2.损伤其他细胞
• 出现高丙球蛋白血症 • 导致某些单核细胞亚群损伤 • 淋巴结的微循环是HIV感染的建立与播散的
理想场所 • HIV感染可致神经细胞损害
➢机体对HIV感染的免疫应答 ➢ 临床表现
1.原发感染急性期
发热、咽炎、淋巴结 肿大、皮肤斑丘疹和 黏膜溃疡等症状。持 续1~2w后,HIV感 染进入无症状潜伏期。
2.无症状潜伏期
临床一般无症状, 有的患者出现无痛 性淋巴结肿大。
3. AIDS相关综合征
发热、盗汗、全身 倦怠、慢性腹泻及 持续性淋巴结肿大
4.典型AIDS
主要表现为免疫缺 陷症的合并感染和恶 性肿瘤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