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联心得体会

双联心得体会

双联心得体会双联心得体会乡镇双联心得体会在万物复苏的初春季节,党委发出了在全乡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号召,犹如一股春风吹拂着陇原大地,春雨般地滋润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田。

作为一名基层人员,我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系统学习了各级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精神,参考阅读了有关理论和实施报道资料,深感耳目一新、激情满怀。

并且,按照组织的统一部署,我即将又一次奔赴联系的贫困户进行深入调研,具体帮助实施致富计划。

下面,我就针对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谈几点感想。

一、深入学习,当好”宣传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深入学习、加深理解,思想认识提高了,我们才能为行动的开展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省委书记王三运指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固本强基、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务实之策,是富民兴陇、甘肃实现超常规发展、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目标的办法之一。

对此,农民群众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造成有的一无所知,有的一知半解,有的甚至误解。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做大量的、细致的、反复的宣传和释惑工作。

二、体察民心,当好”贴心人”我们在基层工作并不等于是深入基层,有许多实情不了解,有许多民意不理解。

民心大于天,群众是靠山。

做好群众工作是干部的基本功,也是最主要最根本的能力。

农民是最可怜、最真诚、最实惠的。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尊重群众、服务群众、亲近群众的理念。

通过人对人、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在同吃住、同劳动中让他们无拘无束中说出思富、盼富、致富的想法和最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切记指手划脚、喧宾夺主。

在切实掌握实情的基础上,该帮扶的帮扶,该疏导的疏导,该向上反映的整理反映。

这样,才能建立和培养感情,做好顺人意、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最终实现党心与民心的相互交融,干部和群众的双向受益,结成贴心人,成为好朋友。

三、突出实效,甘做”助推器”“联村联户”是载体,”为民富民”是目的,实现目的,重在体现实效。

要紧紧围绕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六大主要任务,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应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好什么就先干什么,层次推进,让群众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

要始终明白,这次行动涉及的对象是农村贫困村、贫困户,要切实在增收致富、扶贫攻坚方面取得实效,千方百计为他们找准一个发展路子,制定一个脱贫计划四、创新方式,勇当”先行者”创新是永恒的话题,没有创新,就没有了活力,就没有新局面。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关乎全局性、战略性的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坚持改革创新,探索新的方式方法。

在目前情况下,必须把联村与联户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致力于为民和富民。

单位联村的重点是促进共享,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干部联户的关键是搞好服务,在服务中教育、引导、提升农民。

贫困村、贫困户”贫”的往往不只是物质,而是致富门路,”困”的往往不只是条件而是发展理念。

扶”贫”虽必要,但扶”智”更金贵。

要恰当处理既输血、又造血和既扶贫、又扶智的关系。

要通过个私协会,号召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帮扶行动,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

同时要注意发挥当地的土专家、田秀才、党员致富户、产业富裕户的作用,使其参与到行动中来,八仙过海,各显身手。

人无责任无以为人,国无发展难以强国。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踏着时代的进行曲,拥抱甘肃改革开放开发的又一个春天吧。

乡镇双联心得体会深入贯彻落实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精神,大力倡导xx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按照区委统一安排部署,从xx年2月起,在全区集中开展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

我通过积极参加全区作风整顿动员会以及个人在工作中的实践学习,使自己对领导干部作风好坏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深刻体会到应该切实加强自身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作风,带头树立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使公司各项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充分认识开展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重大意义xx指出,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领导干部作风好,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自觉抵御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蚀。

我将严格按照xx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省委关于“为民、开拓、务实、清廉”、市委关于“责任、为民、实干”的要求,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三个重点”的要求,以规范权力运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重点,全面加强本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政气,抵制歪风邪气,切实增强学习意识、大局意识、民主意识、自律意识、服务意识,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力争使富诚公司各项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为建设“富裕、开放、文明、和谐”的新涪城提供有力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按照区委、局机关工作部署,对照领导干部作风整顿相关文件,找准各自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对症下药,锐意改革,创新思维,不断完善自身工作。

通过对照检查,我感到自己存在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等问题。

作为**的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强化组织纪律性,确保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三、整改目标要努力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坚持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

在学习方法上,要积极参加区委、局机关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在保证学习时间上,要坚持业余时间自学与单位集中学习结合起来,努力钻研政治理论、业务理论,学习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历史知识,夯实基础,拓展视野,坚定信念,提高素质。

二要强化“五种”意识和弘扬“五种作风”。

强化进取意识,大力发扬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确保真抓实干。

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饱满的工作激情,把心思凝聚到工作上,把功夫下到抓贯彻落实上,迎难而上,迎造出一门心思干工作。

同时要引导公司员工要按党员领导干部要求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

要站在全区发展大局的高度思考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大展才智,积极创新,不断开拓**工作的新局面。

乡镇双联心得体会“我们得到过社会的帮助,等孩子长大后也一定要让她帮助别人,回报社会!”4月27日,在全市公安机关“一包双联”活动启动仪式上,家住后溶街社区的63岁社区特困居民宋友香拿着扶贫资金高兴地说。

启动仪式上,全市公安机关共为后溶街社区15名特困户捐助资金120xx元,并为每名特困户确定了帮扶联系单位。

“一包双联”活动以“领导包案、单位联点、民警联户”为主要内容,是全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公安机关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实践。

活动明确,全市公安机关要根据上级的总体部署和《全市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一包双联”活动实施方案》,确定联系对象,采取一包两年的形式,定期不定期组织民警深入联系点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广大公安民警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合理安排好下基层时间,与联系单位、联系户建立良好关系。

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突出排查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及整治治安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注重解决实际困难,帮助联系的农村、社区及特殊困难群众,争取尽早让他们脱贫致富,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您可以访问零零网()查看更多与本文《乡镇双联心得体会》相关的文章。

双联工作心得体会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中,省公安厅联村干部高明以日记的形式,记述自己在“双联”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其中既有群众的冷暖,也有群众脱贫的“法宝”;既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也有帮扶的具体事项,在村民得到实惠的同时,干部也受到了教育。

现予摘发。

3月12日星期一雪后初晴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乡傲子村,位于岷迭山脉深处,可谓山高路远沟深。

今天是我们“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组进入傲子村工作的第五天。

上午,我们在村委会办公室整理核对相关资料数据,下午继续在村里走访。

我、夏力、陈晖和为我们担任了多日向导、翻译的驻村乡干部桑杰草、扎西顿珠一起先后到麻那村和牙那村走访特困户。

桑杰草告诉我们,麻那村有一位老党员叫高老,人称“老支书”,家庭情况不好,但是没有被列为帮扶对象。

我们来到高老家里,了解到高老今年72岁,老伴也85岁了,体弱多病。

高老自1958年17岁时就开始当村干部,先后担任村委会主任、村支书等职务,经历了人民公社、社教、四清、文化大革命、土地承包责任制等,直至1993年才离开工作岗位。

高老家境况不好,但无一人享受低保,也就少了一项很重要的收入来源。

问及原因,高老说:“每年上面给村里的低保名额有限,我是党员,当然不能和群众争。

”多么质朴的语言,仅此一个回答,就让我们感慨万分。

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的党性如何体现?这不就是一个具体的答案吗。

面对这样的老同志、老党员,这样一种风格和情操,我们无言以对,顿时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那么,我们又能够为他们做点什么?忽然,机灵的桑杰草和扎西顿珠用藏语交谈了几句后说:“按照政策规定,从事基础工作20年以上的基层干部应该享受一定的补助,他为什么没有?对了,这的确是一个问题,马上了解。

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高老家的贫困状况不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吗。

”高老告诉我们,这个政策出来后,有关方面就告诉过他,要求他提供一份当时上一级领导写的证明材料后就可以办理,他也试图办这件事,也着手办理了。

可是一开始做才发现很麻烦,50多年过去了,由于当时的领导无处寻觅,这个证明材料真的无法提供,所以,他就不再考虑这件事了。

离开高老家后,我们一致认为应该设法为他提供一些帮助。

我让桑杰、扎西利用进城的机会找时间去县组织部、档案局等部门查查档案、资料,设法找到相关证明,解决高老同志的这一现实问题。

他们痛快地答应了。

可是我心里还是不踏实,这个问题是组织问题,仅仅让两位小同志去做可能有难度。

3月13日星期二晴今天,我们去了乡上,恰好乡党委书记杨志明下村工作刚回来,他是上个月才从县委政法委岗位调整到这个乡任职的,他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位非常精干务实的干部。

我们将高老的情况和我们的想法告诉了(转载自零零网,请保留此标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