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一1.1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一1.1
主题二 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国家管理制度 【素养探究】 1.文献传说中的夏 史料 对于考古学上的“夏文化”, 台湾历史学家柏 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神 话传说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所以许多文明国家都
经历过神话时代。也有学者认为,考古学是一门独立的 科学,在方法上不能把中国史前文化与古史传说随意加 以联系。 思考: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神话和传说在历史研究中 的真实性一直存在质疑,我们该如何对待远古时代的神 话和传说?(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目的
_封__建__亲__戚__,_以__蕃__屏__周__
①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型的
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
意义
政治统治 ②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
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
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3)“共和行政”。 ①原因: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_国__人__暴__
_动__”。 ②概况:周厉王出逃,由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 “共和行政”。
——王家范 《大学中国史》
(2)结合上述史料二,被恩格斯称为“人类对自然界斗 争的第一个伟大胜利”指什么?这一“伟大胜利”对早 期人类演进有何重大意义?(历史解释) 【点拨】根据画线关键信息“灰烬”可推知“伟大胜 利”,意义主要从生活角度进行归纳提炼。
提示:学会使用火、管理火,并掌握取火方法。意义:使 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食用熟食,增加了营 养,减少了疾病;用于照明和取暖,为洞穴生活提供了条 件。
(3)文化遗址的启示——中华文明即将产生。 (4)文明的起源实质上就是国家的起源。 ①工具的制造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原始农业的出现 奠定了文明的基础。 ②随着剩余财富的出现,社会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 动的分工)发展、阶层分化(尤其是贫富分化)加剧,文 明即将产生。
③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与夏朝,或许正是中华文明的产生 时期。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得到初步发展。
2.新石器时代 史料一 尽管与中原、北方和东方新石器文化有直接 继承关系的华夏文明成为以后中华文明的主体,但中华 文明仍当视为多起源而并非单一起源的文明。……据 学者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末,已发现的新石器遗址达 8 000余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思考:(1)结合史料一,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祥地呈 现怎样的特征?(史料实证) 【点拨】根据画线关键信息“多起源而并非单一起源” 进行特征提炼。
中央
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内外 内服:_商__王__直__接__控__制__的__王__畿__地__区__ 服制 外服:_商__王__间__接__控__制__的__方__国__和__部__落__
(4)影响范围:东到大海, 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2.西周统治: (1)建立:公元前1046年,_周__武__王__伐商建立西周,定都 _镐__京__。 (2)国家管理:_分__封__制__和__宗__法__制____。
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 统治
(4)文化遗存:河南偃师发现的_二__里__头__遗__址__,很可能是夏 文化的遗存。
【情境在线】 湖南省株洲市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 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 一陵”之誉。据悉,每年农历四月二 十六日炎帝神农生辰纪念日都有大批民众前来参加祭祀 活动。这一祭祀活动对当今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2.商周的国家管理制度 史料一 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
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 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意识。
——许倬云《西周史》 思考:(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商朝采取了怎样的国 家管理结构?这一制度有何显著特点?(历史解释)
【点拨】根据关键信息“王畿”“方国”可推知商朝 国家管理结构,特点根据信息“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 意识”进行提炼。 提示:内外服制度。商王朝与方国形成一种较为松散的 方国联盟。
提示:变化:社会成员间的平等关系已被破坏,出现了较 为明显的贫富差异和等级分化。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 私有制的出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史论阐释】 1.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存的主要特点。 (1)文化遗存主要发现地是地势相对平坦、水源充足的 黄河长江流域。
(2)在生产生活领域,他们能以打制方法制作简单工具 并用以采集渔猎,甚至部分地区开始学会用火,并且由 于个体能力相对弱小与原始环境险恶,他们主要过着群 居生活。
2.新石器时代: (1)出现及含义:①出现:距今约1 万年,我国开始进入
新石器时代。②含义:它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 的时代。 (2)生活概况: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 畜,生活逐渐稳定。 (3)分布特征: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4)新石器时代代表性遗址的基本情况:(请连线)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1)含义: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性遗址:约170 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 万— 20 万年的北京人。
(3)生活概况: _①__③__。(填写序号)
①从事渔猎和采集
②出现原始农业
③群居生活
④学会使用人工火
2.文明和文明的起源。 (1)文明: ①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②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③进入文明社会的最根本标志是国家的出现。
(2)文明的起源: ①文明起源最根本的标志是社会开始出现贵贱、贫富 的分化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出现了脱离劳 动、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的阶层。 ②剩余产品的积累是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工具的使用 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也是文明起源的历史 前提。
(3)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 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 (4)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表 明分封制的逐渐瓦解。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 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崩溃。
3.原始社会组织: (1)三个阶段:分为_原__始__人__群__、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 族社会。 (2)母系氏族社会:处于_旧__石__器__时__代__晚__期__,生产力低下, 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处于_新__石__器__时__代__晚__期__,其基本概况: ①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②氏族间的联系趋 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③_私__有__制__已经 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
(4)灭亡:_公__元__前__7_7_1___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 室内乱,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 洛邑。
3.商和西周的经济:
是主要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木、
农业 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
农具极少
土地制度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_井__田__制__是 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史论阐释】 1.西周实施分封制的特点
要点
阐释
分封对象多元化
虽然分封对象多元化,但是以同 姓亲族为主体
等级森严
贵族统治集团内部形成天子-诸 侯-卿大夫-士的金字塔式的等
级结构
要点
阐释
层层分封
诸侯和卿大夫可在自己的封疆 内实行再分封
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封授给诸侯, 权利与义务结合 诸侯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
手工业
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 类繁多
【情境在线】
上图漫画反映了“武王伐纣”。为巩固周朝统治,西周 在政治与土地经营方式上分别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 提示:(1)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宗法制;(2)土地经营的基 本方式是井田制。
主题一 古人类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素养探究】
1.旧石器时代 史料一 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提示:呈现多元性、多样性的特征。
史料二 位于陕西临潼的姜寨聚落遗址,它有氏族公共 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也差别不大①。而到 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山东大汶口文化的遗址里,130余 座中、晚期的墓葬,按其墓坑大小、随葬品的多寡,可 分为大、中、小三个级别②。
——摘编自《中国早期人类史研究》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组织 内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点拨】 根据画线①②关键信息,从“公共墓 地”“差别不大”“按其墓坑大小”“三个级别”进 行对比提炼。
思考:(1)我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形 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时空观念) 【点拨】特点可结合分布图进行提炼;原因结合适合人 类生存条件角度进行分析。
提示:分布既分散又集中,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 因为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
史料二 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成就有两项:首先是人 类学会了打制石器工具,掌握了石器和骨器工具的制作 方法。另一项被恩格斯称为“人类对自然界斗争的第 一个伟大胜利”……在周口店“北京人”的洞穴遗址 内,有厚达6米的灰烬堆积。
【点拨】注意设问的分析角度为“历史研究”,再结合 史料中关键信息“在方法上不能把中国史前文化与古 史传说随意加以联系”,对神话和传说的界定要坚持一 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评价。
提示:神话和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 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传说故事和考古发 掘对于了解无文字记载的远古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 义和历史价值。
【情境在线】 1989年9月,元谋县建起了元谋人陈 列馆,展厅内陈列分“人类的起源” “元谋古猿”“元谋史前文化”三 部分。你认为在“人类的起源”陈列展厅中能够认定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的关键遗迹是什么?
提示:发现最早的制造和使用过的打制石器。
二、从部落到国家 1.部落联盟: (1)三皇五帝: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 重。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 (2)炎黄部落:处于黄河中上游一带,被后世尊为华夏始 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