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与人生前言

哲学与人生前言


• 人为什么要念书?念书的目的是为了 什么?
• 哲学可以培养智慧
• “如果你坐在苹果树下,一个苹果打在你的头上, 你会怎么做呢?
• 一个诱惑了夏娃 • 一个砸醒了牛顿 • 一个握在乔布斯手 中
• 哲学可以发现真理
• “鞋子合不合适 ,只有脚知 道” • 哲学可以印证价值
哲学的作用

1、培养智慧。
•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老师,究竟什么 是生活? • 苏格拉底说:不如你再到树林走一次吧,去摘 一支最好看的花,仍然没有规则,带一支回来 就可以。 • 柏拉图去做了。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 苏格拉底走进树林去找他,发现他竟在树林里 扎起帐篷。苏格拉底问:你还没有找到最好看 的花么? • 柏拉图指着帐篷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 看的花。 •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人生方向大问 题

希望大家在学习这门课时,不在于学到多少知 识,而在于习惯思考和追问,甚至怀疑和批评。 培养这种精神和习惯,反思自己的行为。 在哲学智慧的启迪下,愿大家都能有阳光人生、 快乐人生、幸福人生、成功人生。

作业:
• 收集哲理故事 ——搜集一些要从实际出发的案例。 • 预习第一课
2、解读不同人生态度
《哲学与人生》 导读
哲学与人生
• 1.学习累不累?做人累不累? • 2.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 3.我们为什么活着?又为什么死去?
• 4.人生有何价值?生命有何意义? • 5.快乐是什么?幸福在哪里?
• 6.如何快乐幸福的生活在世上?
今天不努力,明天卖苦力 今天不痛苦,明天必辛苦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 后天会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 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 的太阳。
•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 艳遇? • 苏格拉底说:你再到树林走一次吧,去摘一 支最好看的花,这次没有规则,只要最后带 一支回来就可以了。 • 柏拉图去做了几小时后,他带回了一支颜色 艳丽但稍显枯萎的花。 • 苏格拉底问:这就是你反复挑选之后,带回 的最好的花吗? • 柏拉图回答:我找了很久,发觉这是盛开得 最大最好的花,但我采下来带回来的路上, 它就逐渐枯萎下来了,就像您看到的这样。 我想,大概是我采下它的时候,它已经盛开 到了极限,所以…… •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艳遇。
• “人生比作走路,哲学比作老人。”
• 把哲学比作老人说明哲学是经过漫长历史的发 展的,是千百年来无数智者的智慧、经验、思想 的总结,这对于我们所走的漫漫人生路具有重要 的帮助。
1、哲学与人生关系
“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 盲目的。”
“用哲学指导人生,用人生体验哲学。”
二、《哲学与人生》课程内容
• 柏拉图回答:老师,如果我把它摘下来, 它马上就枯蒌了。 • 苏格拉底问:你以为你不摘,它就不会枯 萎了? • 柏拉图回答:我知道,即使我不摘它,它 也迟早会枯。所以,我要在它还盛开的时 候,守在它边上,欣赏它最美的样子。苏 格拉底问:那它凋谢了呢? • 柏拉图回答:等它凋谢的时候,我会欣然 离开,去找下一朵。这时,苏格拉底满足 地笑了: • 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幸 福? •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田野,去采一朵最美丽 的花,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只能采一次。 • 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捧著一朵还算比较 美的花回来。 • 苏格拉底问:这就是最美丽的花了? • 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田野,我看到了这朵美丽 的花,我就摘下了它。我告诉自己,要坚信手中 的这朵花就是最美的。当然,我后来又看见好多 很美丽的花,但我依然坚持,认定我这朵最美, 不再动摇。所以,现在,我把最美丽的花带来 了。 •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幸福。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 作用
郑人买履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 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 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挑好了鞋子,才发现忘了 带上尺码:“我忘了带尺码。”就返 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 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 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 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 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爱因斯坦曾经说:“与其说我是物理学家,不如 说我是哲学家。”
理论物理学家, 相对论的创立者
物理学家、数学家、科学家和哲 学家炼金术热衷者
• 晚年的牛顿……
牛顿、门捷列夫的悲剧
牛顿晚年写了130万字的神学著作,以 证明上帝的存在。 门捷列夫晚年竟然反对自然界存在飞 跃,否认原子可分为电子,否认元素的复 杂性。然而,他竭力反对的原子结构的新 发现,恰恰是对发展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 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 哲学思想的倒退,妨碍了他们进一步 获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 2、发现真理 • 3、印证价值
根据哲学的三个作用可知:

哲学其实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种人 生的智慧。这种智慧最大的特点在于反思,也就 是反省与思考。正是因为反思,哲学将知识升华 为智慧,启迪我们,培养我们的智慧,推动我们 去探寻真理,最终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三、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一、什么是人生?
四、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根本 对立
பைடு நூலகம்
唯心主义
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智慧学,我们要学习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疑邻偷斧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 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 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 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 怎么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了。 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什么错误? 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1、出勤 2、回答问题 3、作业 4、纪律
测试成绩(50分)
目录
三个问题
一、哲学是什么? 二、哲学有什么用? 三、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 你心目中的哲学是什么? • 说说你对“哲学”这个词的感觉。
• 哲学由惊奇而发生,哲学就是 练习死亡。
– 柏拉图
•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 反思的思想。
什么是 反思?
•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 婚姻? •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树林,去砍一棵最 粗最结实的树回来。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 头路,只能砍一次。 • 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带了一棵并不 算最高大粗壮却也不算赖的树回来。 • 苏格拉底问:怎么只砍了这样棵树? • 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树林,看到过几棵非 常好的树,这次,我吸取了上次摘麦穗的教 训,看到这棵树还不错,就选它了。我怕我 不选它,就又会错过了砍树的机会而空手而 归,尽管它并不是我碰见的最棒的一棵。 •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婚姻。
……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甲:下雨好极啦! 乙:下雨糟透了!
立 场 不 同 , 感 受 则 不 一 定 相 同 。
了 祖 上 规 矩 !
—— 狂 妄 之 徒 , 你 竟 然 坏
做任何事情应该具有创新精神。
成语典故中的哲学寓意
“拔苗助长”--- 不尊重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 “郑人买履”--- 教条主义,因循守旧,不思变 通 “刻舟求剑”--- 否认事物的变化发展
•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爱 情? •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稻田,摘一株最大最 金黄的麦穗回来。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 只能摘一次。 • 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著手回来。 • 苏格拉底问:怎么空手回来了? • 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曾看到过几株特 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著前面也 许会有更大更好的,於是就没有摘。但是,我 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又总觉得还不如 先前看到的好,所以…… •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爱情。
• 《职业生涯规划》
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 《职业道德与法律》
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 《经济政治与社会》
做一个有经济头脑和政治觉悟的人
• 《哲学与人生》
成为一个有头脑、勤思考的人
轻松的聆听, 认真的思考, 积极的参与和互动, 更好的开导自己, 共同探讨我们的哲学与人生!
平时成绩 考核 (50分)
方法
人生的特点
• 几个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

• • • • • • • • • • • •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树林。
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 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 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 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 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 他问学生:“你们挑到了自己最满意的果子吗?”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回答。 苏格拉底见状问:“怎么啦,难道你们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苹果,但我还想找一 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果林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接着说:“我和他恰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了更好 的。所以,我有点后悔。”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也不约而同地请求。 苏格拉底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他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贝克莱(英):“存在即被感知” 以贝克莱的 观点来指导 我们的生活 和实践,结 果会怎样?
学习哲学的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重 于理解,着重于应用。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
“对于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要能够精通 它、应用它,精通的 目的全在于应用。如 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观点,说明 一个两个实际问题, 那你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 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 你的成绩就越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