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贺铸青玉案上课课件

贺铸青玉案上课课件

❖ 新题——反过来说。其实是长时间的压抑, 憔悴、痛苦、郁悒才令诗人想要抒写心事。
❖ 提起笔来,惟有断肠之句,都是由万种闲愁 而起,所以紧接着就描写闲愁。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
❖ 我这闲愁共有多少呢?回答是:多到无法计 量,多到好比广阔平原上的茂密如烟的春草, 好比江南暮春时节满城飘飞的柳绵,好比梅 子黄时的连月不停的毛毛细雨。
你觉得这首词的作者善写豪放词还是婉约词?
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 贺方回。
——黄庭坚
贺铸 《青玉案》
课件制作:蓝颂华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 汲县)。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 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 故自号庆湖遗老。 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 尤长于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
❖ 含蓄不尽,自然浑成(寄托深厚自然而不露 痕迹)。情思缠绵而不庸俗,悲伤而不颓废。
思考讨论:
❖ 此词只是一首单纯的言情词还是另有寄托呢?如果 另有寄托,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 贺铸一生沉郁不僚,怀才不遇,只作过一些小官。将 政治上的不得意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 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手词应当是 有所寄托。
❖ 这都是它们跨越了前人同类句子的地方。所以沈际 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评为“真绝唱”。
艺术特色
❖ 这首词语言清丽,风格华美,善于用典。全 词字句洗炼,掷地有声,其中暗用了《洛神 赋》、《锦瑟》、《江淹传》等不少典故, 而又十分自然妥贴,犹如己出。
❖ 全词因果相承,虚实结合,融情入景,设喻 新奇,比中有兴。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凌波”,本于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 罗袜生尘。” 此处指女子的轻盈步履。“横 塘”,贺铸的住处。龚明之《中吴纪闻》说: “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 方回往来于其间。”
此句说了什么事情?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 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
• 贺铸有少数词能越出恋情闺思的范围,而着力 抒写个人的身世经历和某些社会现实,风格豪 放劲朗,慷慨悲壮。其词集《东山词》(一名 《东山寓声乐府》),又名《贺方回词》。
• 词作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 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 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 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
彩笔新题断肠句
“彩笔新题断肠句”的“彩笔”之典,出自 《南史·江淹传》,江淹少时很有才华,后来 梦中将所用的五色笔归还了原主郭璞,晚年 才思减退,“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 之才尽” 。
问:诗人用这支彩笔书写什么?“新题”说 明什么?
❖ “彩笔”一句,承上久立蘅皋,伊人不见而来。 由于此情难遣,故虽才情富艳,有如江淹之 曾得郭璞在梦中所传的彩笔,而所能题的, 也不过是令人伤感的诗句罢了。
❖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云:“诗家有以山喻 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 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 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 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 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 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 意味更长”。
。 “只有春知处”说明
什么?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 “月桥花院”写环境之幽美,“琐窗朱户”写房 室之富丽,由外及内,用住处的幽雅间接表现主 人公的品格高洁。而结以“只有春知处”,写出 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
❖ 这三句,共有两层意思:其一,其人深居独处, 虚度年华,非常值得同情和怜惜;其二,深闺邃 远,除了一年一年的春光以外,无人能到,自己 当然也无从寄予相思,相惜之情。而词人自己同 样幽居独处,对美人的思恋十分殷切。
❖ 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 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 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 迷蒙的情景 。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表里如 一,不见痕迹。
❖ 修辞手法:设问 排比 博喻
博喻 ,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 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 (用多个喻体来比喻同 一个本体)。博喻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 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 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它的特点是: 连续性
译文: 你轻盈的步履不曾来到横塘, 我徒然地伫立凝望,只看见远处尘土飞扬。 唉,是谁和你共度这美好的青春年华? 你在明月辉映的溪桥、鲜花盛开的院落? 抑或是雕镂的窗栏、朱漆的门户? 唯有春风知道你隐秘的居处。 流动的彩云, 渐渐地笼罩了水边的芳草洲, 佳人没有消息,我用彩笔写下悲伤的诗行。 若问我心中的幽恨清愁共有几许? 正象那一川笼罩在迷雾中的青草, 满城随风飘扬的柳絮, 梅子黄时霏微不绝的丝雨。
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
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
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 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周紫芝《竹坡诗话》云:“贺方回尝作《青 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 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思考讨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 ”有何妙处?
提示:可从空间、时间、景物特征、情景交 融等方面来赏析。
句中用到的景物有何共同特征?
❖ 草是烟雾中的草,而且是烟雾笼罩的、一望无际的 整个平原的春草 (一川即满川,川在这里是平原之 意)。
末句的精妙之处:
❖ 一是设喻精当新奇。通过三个比喻,用具体而生动 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求和难以捉摸的“闲 愁” ,使这种感情转化为可见可闻有形有质之物, 显得非常形象,给人以极其鲜明的印象。而且春草、 飞絮、黄梅雨都给人以愁丝连绵不断的联想。
❖ 二是巧用博喻。成功运用博喻,可以更加鲜明更加 强烈地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三个喻体 都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征,即多到无法计量,而 且还在发展变化,越来越多。如罗大经所略举,他 人言愁,或以山喻,或以水喻,大都只限于用一个 比譬,本词却连设三喻,而且这三个比譬,又都不 是单纯的事物如山或水,而是复合的景色。青草、 柳絮、梅雨叠加使用,空间感、层次感更强。
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 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 写。
❖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是虚写。
❖ 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内容?
❖ 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 “飞云冉冉蘅皋暮”暗用江淹《休上人怨别》 “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之意,又暗用曹 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 之意。曹植就是中途在蘅皋休息,才遇到洛 神宓妃的。
❖ “凌波”,即“凌波仙子”,在此是指 抒情主体所倾慕的人。“不过横塘路”, 她总是不从我的住地横塘这边经过。 “但目送、芳尘去”,我每次都只能用 目光送她远去。“芳尘”,她的长裙扬 起的芳香的烟尘。
锦瑟华年谁与度?
语出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思考:锦瑟华年代指什么?这一问表现诗人 怎样的心情?
三个喻体各表现了愁的什么特征?
❖ 烟草连天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 ;
❖ “风絮”满城飞舞,以整个空间立体地喻愁
之深广,愁之纷烦杂乱; ❖ “梅子黄时雨”以雨之连绵不断无休无止喻
愁之长,永无尽期,难以断绝,。 ❖ 三者包括了仲春、晚春、初夏,风雨阴晴,
城内野外,天上地下各种情况,使人觉得愁 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辨不清,拂不去, 躲不开。
❖ 柳絮是被春风卷扬、在空中飞动的絮,而且是韩翃 《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之花絮。“风絮” 漫天飞扬,穿帘入户。
❖ 梅雨是梅子黄时的那种缠绵淅沥、如雾如烟、连月 不停的毛毛细雨。(《潘子真诗话》尝举寇准“杜鹃 啼处血成花,梅子黄时雨如雾”之句,以为是贺词 所本。)
❖ 三个喻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征,即多到无法 计量,而且还在发展变化,越来越多。
❖ 思考: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飞云冉冉蘅皋暮
❖ “飞云冉冉”,是实写当前景色。“蘅皋” 意为长着芳草的水边高地。“蘅皋暮”, 是说在生长着杜蘅这种香草的泽边,徘 徊已久,暮色已临,也是实写。
❖ 写昏暮景色,暗示出诗人等待盼望那位 “凌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
❖ 诗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四合,笼罩了 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悲从中来。
思考讨论:
❖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说了什 么事情?
❖ “锦瑟华年谁与度”中锦瑟华年代指什么? 这一问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
❖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说明什 么?
❖ 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内容?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美人:可以理解为作者的政治理想,闲愁, 就是作者执著追求而理想终究不能实现的苦 闷。那么这首悲歌,实际是士不遇的浩叹。
❖ 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 形象生动。作者退隐横塘,壮志难伸,故借美人迟 暮,盛年不偶,写自己的不为世用。
❖ “碧云冉冉横皋暮”,托洛神以寄对君主的思慕。 贺铸为人耿直,不攀附权贵,“美人”、“香草”历来 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应该是以词自比。 美人深居独处,虚度年华,清冷孤寂, “只有春知 处”,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 这也完 全与词人沉沦下僚,一生不被人知重的情况相吻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