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所有学生都喜欢音乐

让所有学生都喜欢音乐

让所有学生都喜欢音乐
摘要:分层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它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数学尖子意义重大。

只要教师在平常教持之以恒,把细节做好,便会功到自然成。

从意义上看,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智力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并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别进行教材统一、进度统一的差异式教学,也可称为分层差异式教学。

因此,分层教学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音乐知识。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

所以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把音乐这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中并使其萌发成长。

下面,我就这几年的音乐教学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收获。

一、要培养学生学好音乐的信心
教师要有培养好学生音乐素养的信心,更要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信心。

《中国音乐教育》副主编吴斌说:“中小学音乐教育既不仅仅是通过音乐来进行教育,也不仅仅是通过教育来学习音乐;既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今天的享受而学音乐,也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明天的发展而学音乐。


音乐新课程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感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使学生喜爱音乐,我觉得应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为此,我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深入钻研教育教学大纲,认真细致地备好、上好每一堂课。

我所承担的主要是七、八年级的音乐教学课程,在备课、上课时,我尽可能的设计出符合他们特点的方案进行教学,采用学生参与、语言激励、歌舞表演、示范领唱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好音乐的信心。

在现实音乐教学中,有的学生仍对音乐没兴趣。

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其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也有音乐潜质,也可以能歌善舞。

由此,我在音乐课程评价方式上采取多样化、趣味性、灵活性的特点,使学生在没有压力下完成学习。

老师在学生们表演欲望非常浓厚时,及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表演和互评的机会。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随机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其中尤
为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活动,目的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兴趣为主线,让学生从评价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懂得欣赏他人。

记得在八年级2班一次音乐课上,我开展了“K歌擂台赛”,班上有一名胆子特小的女同学叫田雨晴,平时很少说话,要她上台唱歌就更难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较好的雷诗雅同学一起边唱边跳。

当他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他们的歌声这么美,那我们请雨晴单独再来一曲,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虽涨红了脸,但我们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

雨晴后来在日记中写到:“我今天好开心。

我为班上同学表演了节目,陈老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其实做什么事只要不害怕就一定能做到!”有了信心作基础,田雨晴学好音乐的劲头更大了,其他科的学习也进步了。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张扬个性
当学生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

我们呼吁“把音乐还给学生,把艺术还给学生”,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应该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的课堂。

在音乐教学中,我积极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譬如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

我在教学中使自己真正融入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切身体会与感受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践的创新。

我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和学生一起活动,而不是凌架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我的“好伙伴”。

学生们在这种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兴趣极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鼓励他们尝试独特、大胆的想象让学生拥有创造的灵感。

学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

如在欣赏《小青蛙》时,我就让学生随着音乐的发展创编故事。

这样一来,同学们想象的闸门打开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让同学们随着音乐讲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作出充分肯定,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饱含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所吸引、所陶醉,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音乐教学需要耐心和组织得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培养他们成为有一定欣赏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使智力得到开发。

我在教学中常常采用讲故事、猜谜、欣赏插图、舞蹈、多媒体画面等来教学。

但无论怎样都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不断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音乐的信心、能力。

我在一所山区中学教学,学生的音乐素质不高,对音乐的理解、接收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我富有耐心,慢慢去引导他们。

从一个音符一段乐章讲起,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在教学导入时,我采用先让学生模仿骑兵骑马的游戏,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草原的视频画面,让学生们对美丽草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仰慕以久的草原进行初步了解,利用他们已有的经验来解决学习的新内容。

而教师扮演好“组织者”角色,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真正把教学对象放到主体位置来对待,使学生的课堂体验成为学生新的经验。

总之,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学好音乐的信心,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喜欢音乐,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快乐、幸福地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