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甘薯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学生:学号:同实验者:<研究背景>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 GSH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抗自由基和抗氧化应激作用, 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等。
γ-GCS是植物细胞中GSH生物合成的限速酶, 可以调控GSH的生物合成量。
GSH在生物体抵御冷害、干旱、重金属、真菌等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说明γ-GCS也与植物抗逆过程密切相关。
实验一甘薯叶片RNA提取一、实验目的1. 了解真核生物RNA提取的原理;2. 掌握Trizol提取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Trizol?试剂是由苯酚和硫氰酸胍配制而成的单相的快速抽提总RNA的试剂,在匀浆和裂解过程中,能在破碎细胞、降解细胞其它成分的同时保持RNA的完整性。
TRIzol的主要成分是苯酚。
苯酚的主要作用是裂解细胞,使细胞中的蛋白,核酸物质解聚得到释放。
苯酚虽可有效地变性蛋白质,但不能完全抑制RNA酶活性,因此TRIzol中还加入了8-羟基喹啉、异硫氰酸胍、β-巯基乙醇等来抑制内源和外源RNase(RNA酶)。
%的8-羟基喹啉可以抑制RNase,与氯仿联合使用可增强抑制作用。
异硫氰酸胍属于解偶剂,是一类强力的蛋白质变性剂,可溶解蛋白质并使蛋白质二级结构消失,导致细胞结构降解,核蛋白迅速与核酸分离。
β-巯基乙醇的主要作用是破坏RNase蛋白质中的二硫键。
在氯仿抽提、离心分离后,RNA处于水相中,将水相转管后用异丙醇沉淀RNA。
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总 RNA中蛋白质和DNA污染很少。
1.材料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叶片,品种为徐薯182. 试剂① 无RNA酶灭菌水:加入%的DEPC,处理过夜后高压灭菌;② Trizol试剂;③ 氯仿;④ 异丙醇、75%乙醇;⑤ TBE缓冲液;⑥ 上样缓冲液(6×)3. 仪器高压灭菌锅、微量移液器、台式离心机、超净工作台、电泳仪、电泳槽、凝胶成像系统、塑料离心管、枪头和EP管架四、实验方法1. 将叶片取出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液氮,迅速研磨成粉末,每50-100 mg植物叶片加入1 mL Trizol试剂,室温放置5 min,使样品充分裂解;2. 每1 mL Trizol试剂加入200 μL氯仿,用手剧烈振荡混匀后室温放置3-5 min 使其自然分相;3. 4℃ 12,000 rpm 离心15 min,吸取上层水相转移到新管中;在上清中加入等体积冰冷的异丙醇,室温放置15 min;4. 4℃ 12,000 rpm 离心10 min,弃上清,RNA沉淀于管底;5. RNA沉淀中加入1 mL 75%的乙醇(用RNase-free水配制),温和震荡离心管,悬浮沉淀;4℃ 8,000 rpm离心2 min,弃上清;6. 室温放置10 min晾干沉淀;7. 沉淀中加入20μL RNase-free ddH2O,轻弹管壁,以充分溶解RNA,-70℃保存;8. 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用EB染色并照相。
1.RNA提取结果依照Trizol?试剂盒方法,提出的RNA较少,此部分未以图或数据显示。
2. RNA后电泳结果如图1. 其中9a为本组实验结果。
由图可知RNA条带非常模糊,拖尾现象严重,几乎无法分清具体条带,亮度较大。
点样孔附近的红色部分为杂质,在提取过程中并未很好除去。
图1. RNA提取跑胶结果。
其中1泳道为样品Marker,9a泳道为本小组RNA样品。
与标准对照可见条带模糊,拖尾现象严重。
六、分析与讨论1. RNA的提取产量并不多,可能是因裂解样品不充分或RNA沉淀未完全溶解所致。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操作时间的掌握不熟练、操作技巧不完善,留上清与弃上清时令RNA损失了部分,使最终RNA产量不理想。
2. RNA电泳结果有EB存在时,电泳后28S rRNA和18S rRNA在紫外灯下应看得很清楚,另出现条由tRNA, rRNA和5S rRNA组成的较模糊、迁移较快的带。
如果RNA没有降解,则28S rRNA的亮度应为18S rRNA的2倍,且这两条带都无弥散现象发生。
由图1. 9a可知,RNA拖尾现象严重,说明RNA已大部分被降解;此外点样孔附近出现红色部分杂质,分析可能有并未除尽的蛋白质,同样影响RNA电泳结果。
在进行实验时,本小组成员未严格戴上口罩并勤换手套,这可能使外源RNAase进入样品,导致其降解严重。
另外,提取出RNA后本小组未立即将样品放入-70℃保存,也为导致结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最初用氯仿萃取分层的过程中,由于水相吸取过多,掺杂入部分蛋白质杂质而未于后续纯化步骤除尽,RNA条带拖尾严重可能还受该蛋白质影响。
七、总结:本次试验RNA提取非常失败,从跑胶结果可见其降解严重。
虽然大实验无法避免试剂交叉污染的可能性,且电泳用胶的质量也会影响实验结果,但从图1. 2a,3a,2b等条带较为清晰的小组实验结果可知,琼脂糖凝胶质量以及试剂对结果干扰不大。
那么本小组成员在提取过程中的操作一定出现了很大失误。
首先口罩、手套应该严格按规定佩戴,提取过程对移液枪等仪器使用需谨慎仔细,尽量避免混入杂质。
其次为排除部分杂质影响可对RNA样品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检验,将有助于结果分析。
最后,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应汲取教训避免接下来的实验出现类似问题。
实验二第1链cDNA的合成和模板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掌握第1链cDNA的合成方法和步骤二、实验原理真核生物基因多为断裂基因,编码区不连续,需经转录后加工才能成为成熟mRNA。
以真核成熟mRNA为模板合成cDNA,进而获得有连续氨基酸编码的DNA序列,无需转录后加工,即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真核生物的mRNA都有PolyA尾巴。
引物:Oligo dT(12-18个T)。
莫洛尼氏鼠白血病毒逆转录酶(M-MLV )以单链RNA为模板,在引物的引发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链(cDNA)。
mRNA 反转录生成的cDNA可作为PCR的模板进行扩增称为RT-PCR,RT-PCR 比Northern杂交更灵敏,对RNA的质量要求较低,操作简便,它是在转录水平上检测基因时空表达的常用方法。
三、实验材料1. 材料徐薯18叶片RNA样品2. 试剂① dNTP mixture(10 mM each);② Oligo (dT) Primer (10 μM);③ Total RNA;④ RNase free ddH2O;⑤ M-MLV 反转录酶;⑥ 5×F irst-strand Buffer;⑦ M DTT;⑧ Ribonuclease Inhibitor (40 U/μL)3. 仪器10μL 和100μL 的移液枪、的EP管、PCR仪等四、实验方法1. 在RNase free Microtube 管中配制下列混合液:dNTP mixture(10 mM each) 1 μL*Oligo (dT) Primer (10 μM) 4 μLTotal RNA 2 μLRNase free ddHO up to 12 μL22.将混合物65 °C加热5 min,迅速在冰上冷却2 min,快速离心,然后加入下列成分:5×First-strand Buffer 4 μLM DTT 2 μLRibonuclease Inhibitor (40 U/μL) 1 μL3. 将混合物轻轻混匀,37℃温浴2 min;4. 加入M-MLV反转录酶(200U/μL)1 μL,用枪头轻轻吹打混匀;5. 37℃温浴50 min;6. 70 ℃加热15 min,使反转录酶失活,所得反转录产物可直接用于PCR反应。
附反转录模板的看家基因的验证(β-actin)引物以第一链cDNA为模板,β-actin-F和β-actin-R为引物,使用Taq酶进行PCR。
表1 β-actin PCR 反应体系(25μL体系)DNA模板1μL(约50 ng)10×PCR缓冲液(Mg2+ plus)μLMg2+μL10 mol/L TPS -F 1 μL10 mol/L TPS -R1μLmmol/L dNTPμLTaq 酶μL灭菌去离子水μL合计25 μL* PCR反应条件94℃ 2min95℃ 30sec62℃ 30sec68℃30sec最后,1%琼脂糖凝胶上电泳检测扩增产物。
五、实验结果1.β-actin验证如图1. 其中编号1为Marker,3为本小组RNA样品β-actin验证结果。
由图可知,使用RNA模板通过RT-PCR得到了长度为198bp类似条带,但因产物浓度较低,该条带不甚清晰,并有部分弥散现象发生。
图1. β-actin验证电泳结果。
其中编号1为Marker,编号3为本小组RNA样品经RT-PCR 在加入引物IbActinF 、IbActinR后扩增出的β-actin产物。
六、分析与讨论1. RNA提取因实验一本小组RNA提取失败,故此实验采用老师准备的RNA进行验证。
2.β-actin验证结果如图1. 第3组为本小组验证结果。
其中β-actin能被cDNA模板扩增出,但条带模糊并有拖尾现象出现。
首先,因所得产物量较少,故电泳条带模糊,推测可能是在进行RT-PCR前,RNA有部分降解或于操作过程中损失部分所致。
其次,本实验在对β-actin产物进行电泳后结果出现拖带,可能原因主要有:1)30个循环cDNA第一链产物的含量过高;2)DNase降解DNA产生的寡核苷酸有非特异性扩增;3)PCR反应中引物过多;4)循环次数过多;5)退火温度过低;6)Taq酶过多;7)Mg2+浓度不合适。
综合本次试验分析,因实验条件已预先经过尝试,故导致拖带的最可能因素应为cDNA降解产生了寡核苷酸非特异性扩增片段。
由于照片清晰度欠佳,非特异性扩增片段无法清晰显示,但若与图2. 进行对比则可发现第2组β-actin验证图出现了非特异性扩增片段。
图2. 第2组β-actin验证图。
其中1为Marker,编号2、6可见清晰的两条带。
若要进行改进,则需尽量提取高质量RNA,防止其被DNA污染。
另外进一步优化PCR反应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提高退火温度可防止非特异性起始与延伸。
七、总结本次实验虽只进行了模板验证,但让我们理解了RT-PCR的原理与其在真核生物基因克隆方面的运用。
整个过程中本小组成员较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所得β-actin产物验证也较成功。
今后实验需更加注意细节,不断完善自己的操作技巧,积累经验。
实验三甘薯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基因克隆一、实验目的1. 掌握PCR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聚合酶链反应(PCR)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