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物实验报告三篇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FS-DY-20594大学生物实验报告三篇篇一:浙江大学生物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名称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姓名徐梦浙学号专业生物系统工程指导老师王建平/叶尊忠一热电偶传感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和调理电路,熟悉调理电路工作方式。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学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了解热电偶特性曲线;2.观察采集到的热信号的实时变化情况。
3. 熟悉热电偶类传感器调理电路。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所需仪器四、myDAQ、myboard、nextsense01热电偶实验模块、万用表注意事项五、在插拔实验模块时,尽量做到垂直插拔,避免因为插拔不当而引起的接插件插针弯曲,影响模块使用。
六、禁止弯折实验模块表面插针,防止焊锡脱落而影响使用。
七、更换模块或插槽前应关闭平台电源。
八、开始实验前,认真检查热电偶的连接,避免连接错误而导致的输出电压超量程,否则会损坏数据采集卡。
九、本实验仪采用的电偶为K 型热电偶和J型热电偶。
十、实验原理:热电偶是一种半导体感温元件,它是利用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特性实现测温。
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热电偶是一种使用最多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原理是基于1821年发现的塞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或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只要两节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另一端温度为T0,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见图50-1(a),即回路中存在电动势,该电动势被称为热电势。
图50-1(a)图50-1(b)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被称为热电偶。
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之间便有一电动势ET,其极性和量值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见图50-1(b),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流向B时,称A为正极,B为负极。
实验表明,当ET较小时,热电势ET与温度差(T-T0)成正比十一、实验步骤:十二、关闭平台电源(myboard),插上热电偶实验模块。
开启平台电源,此时可以看到模块左上角电源指示灯亮。
十三、打开nextpad,运行热电偶实验应用程序十四、查看传感器介绍,了解热电偶的原理及温差与热电势之间的关系。
十五、在特性曲线页面。
选择不同型号的热电偶观察各型号热电偶的V-T,在测温曲线的下方,手动模拟产生热电势的值,观察测温曲线。
十六、在实验内容页面中了解实验的内容、操作方式和过程十七、在仿真页面任意改变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值和运算放大倍数,记录E(T,T0)和冷端温度仿真的输出值E(T0),将数据填写到热电偶温度手动测量表中,查表计算热电偶的电势所对应的温度值。
十八、在测量页面十九、选择实际接入的电阻二十、在nextsense01中,用杜邦线将R2 R4链接到运算放大器上。
二十一、调零。
将A、B端用杜邦线短接,调节模块右侧下方的电位器,对放大器的输出Vout进行调零。
二十二、测量。
选择K型或者J型热电偶其中一个,连接到A、B两端,在自动测量页面,点击页面上的开始按钮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将热电偶放置到热水中记录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范围至少30度)。
二十三、在nextpad页面中,点击页面右上的数据保存按钮,选择保存的表格,进行数据的保存。
二十四、数据及结论(绘制数据点散图,建立回归方程,分析灵敏度和线性误差)冷场温度热电偶输出电势(uV)20.64 3543.21 20.65 3500.6 20.65 3731.66 20.65 3730.34 20.64 3797.56测量点温度87.59 86.81 91.08 91.06 92.3温度差66.95 66.16 70.43 70.41 71.6620.64 20.65 20.65 20.65 20.64 20.65 20.65 20.66 20.66 20.65 20.66 20.65 20.66 20.64 20.66 3815.1 3561.15 3491.3 3509.37 3463.48 3472.74 3514.91 3535.65 3585.15 3601.62 3544.6 3443.76 3421.89 3410.39 3461.66 92.62 87.93 86.63 86.97 86.11 86.29 87.07 87.46 88.38 88.68 87.63 85.76 85.3685.13 86.171.98 67.28 65.98 66.32 65.47 65.64 66.42 66.8 67.72 68.03 66.97 65.11 64.7 64.49 65.44结论:实验表明,当ET较小时,热电势ET与温度差(T-T0)成正比,被测传感器的比例系数为54.020。
根据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显著且有规律变化的这一特性,可以实现测温功能。
篇二:大学生物实验论文要领白色背景题目:用短语,不用句子:……的研究,不要用学科题目作标题;英文:A study of…… 通讯作者:BOSS,支持者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不宜举例,不用引文。
英文摘要调整一下,符合英文顺序。
关键词:分子式、化学式不作为关键词,要写全名。
常规技术不做关键词如离心,英文关键词用,隔开前言:常见的引言包括以下内容:1 提出课题的现实情况和背景;2说明课题的性质、范畴及其重要性,突出研究的目的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3 前人研究成果及其评价;4 达到研究目的的研究方法和实(试)验设备;5 研究工作的新发现。
研究背景理论依据(XX是什么,研究进展,实验原理包括方法原理、实验对象原理即为什么选这两个对象,有无关联,判断原理的依据)、研究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方法(怎样研究)400-500字左右,文献综述包括在前言里。
写前人……本研究……希望得到……的结果材料:写主要的,例如树脂,Tris,其他就写国产分析纯,如NaCl,烧杯、试管不写方法:众所周知的方法不写,如离心。
写出方法名字,注明参考文献,重点写改进方法。
例如:提取效果为……的电泳进行检测结果:比例尺、图标、放大倍数;不进行评论评价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不要原始浓度,电泳的各个泳道是什么一定要写出来。
洗脱图自己重新做一个,标注单位。
柱层析的峰要写标号,注明是什么蛋白。
结论:实验表面结果,反映了什么现象。
相同因素之间,不同因素之间。
方法怎么样。
讨论:得到这样结果的可能原因,原因大小程度。
建议、改进可放分析讨论。
1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出现意味了什么?用理论解释。
2比较与前人异同(异:解释差异;同:更加证明)3研究有什么新发现,可能的原因4实验的不足其他:同一结果图表不共存,如果图不能直接说明可以附上表,图上无多余的线,违反总体趋势的个别点可以去掉。
折线图横轴按实验进行顺序编写。
小数点位数保持一致。
(适用于细胞生物学及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及生物化学有待补充。
致谢:协助、资金支持,200字生化海报:IgG与别人标准进行比较,pro标准曲线不过0点,标准pro只有280nm,几个样都要算。
图名称包括:方法、目的、对象电泳:上样顺序、其他分子量、marker分子量、分析趋势(迁移率一般达不到0.999)紫外:峰1,峰2,那个是我们的写分析不写说明,与其他步骤联系起来,层析与电泳联系起来说明分析:最后有结论,浓度、回收率提取出来,图有序列关系,按实验进行顺序海报一般是竖的,存PDF或图片分析讨论对结果讨论,对别人展示好的一面,不是注意事项要有说明,表名称,要有整体联系性。
篇三:大连理工大学生化实验报告——模版(新)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提取及酶活测定、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SDS-PAGE电泳法测定蛋摘要本实验通过从小牛肠中提取小牛肠碱性磷酸酶,利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并测定酶的活性。
最后通过SDS-聚丙烯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关键词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提取酶活测定考马斯亮蓝法SDS-PAGE电泳法本实验分为三部分。
先通过对牛小肠内膜的刮取,离心,沉淀析出等方法,提取牛小肠碱性磷酸酶;然后用考马斯亮蓝G-250与碱性磷酸酶结合,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结合物的吸收波长,根据其吸光度与蛋白质结合物的含量成正比的关系测定蛋白质含量,进而测定出蛋白质的比活力;最后,通过SDS-聚丙烯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分析所获得的电泳结果来推算出被测蛋白质分子量的近似值。
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1.1.1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提纯及酶活测定1、试剂(1)正丁醇、丙酮(置-20℃冰箱保存)(2)1mol/L醋酸(HAC)、1mol/LNaOH、硫酸铵(3)平衡缓冲液:0.01mol/LTris-HCL,PH 8.0,(含1.0×10-3mol/LMgCl2和1.0×10-5mol/LZnCl2)。
(4)底物缓冲液:1mol/L二乙醇胺-盐酸缓冲液(PH9.8,含0.5×10-3mol/LMgCl2)。
(5)酶的底物溶液:用底物缓冲液配制15×10-3mol/L对硝基苯磷酸二钠溶液。
(已加入底物缓冲液中)2、仪器匀浆机、冷冻离心机、恒温水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管、剪刀、载玻片、不锈钢盘、搪瓷盘、滤布、漏斗、分液漏斗、量筒、烧杯、移液枪、比色皿1.1.2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1、试剂考马斯亮蓝、实验小牛肠碱性磷酸酶的提纯及酶活测定所得酶液、生理盐水2、仪器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玻璃比色杯、试管及试管架、移液枪1.1.3 SDS-PAGE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1、试剂1)30%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置棕色瓶。
2)分离胶缓冲液:1.5mol/LTris-HCL缓冲液,pH8.8,已加入10%SDS。
3)浓缩胶缓冲液:0.5mol/LTris-HCL缓冲液,pH6.8,已加入10%SDS。
4)10%过硫酸铵(AP)(小离心管装,提供驱动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聚合所必须的自由基,须新鲜配置。
)5)TEMED(四甲基乙二胺)(小离心管装T,通过催化过硫酸铵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聚合)6)上扬缓冲液(小离心管装S):称100mgSDS、2mg溴酚蓝、2g甘油,加0.1mL巯基乙醇、2mL-。
-5mol/LpH8.0Tris-HCL,加超纯水定容至1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