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 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的探讨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的探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研究。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如何更新我们教学观念,包括学习观和教学观等。
第二,如何改善课堂中教学策略,如讨论、探究和激发学生思考的教学策略,以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环境。
第三,要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研究。
在这些方面,广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推进课堂中的素质教育。
在谈到课堂教学时,一些教师提出,能否形成一个统一、有效的教学模式呢?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英国的科克罗夫特(Cockcroft W.H.)报告发表后,英国也有些教师希望调查委员会提出一种固定的教学方式,但是该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单元的性质,学生和教师本身的经验及能力来决定。
广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
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研究意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为1/ 22学生的有效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做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人们对一些基本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这些观念主要包括学习观、教学观、教材观和教师观。
教师构建新的教学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1. 学习观一般说来对学习有两种认识,一种叫作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另一种叫作认知主义的学习观。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简单地说就是学习就是行为的变化。
在教育上,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外在刺激与头脑中反应建立的实质联系。
外在的刺激即是习题、题目。
学生的反应就是解题的方法。
认知主义的学习观,用两个字概括是理解,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
这是学习观的问题,也是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的对学习观的不同认识。
但最近出现了一种新的学习观,即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这种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的过程,强调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用建构主义的语言来说,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的交互作用。
文本在课堂中就是教材,有时不仅指教材,是指更广泛的对象。
---------------------------------------------------------------最新资料推荐------------------------------------------------------ 学习者在课堂中主要是指学生。
学生与教材的交互作用是课堂学习的过程。
这里面关键的问题是怎样理解交互作用。
所谓交互作用,是教材对学生有影响,学生对教材也有影响。
这怎么理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材如果不去读,就是死的,没有生命力,学生去读教材,是学生赋予教材以生命力,就是激活教材。
那么学生怎么激活教材呢?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以原来的经验来解释教材中的内容,建立起一个新的概念,这就是建构。
建构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地发生变化。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重要的意义,发挥了一个基础的作用。
2. 教学观教学是一个相当基础的概念。
老师们都给学生上课,但什么是教学,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说得清楚。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学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
在这里,我想介绍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学观发生的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学作了相当详细的陈述,我将其概括为:师生互动,全面发展。
3/ 22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文本的互动。
所以,在教学中有两个互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
在这两个互动中,师生是共同发展的。
这种教学观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相应的变化。
3. 教材观现在正在建设新的教材,但对于教材是什么、教材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还都正在讨论之中。
过去认为课本是教学之本,教材是圣经,教师根据教材来教是绝对没错的。
而课程标准中提到,教材是教学活动的缩影,而不是教学的圣经,不是一定要按照教材去做,而且,教师有责任进行课程剪裁,使教材符合学生的情况。
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
4. 教师观讲到教师,我们想到的总是奉献。
红烛颂用红烛比喻教师是不恰当的。
首先,这个比喻没有看到教师在奉献的同时自身也在发展,而且奉献越多的教师发展得越快,奉献的经历也是发展的经历,付出与回报总是结合在一起的,而这种比喻没有看到这一点。
这次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和新课程一起成长,新课程的推广一定会造就一批名师。
要让教师和新课程一起成长,这是一个新的教师观。
---------------------------------------------------------------最新资料推荐------------------------------------------------------ 另外,怎样看待教师的角色、看待教师的发展,怎样看待教师的作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现在强调的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是不是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不再提了呢?是不是意味着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了呢?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了呢?教师是课堂中的领导者,这是教学工作本身的规律决定的。
教师的领导作用没有发生变化,教师发挥领导的形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师领导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如果这一点没有看到的话,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作用。
过去过于强调教师作为管理者、讲授者的职能,现在是强调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职能。
课程标准中提出这一点,意义是非常深刻的。
所以我们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领导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我国的教学理论上,这四个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这对我们理解教学过程是很重要的。
二、大胆实践,推动教学改革我国教学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
要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22这就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一些研究和实践。
1. 课程改革的目标我国目前的课程改革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对一期课程的反思也使我们认识到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课堂教学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被动接受式的教学。
学科中被动接受式学习有这样几个特征:(1)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两个问题。
首先,有些教师对学生十分负责,总是教师讲授得过多。
另外,存在着一种打乒乓球式的提问和教学的现象,即类似于打乒乓球,教师只接乒乓球台上的球,而不接界外的球。
对学生的回答,只肯定那些与自己教案相符的答案。
课堂上表面是一问一答,而实际上学生真正的想法没有得到表达,因此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种情况也反映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问题。
怎样克服这种情况是值得思考的。
(2)过度练习所谓过度练习,是指不合适地安排练习活动。
这不是量的多少的问题,而是不合适。
讲到练习,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熟能生巧。
---------------------------------------------------------------最新资料推荐------------------------------------------------------ 要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
这一点是肯定的。
但关键的是要进行有效的练习,练习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要使练习题发挥作用。
第二,熟能生厌。
即不合适地、过多地安排练习,会使学生形成负面的情感体验。
这种不适当的练习就会使学生形成一个负面的情感体验。
第三,熟能生笨。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
比如,做一些应用题,教师告诉学生数量关系,方法是什么样,让学生模仿,做很多,再模仿,再做。
这个过程,其中有思考的含量,但在很大程度上,老师是让学生记忆解题方法的过程。
而实际上这是模仿的过程,而不是思考的过程。
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减少学生创造的空间。
这样看来,题海战术主要是记忆的战术,而不是思考的战术。
它会使学生的思考能力下降,思维能力降低,这就是熟能生笨。
有这样一句话:教学就是讲到懂,练到懂,考到懂。
这个做法就是模仿,提高了成绩,但没有发展思维。
过度练习的本质,不是思考,而是缺乏互动性,这种过度练习7/ 22恰恰背离了教学的本质。
(3)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这样的机会少,课堂活动比较单一。
教学改革就是要探索怎样使学生通过活动获得主动的发展。
(4)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课堂中学生真正表达自己意见和理解的机会不多,整个课堂的环境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的老师说,课堂不是在组织学生讨论吗?公开课一般都有许多讨论,但它讨论有这样几个特点:时间短,不超过两分钟;讨论是被动的讨论,并不是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除了被动的讨论外,学生在课堂中被动的情况太多了。
被动的表扬(你真棒!)和被动的接受表扬。
在教学中缺少的是教师与学生真诚地交流与合作,真正地把学生作为主体,实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真诚的交流。
(5)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开放性不够学生所追求的不是自己的独立思考,而是现成的一些标准答案。
被动接受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因此,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很明确的,应对这种被动接受式的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成为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最新资料推荐------------------------------------------------------ 被动接受式的教学,使课堂教学中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学得很苦,特别是高年级;教师教得很苦;但有时效果不理想。
问题症结是被动接受式教学。
因此我们提倡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2. 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研究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是学生学习时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概括起来,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实践这八个字。
因此,课堂教学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转变目前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单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与实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