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哮喘病的中医医史文献研究

小儿哮喘病的中医医史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收稿日期:2008-10-24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创新计划科研项目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项目子课题(07DZ19726-10)作者简介:孙雯(1982-),女,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哮喘病的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孙雯,俞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 201102)摘要:从病因病机、证治方药等方面,总结归纳部分中医医史文献中关于小儿哮喘病的记载,进一步探讨古人对该病认识的过程及辨证施治的思路,为临床治疗小儿哮喘病提供文献依据和支持。

关键词:中医儿科;哮喘;医史文献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97(2009)01-0053-03哮喘是儿童时期的常见肺系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

!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

古代医籍对哮喘记载颇多,#素问 通评虚实论∃和#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就分别对!喘鸣∀!喘息∀等进行描述。

金元之前,医家多将其列入喘门,元代朱震亨在其著作#丹溪心法 哮喘∃中最先将其命名为!哮喘∀,独立一章,且提出!哮喘专主于痰∀,并有哮证并发以攻邪为主,未发则以扶正为要的论述;明代万全在#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哮喘门∃中将!哮喘∀之名引入儿科,并且独立一门专门论述。

1 病因病机哮喘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

然而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小儿与成人又存在着不同。

阎季忠归纳小儿的病理特点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也就是说小儿身体柔弱,生长发育迅速,御病机制尚不完全,致使既易感受寒邪,又易感受热邪,并且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容易出现由实转虚的变化。

小儿哮喘疾病亦存在这种病理现象,#太平圣惠方 治小儿咳嗽咽喉作呀呷声诸方∃云:!夫小儿嗽而呀呷作声者,由胸膈痰多,嗽动于痰上搏于咽喉之间,痰与气相击,随嗽动息,呀呷有声。

∀1.1感受外邪#素问 太阴阳明论∃曰:!故犯贼风虚邪,阳受之,则入六腑。

阴受之,则入五脏。

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寒气客于冲脉%%喘动应手矣。

∀#婴童类萃 喘论∃曰:!又有风寒暑湿,邪气相干,皆能为喘%%或喉间如曳锯之声。

∀!肺受寒邪,吼哮喘急,咳嗽声重。

∀#万氏家传幼科发挥 肺所生病∃云:!小儿素有哮喘,遇天雨则发者。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咳嗽论∃云:!治肺中风邪,肩息喘鸣,或发咳嗽。

∀可知,外感风、寒、湿邪气,积于表而郁于肺,肺气宣降失常,气不布津,聚液生痰而致哮。

1.2饮食不当#医碥 喘哮∃曰:!哮者%%得之食味酸咸太过,渗透气管,痰入结聚,一遇风寒,气郁痰壅即发。

∀秦景明在#幼科金针 咳嗽∃中也写道:!哮拔总为咸酸得,经久庸肺高骨露%%∀可见,饮食不当,或过食酸咸,或过食海膻发物,亦可致使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塞气道,诱发哮喘。

1.3因惊发喘#婴童类萃 喘论∃曰:!七情之气,伤于五脏,亦能为喘。

∀且小儿!心常不足,肝常有余∀,故而常发于惊。

小儿哮喘的病因病机中,惊亦是引起哮病的病因之一。

曾世荣在#活幼口议 喘急症候方仪∃中就曾提到:!小儿有困惊暴触心肺,气虚发喘。

∀!惊则气乱∀,进而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气不行液,聚而成痰,痰又与气相搏,导致气道壅塞,诱发哮喘。

1.4体虚致病体质弱,则易受邪侵,幼儿禀赋不足可导致哮喘的发生,故而有!幼稚天哮∀者。

#赤水玄珠全集 哮∃曰:!其间亦有自童幼时,被酸咸之味,或伤脾,或呛肺,以致痰积气道,积久生热,妨碍升降第5卷第1期2009年1月 中医儿科杂志J PED I A TRI CS OF TC M Vo l 5 No 1Jan 2009而成哮证,一遇风寒即发。

∀#保婴撮要 作喘∃亦云:!哮喘%%前证多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真气虚而邪气实者多。

∀2证治方药张仲景首创哮喘病的治疗原则,针对哮喘病病发部位在肺,而肺系疾病每与痰饮有关,在#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

其中射干麻黄汤被后人称为治哮之祖方。

此外,后世医家在遣方用药各方面亦有许多发挥,其中小儿哮喘的证治方药也日臻完善。

2.1宋元时期医家对小儿哮喘的治疗#太平圣惠方 治小儿咳嗽诸方∃云:!治小儿咳嗽喘促,胸背满闷,坐卧不安。

葶苈散方。

∀!治小儿咳嗽不瘥,喉鸣喘急,款冬花丸方。

∀#婴孺方∃云:!治少小上气,喉中介介作声,甚者啼,喘逆不得息,五味细辛汤方。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咳嗽论∃云:!菖蒲煎治肺中风邪,肩息喘鸣,或发咳嗽。

∀#小儿药证直诀 脉证治法 肺盛复有风冷∃中记载:!胸满短气,气急喘嗽上气。

当先散肺,后发散风冷。

散肺,泻白散、大青膏主之。

肺不伤寒则不胸满。

∀并且在!诸方∀中列出阿胶散(又名补肺散)用以治疗!小儿肺虚气粗喘促∀。

#活幼口议 喘急症候方仪∃云:!其因惊发喘,逆触心肺,暴急张口,虚烦神困则以化痰定喘丸主之。

又有哮吼喘者,喉间如曳锯之声,可服梅花饮子。

其食盐酸而喘者,啖之以生豆腐。

有热者治之以清凉定喘之剂。

∀2.2明清时期医家对小儿哮喘的治疗#幼科证治准绳∃借#千金要方∃!射干汤∀用以!治小儿咳嗽,喘急如水鸡声∀;!梅花饮子治小儿惊潮,五脏积热,上焦蕴热,手足心热,喉中多痰涎,面色或红或白,鼻流清涕,气急肝肺壅热,目赤咳嗽,或被人惊,夜啼不安,或伤寒渐安,尚有余热,亦宜服化痰退热∀。

万全在儿科医籍#万氏家传幼科发挥 喘嗽∃中说:!或有喘病,遭寒冷而发,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

∀已经认识到本病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临床特点;同时,万全亦在儿科专著#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哮喘门∃中论哮喘之治曰:!轻者用五虎汤一帖,重则葶苈丸治之。

此皆一时急解之法,若要断根,常服五圣丹,外用灸法。

∀这是中医儿科学术史上最早提出断根治本的措施。

#婴童类萃 咳嗽论∃云:!苏沉九宝汤治肺受寒邪,吼哮喘急,咳嗽声重。

∀!%%喉中曳锯,生姜、半夏汤下。

∀2.3民国时期医家对小儿哮喘的治疗#陈氏幼科秘诀 咳嗽∃云:!咳嗽属肺,风热郁于肺则生痰,故嗽有喉间作小鸡声者,先用小红丸下之。

不惟下痰,且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腑不实脏不能实也。

大率顺气化痰清肺为主,宜清金贝母汤。

∀#儿科萃精 痰饮喘急∃云:!小儿痰饮作喘,实因痰壅气逆,其音如潮。

响声如曳锯者,古法主苏葶滚痰丸。

∀3其他古人治疗哮病,经验颇丰,不仅遣方用药灵活,而且方法多种,但是灵活多样中又蕴藏规律可循,掌握要其领对于我们今后的临床应用是很有帮助的。

3.1用药规律哮喘发作期,其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故而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

总结归纳古方剂,有以下常用药。

(1)宣肺平喘药:麻黄、杏仁等。

(2)止咳化痰药:紫菀、款冬花、贝母等。

(3)温肺化饮药:生姜、细辛等。

(4)化痰平喘药:射干。

(5)熄风平喘药:全蝎、白僵蚕、地龙。

若遇兼夹之证还可灵活加减,如陈守真在#儿科萃精 痰饮喘急∃中论述道:!小儿痰饮作喘%%古法主苏葶滚痰丸;此方太猛,慎勿轻试。

但用甜葶苈三分,淡海蜇皮三钱,鲜荸荠三枚,生甘草五分,煎好,以枇杷露、杏仁露各半两冲服。

若停饮喘急不得卧者,古法主苏葶丸,淡姜汤下;停饮喘急,先宜泻饮降逆,此丸临时可服,但须以姜汁和枣肉为丸。

放小儿口中,衔化徐徐咽下。

若儿过小,改用炒苏子二分,微炒葶苈一分,枣一枚,生姜一小片,煎服。

∀万全在#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哮喘门∃中还强调:!哮喘多成宿疾,天阴欲雨缠绵,治时发表及行痰,九宝时常灵验,表邪未处五虎,里实葶苈为先,不宜砒石作汤丸,误了孩儿命短。

∀也就是说,要根据辨证合理选用方剂,并且由于小儿纯阳之体,实证热证居多,不宜应用砒石等辛热有毒的药物,以免发生不测[1]。

3.2其他治疗方法#儿科要略 咳嗽论治 杂症咳嗽∃云:!姜汁54背心治寒痰壅塞经络,不时发哮。

生姜捣取自然汁,用以浆布背心,贴肉着之,数易即愈。

∀此为敷帖法治疗哮喘。

#幼科金针 咳嗽∃云:!发时气喘不能眠,艾火一灸拔山力。

∀此为用灸法治疗哮喘。

此外,亦有文献记载可灸患儿少冲穴一壮。

结合现代临床治疗,医者也可借鉴应用。

4小结古人认为小儿肺内素有痰伏,可因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原因触发哮喘,施治时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总则,从寒、热、虚、实等方面进行辨证,并辅以敷帖、针刺及艾灸等其他疗法,以期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1]刘弼臣.中医儿科经典选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93-195.R esearch on Traditiona lChinese M edic i n e(TC M)docu m ent of m edical history in chil d ren&s ast h m aSunW en,Yu Jian(Depart m ent of Trad itional Ch i n ese M ed icine,Children&sH ospital of FudanUn i v ersity,201102,Shangha,i China)Abst ract:According to the pathogenic factor,pathogenesis,d iagnose and treat m en,t the records abou t ch ildren&s ast h m a i n TC M docum ent o f m edical histor y are su mm arized.The recogn iti o n pr ocess and the t h i n k i n g o f deter m i n i n g t h e treat m en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 f sy m pto m s and si g ns are exp l o red for,and t h en,doc um ent ev i d ences are prov ided for treating children&s asthm a i n c li n ica lm edic i n e.K ey w ords:Pediatrics of Trad itional Ch i n ese M edicine;asthm a;docum ent o fm ed ical histor y#甘肃中医学院学报∃征稿启事#甘肃中医学院学报∃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

本刊辟有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与报道、针灸推拿、医案医话、中药研究等栏目,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