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美术 《人间生活》教学课件说课稿1

高中美术 《人间生活》教学课件说课稿1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课时“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2课时“国 课时 外美术的世俗化” 外美术的世俗化”教学设计
说 课 稿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 教材内容:本课内容是当艺术家开始关注生活的时候美术创作 教材内容: 发生的变化。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 代表性的人物画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第二课时为欧洲文艺复 兴到18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以及它们所体现的社会 观念。日本浮世绘的审美特征。这里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 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理解美术创作与 社会的关系,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的。 • 2、能力目标:灵活运用美术鉴赏的各种方式鉴赏美术作品。能 够从尝试体验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 • 3、情感目标:弘扬民族精神,倡导“以人为本,与人为善”,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 1、重点: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 以及作品所体现的审美特征、社会观念和历史文献价值。 • 2、难点:欧洲中世纪以来绘画风格、创作观念的演变;解决从 “尝试体验”中发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四、分析作品 启发鉴赏 3分钟 分钟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意大 最后的晚餐》 芬奇 取材于《新约全书》 利 壁画 取材于《新约全书》 焦点透视 变化统一
达 · 芬奇 视频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 1、设问:达·芬奇是非 常著名的艺术家,文艺 复兴三杰之一。你了解 他的其他方面的成就吗? 想知道吗? • 2、导入:让我们一起 走进他的世界。 • 3、播放视频《达·芬 奇》。
《创始纪》米开朗基罗 创始纪》
• • • •
米开朗基罗 西斯廷教堂 天顶画创世纪》 《天顶画创世纪》 末日审判》 《末日审判 视频
目的。 目的。了解作品的创作历程, 感受艺术家的人格魅力。
• •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了解作品。 视频欣赏:《末日审判》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五、重点赏析 德育渗透 6分钟 重点赏析 分钟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意大 最后的晚餐》 芬奇 取材于《新约全书》 利 壁画 取材于《新约全书》 焦点透视 变化统一
巴多罗米奥 安德烈 小雅各
彼得 约翰 犹大
多马 老雅各 腓力
马太 达太 西门
宗教人物形象世俗化

目的: 目的:了解作品独特的形式语 言,感受宗教人物形象世俗化特 点。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思考交流后,指名回答或抢答。 了解作品中变化统一、焦点透视、宗教人物形 象世俗化的特点。
目的: 目的: 细心观察,梳理教材。 •
《厨妇》
《强劫留西帕斯 的女儿》
《狄安娜出浴》
1、学生根据卡片内容结合教材中的有关文 字,用比较式鉴赏法分析作品,完成表格。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八、合作探究 突破难点 9分钟 分钟
作品 作者国别 主体形象
《阿尔巴圣母》 《厨妇》
《强劫留西帕斯 的女儿》
《狄安娜出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八、合作探究 比较式鉴赏 9分钟 分钟
结合教材用比较式鉴赏法分析作品,并用铅笔填写下表。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 1、出示《阿尔巴圣母》 作品 《阿尔巴圣母》 《厨妇》、《强劫留西 作者国别 帕斯的女儿》、《狄安 主体形象 娜出浴》四幅作品。 环境 道具 • 2、将预先准备的小卡 时代 片发给每个学生。 背景 • 3、提示:在2分钟内完 主要特征 成作者国别、环境道具、 主题作用 时代背景等内容的填写。 时代背景一栏,可填写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什么世纪、什么画派。
• 本课内容繁多,跨度大,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 势才能达到预定目标:如情景营造,图片显示焦 点透视,视频欣赏,作品欣赏,图表归纳人物画 的历史背景、表现主题、艺术形式等方面。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分析:
• 1、运用启发式、问答式教学,谈话法、讨 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 2、综合运用感悟式、形式、社会学式和比 较式鉴赏美术作品。
• •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 1、认识作品,了解“浮世绘”。
目的: 目的: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及日本民族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三、分析作品 启发鉴赏 3分钟 分钟
• • • • • •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1、出示作品达·芬奇的《最后 芬奇的《 达 芬奇的 的晚餐》 的晚餐》 。 2、提问: (1)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内容? (2)作品表达了什么主题? (3)作品有哪些特点? 3、依次出示:用椭圆圈把12 个门徒分成4组;十二门徒; “宗教人物形象世俗化”; “变化统一”;透视线;“焦 点透视”。 4、分析作品。 • • •
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准备:
• 教具:多媒体播放工具、照相机、小卡片。 学具:教材、笔记本(或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分钟。 一、组织准备 创设情景 2分钟。 分钟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 1、出示课题。 • 2、播放动画视频和 背景音乐。(林志 炫《蒙娜丽莎的眼 泪》) • 3、将学生分组就坐。
目的: 目的:提高审美素养,理解美 术与社会的关系。
这两幅杰作所展现 的人文主义思想具 体表现在哪些细节 上?
这两幅作品都借助宗教题材,从人物的表情、动作、姿态,以及道 具的表现,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充分展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如《最后 的晚餐》中的钱袋,《末日审判》中的天堂之柱、十字架、地狱之 河等。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 1、思考交流,指名回答。 • 2、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养鸡女》宋 养鸡女》
•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1、思考,回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三、分析作品 启发鉴赏 3分钟 分钟 • • • • •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1、导语:首先我们来看一看 我们的邻国日本的美术作品。 2、出示作品《神奈川冲浪图》 作品《 作品 神奈川冲浪图》 3、提问: (1)这件作品中描绘了哪些 内容? • (2)作品表达了什么主题? (适当时候可以提示:人与 自然、日本国土所处的位 置。) 4、小结。 5、板书:“日本浮世绘” 浪涛 人与自然的抗争 富士山
目的: 目的: 熟悉教材,主动参与。
《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 活”
主讲:石门一中李子章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 准备学具,预习教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分钟) 二、温故知新 复习导入 (2分钟) 分钟
• • • • • •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1、出示作品,复习上节课内 容。 2、提问: ①隋唐开始出现了哪些反映 人间生活的作品形式? ②从作品《养鸡女》中可以 看出宗教美术在我国的发展 呈现什么趋势? 3、导入:那么,国外的情况 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 受一下国外美术作品。 4、板书课题:“人间生 活”——国外美术作品鉴赏 目的: 目的: 巩固旧知,导出新知。
目的: 目的: 了解达.芬奇,激发求知欲。
巴多罗米奥 安德烈 小雅各
彼得 约翰 犹大
多马 老雅各 腓力
马太 达生活动: 学生活动: 1、了解:达·芬奇所绘制的人体比 例图、解剖图及其它科技成就。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五、分析作品 启发鉴赏 6分钟 分析作品 启发鉴赏 分钟 • • • • •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1、导入: 我们再了解一下文艺复兴三 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 2、出示:天顶画《创始 纪》。 3、介绍作品。 天顶画《创始纪》以《圣经》 为题材,共有9幅主体画, 340多个人物,560多平方 米。这些画都采用“湿壁画” 画上去的。 •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1、初步了解。
耶稣 无翼天使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 9、提问:米开朗基 罗的这幅作品中所 表现的人物形象有 什么特点?(板书: 借助宗教歌颂人体 之美,人的伟大。) • 10、小结。
目的: 目的:了解作品中对不同人物 形象的刻画,理解人文主义思想 的现实意义。
圣母 夏娃
安德烈
巴多罗买 亚当 天使 幽灵 朱诺斯
目的:分析作品中对不同人物形 目的 象的刻画,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 现实意义。
•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合作鉴赏 分钟 七、反馈练习 合作鉴赏 3分钟
思考与交流: 思考与交流: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 1、比较作品《最后的 晚餐》和《末日审判》。 • 2、小结并提问:这两 幅杰作分别通过表达对 人生的看法和表现人的 伟大来展现自己的人文 主义思想。请同学们思 考并交流:它们具体表 现在哪些细节上? • 3、小结。
《创始纪》米开朗基罗 创始纪》
目的: 目的 了解不同人物形象的特 点,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现实意 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五、播放视频 情感体验 6分钟 分钟 •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3、介绍背景:在西斯庭教堂 天顶画《创始纪》完成20多 年后,米开朗基罗在教皇的 要求下,又在西斯庭教堂祭 坛后面的大墙上绘制了《末 日审判》。 4、出示作品《末日审判》。 5、设问:你知道这幅作品描 绘的是什么内容? 6、导语: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西斯庭教堂,去了解作品的 创作历程。 7、播放视频“(3分钟)。
渔船
《神奈川冲 浪图》 浪图》葛饰 北斋 日本
这是日本19世纪的作品,像这些反映市井生活的并 这是日本 世纪的作品, 世纪的作品 以版画形式出现的绘画, 以版画形式出现的绘画,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日本 浮世绘” “浮世绘”。日本美术在明治维新之前曾受到中国 文化的影响,之后又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文化的影响,之后又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