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吟诵自然物语3乡愁课件人教版.pptx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吟诵自然物语3乡愁课件人教版.pptx


疑难探究
2.诗中的四个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数量词和形容词共同突出 了这四个意象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这四个数量词和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四个形容词 极写四个意象面积小、程度轻的特点,这恰恰反衬出诗人内 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
疑难探究
走近作者
余光中(1928—2017),台湾 省当代著名诗人。其文学生涯悠远、 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 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 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主义 者”。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 《灵河》《石室之死》等。
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1.每节诗用 什么具体事物表 现乡愁?
美好 意象
爱国
导思2.每节诗的 具体形象各包含 了怎样的情感?
精读细研
小 时 侯
乡 愁 是 一 枚 小 小 的
邮 票
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精读细研
长 大 后
乡愁是一张 窄 窄 的
船票
夫妻分离的相思之苦
精读细研
后 来 啊
乡愁是一方
矮矮的
坟墓
与母亲大人相隔的凄苦与遗憾
精读细研
现 在
乡愁是一湾 浅浅的 海峡 游子对故土的思念,期盼台湾回到大陆母亲怀抱
精读细研
小时候:邮票 (母子分离)
长大后: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啊:坟墓 (母子死别)
个人的思乡之情 逐 层 推 进
现在: 海峡
普遍的家国之思
(游子与大陆分离)
疑难探究
1.“乡愁”原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诗人是怎样将它转化成具体 可感的形象的?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即找到了它 的对应物。诗人将人生各个阶段里的“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等对应物上,使乡愁有所依附,从而将抽象的 情感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第一单元 吟诵自然物语
3 乡愁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整体感知 5 疑难探究 7 写作特色
2 走近作者 4 精读细研 6 主旨归纳 8 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1.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 (重点) 2.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 (难点) 3.学习作者运用鲜明的意象表达情感的写法。 (难点)
3.诗歌的第4节对诗意的拓展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第4节画龙点睛,升华了主题,把个人的乡愁升华为家 国之思,拓展了诗歌的内涵。可以说,如果没有第4节,这首 诗就只是一首十分普通的思念故乡的诗。
疑难探究
4.全诗四小节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这首诗采用了时间顺序: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
在。前三节是对亲人的思念,第四节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 对祖国的思念。前三节是最后一节情感的铺垫,最后一节是前 三节情感的升华,所以全诗四小节的顺序不能调换。
主旨归纳
诗人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具有 象征性的意象,借助时空的变化来表达对往昔岁月 的追忆,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自己及台湾 人民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 望。
写作特色
1.用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情感。 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感,如果找不到
与之对应的独特的意象来表现,就将流于平庸。本诗从广泛的时 空中提取四个意象,用具体可感的事物寄情用“邮票”代表小时 候对母亲的思念,用“船票”表达对妻子的思念,用“坟墓”表现 与母亲的死别,用“海峡”抒发家国之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