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诗经二首静女黍离上课

2诗经二首静女黍离上课


背景
这首诗作于西周灭亡后: 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 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 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 伤的诗。
【题解】
《黍离》选自《诗经· 王风》,采于民间,是 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 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 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 至于宗周,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 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 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 亡国之痛。
关于《诗经》 ——手法
★《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 八言不等,多采用重张叠句。 主要有“兴”“比”“赋”三种表现手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借物托情。 赋:铺陈叙事。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兴、比。
(邶风)
静 女
正音朗读(“二二”拍)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爱而 不见(xiàn),搔首踟蹰(chí)(chú)。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 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 我有所求。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 成的呢?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 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 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 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啊, 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主旨:
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 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 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 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 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 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 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 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 状,“三章只换六字,而 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 玉润《诗经原始》)。
艺术手法:叠字 押韵 重章叠唱 比兴 1、比兴手法,“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这里也用黍稷的生长来比喻诸侯的强盛,王室的 衰微。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牧:野外。归:通“馈”,赠送。荑:白茅 牙,爱情的象征。洵:确实。异:与众不同。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不是。女:通“汝”,此处指“荑” 判断句,前半句为否定判断,后半句为肯定判断。 写男青年又想起姑娘送给他的“荑”, 既好看又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中 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美人之贻”。 写心理:青年之诚
2、重章叠唱的手法,对仗得更工整,全诗三章, 只有个别字词发生了变化,如“苗”、“穗”、 “实”、“摇摇”、“如醉”、“如噎”。 3、押韵:如“摇”和“ 苗”,“穗”和“醉”

音 乐 美
哀痛亡国战乱 表达故国之思
《静女》的艺术
由静女而彤管,由归荑
而静女之情,把人、物
与情巧妙地融合起来,
表现了男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男青年的
形象活灵活现,他的恋情也真实感人。 此外,诗歌采用重章复唱,巧妙选用细 节,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
整体 感知
★ 《邶风·静女》写青年男子与心爱的 姑娘的一次约会。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1.实:籽粒。 12.噎 :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 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 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 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 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管。彤 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 (ku ì ) 荑 (t í ) ,洵 (x ú n) 美且异。匪 (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其:实在,加强语气。姝:美丽。 俟:等待。隅:角落。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爱:通“薆”,隐藏。 见:通“现”。踟蹰:徘徊犹豫。 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一 直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不好。贻:赠送。彤:红色的。 管:管状初生的草,一说为一种管状乐器。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有:形容词词头,无义。炜:红而有光。 说:通“悦”,高兴。怿:喜欢。 女:通“汝”,你,此处指“彤管”。 写男青年在等待中想起姑娘那么漂亮, 送给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己陶 醉。 写心理:青年之恋


《诗经· 王风》
五谷杂粮:稻/麻、黍、稷、麦、菽(豆类)
《诗经· 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 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 其地产生的诗歌便称为“王风”。 原本高高在上的周王室,沦落到与诸侯 平起平坐的地位,王室日趋衰微,因此“王 风”中多乱离之作!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
二 首
《静女》
《黍离》
关于《诗经》——地位
★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 集。 ★ “五经”之一:诗、书、礼、易、春秋 ★ “六艺”之一:诗、书、礼、易、乐、 春秋
关于《诗经》——内容
★ 共305首,又称《诗》《诗三百》,反映 西周至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 《诗经》分为“风”“雅”“颂” 三大 类。 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160篇。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 的宫廷乐曲歌词;105篇。 颂:宗庙祭祀乐歌;40篇。
1.黍 :一种农作物,即糜子,子实去皮 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2.离离:庄稼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3.稷 :谷子,一说高粱。 4.行迈:道上走。行:道。迈,行。 5.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 6.中心:内心;
7.摇摇:心神不宁。
8.谓:说 9.悠悠:遥远的样子。 10.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