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精品

最新-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精品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1在歌唱教学中,按节奏朗读歌词,理解节奏节奏是表现歌曲的重要元素之一,对歌曲节奏掌握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歌曲的表现。

因此根据歌曲的节奏来朗读歌词,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训练方法,通过练习学生能有效而准确地来掌握歌曲的节奏,尤其是难点乐句节奏。

首先学生在聆听范唱中去初步体会歌曲的节奏,找出歌曲中比较难的节奏乐句。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朗读法,朗读正确与错误的节奏歌词,让学生自主地掌握正确的节奏;最后学生把正确的节奏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去,从而掌握歌曲的演唱节奏。

2在欣赏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为音乐伴奏为音乐伴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适当的引入声势教学的方法。

声势教学的理念源于卡尔•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学法,它用身体作为乐器,以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等身体律动来进行节奏训练。

对于学生来说,利用自身所熟悉的肢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入有规律的节奏,可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动作的协调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等。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学生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得到锻炼,最易进行即兴创作活动,由于无技术负担,可以使学生腾出精力做即兴创作的其他发展,既培养了即兴创作能力,又训练了一脑多用的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长时间的课堂节奏练习,学生最终可以形成个人的多声部立体节奏技能,并可以进行个人独自演唱,独自用手和脚进行四个声部的节奏伴奏,真正形成口、手、脚多位一体的多声部立体节奏训练。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抒发思想情感。

同时,在音乐课堂教育中它又作为一项教育和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强身健
体,益智增惠,还可以借以传递感情,增进交往,丰富生活,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本人经过教学实践,把舞蹈律动作为音乐课堂上的辅助教学。

通过教与学生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不同的曲风,特点,内涵的音乐,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脚的课堂积极参与性,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继而达到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在欣赏《大调弦乐小夜曲》部分音乐主题时,我运用了舞蹈律动的方式去表现音乐,比如在出现下面第一段音乐时,男生做绅士邀请女士的动作,之后出现第二段音乐时,女生做欣然接受邀请的动作,这样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欣赏的活动中来,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

在打击乐器不能达到人手一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用塑料杯、塑料小桶及橡皮筋等物品自制一个拨弦乐器。

当欣赏《大调弦乐小夜曲》过程中出现下列旋律时,学生就模拟拨弦乐器在指定位置做伴奏,大大增添了欣赏音乐的趣味性。

3艺术实践中,多声部节奏体验柯达伊认为多声部的听觉和多声部的协调配合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这种能力应该尽早培养。

因为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感知的。

同时,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的协调配合是音乐教学中特别重要的学习内容,既可以为多声部的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敏锐的节奏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这种能力将直接影响多声部和声意识的建立。

在欣赏《大调弦乐小夜曲》时,我运用了感知对比节拍与节奏的方法,先将男女生分为两大组,分别用和模唱下面两条旋律,在唱准确之后,两组跟随我的手势,按照节拍节奏同时演唱,课堂气氛活泼有序,学生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多声部演唱的技能。

在学习《唱脸谱》一课中,我选择京剧武场中的锣鼓经冲头作为多声部节奏练习的素材,进行多声部和声意识的培养。

首先,我介绍了京剧锣鼓经的一些简单知识和记谱方法,同学们认识了京剧中的打击乐器和冲头的节奏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