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第九章 社会优抚法

9第九章 社会优抚法


2)伤残抚恤
伤残抚恤的事故范围:现役军人伤残, 根据伤残性质可确定为因战致残、因 公致残和因病致残三种。 伤残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伤残抚恤待遇
2、社会优待制度
社会优待是国家和社会按照立法规定和社 会习俗,对军人以及他们的亲属提供保证 一定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 保障项目。 革命烈士家属以及牺牲、病故军人家属的 优待 革命伤残军人优待 现役军人家属的优待。 复员、退伍军人的优待
广义的军人保险:
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军人及其家属的生活福利,在其 死亡、伤残、患病、年老及退役等情况下给予一定 经济帮助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在我国,广义的军人保险内容较为丰富,既包括基 本的军人保险即退役军人养老保险、军人伤亡保险 与退役军人医疗保险,也包括军人优抚、军人生活 救济与军人福利等社会保障的内容。可以说,广义 的军人保险事实上就是军人社会保障所包括的内容。 教材讲的就是军人社会保障。
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原则:①国家抚恤, 群众优待结合;②社会力量和群众力量结合。 根据对国家贡献大小、困难大小、确定保障水 平的原则。 因地制宜确立优待对象生活保障标准的原则。 从国情国力出发,循序渐进原则。 保障水平随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提高同步增长 的原则。
附:关于提高部分优待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 (民发【2002】89号)从2002.1.1.起执行。
第三节:军人社会保障资金的来 源和运行
一、社会优抚事业的资金来源 与筹资渠道
军人福利、退役、安家等费用
国防分配拨款
军人保险费用 军人工资 社会保障 基层社区 单 位 优抚对象
国家财政拨款 社会寡集统筹基金
管理职能 机 构
社会团体 民 政
军队系统
主管机构
社会保险机构
第四节:社会优抚制度的产生、发展及改革
第十章 社会优抚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社会优抚的 特点、条件和内容; 明确社会优抚资金的筹集、运行及社 会优抚安置的社会意义; 了解国内外社会优抚制度的产生、发 展及改革
主讲内容:
军人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职能作用 军人社会保障的内容 军人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与运行 我国军人社会保障
社会优抚的条件:
一般是本国公民长期在本国生活和 工作。 优抚对象必须为社会做出过特殊贡 献(见优抚对象)
社会优抚的形式:
津贴形式; 服务形式(包括:一是提供康复系 列服务设施和服务。二是提供社会 优待等,如优惠承包、贷款、免费、 税等)。 安置形式:如提供就业机会和各种 优惠条件
社会优抚的原则:
课堂讨论资料:
有一20年军龄以上的军人,1985年复员后, 因某些原因,个人开业行医。2000年得知个体 户也可以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就找到了社 会保险经办机构,说明自己愿意补缴养老保险 费。但是,经办机构一工作人员提出,该军人 在部队服兵役期间也要补缴。
狭义的军人保险: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现役军人的个 人福利和赡养亲属给予经济保障的措 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军人保险包括退 役军人养老保险、军人伤亡保险与退 役军人医疗保险,所侧重的是对现役 军人职业特点给予的一种经济补偿, 而对其家属生活福利保障则不包括在 内。
军人保险的基本内容:
军人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军人保险的实施主要由军队来组织。 享受军人保险待遇水平高低与军人个 人缴费多少有关。 军人保险是以国家立法的方式强制军 人参加的。
二、国外的社会优抚安置(美、英、前苏联为例)
1、保证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美国对优抚对象的生活 保障包括:①病残退休补偿;②阵亡军人遗属补偿; 前苏联:军人死亡后,原来有其供养的父母(男满 60 ,女满55)、子女、弟妹、孙子女(未满16岁) ③退伍军人生活贫困补助;④退伍军人死亡,发给其 英国:军人死亡后,配偶可长期领取抚恤金 和无人赡养的祖父母可领取长期抚恤金。标准:按 家属相当于死者6个月薪金的一次性抚恤金,其妻和子 2 、重视现役军人的就业安置。如前苏联:①退伍兵、 数额为军人死亡时月薪的 50 %。配偶抚恤金 死亡军人职务工资和军衔工资及抚养人数规定的百 女每年可领取补助费。⑤免费为病残退伍军人服务等 英国:①退伍军人有权要求复工。②国营企、事业 军士和军官,从他们返回居住地之日起不得迟于一个 最低标准:士兵每年 英镑,尉官至准将 分比计发,1人为25%,260 2人为 35%,3人以上45%。 单位招工必须留一定名额( 5%),并放宽招工年龄 军人因执行军事任务和因战死亡,其家属抚恤金提 月保障其劳动就业,并考虑他们的专业和工作经验加 463-979英镑。 美国:①士兵退伍时发给职业训练津贴。②进行职 给军人。③雇主每雇佣 20名工人,必须雇一名残废 高 20 %。 以安排。②军人退伍期间,地方工矿企业可以到军队 业训练,以保证其就业。③学校给退伍军人预留入 军人,不得随意解雇。④电梯与停车场管理人员, 招工。 学名额,保证其入学,入学后发给津贴杂费( 4年) 由残废军人充任。⑤政府对雇佣残废军人的企业给 予津贴等。
军人社会保障定义所包含的含义:
保障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 保障主体是军队、政府和社会; 保障原因主要是因战因公; 军人社会保障的本质:即国家和军队 以法规形式保证军人不能劳动时本人 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的基本生活。
军人社会保障的职能:
保障军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补偿因战因公造成军人人体伤亡的损 失; 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保证社会经济发展; 鼓舞士气,焕发民族精神。
有关军人保险的法规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军人保险制度”,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制 定的《军人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对军 人保险的对象作了限定,即只要是现 役军人,就必须纳入军人保险的范围, 并享受因年老、伤亡、疾病、退役等 原因所致的风险的经济补偿。
二、军人救济
案例分析
小郑前些年响应政府的号召,应征入伍。由于表
现突出,因此多次获得部队的嘉奖。今年初,他
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不久即到所在民政部门报
到,要求给予工作安排。可当地民政部门以小郑 没有专业特长,以及政府机构改革不好安排,企
业用人有自主权,难以安插等理由,俺是小郑应
该自主择业。可小郑到就业市场应聘了几次,都 被婉言拒绝。请问,当地民政部门的做法是否正 确,为什么?
指用于满足军人物质和精神共同需要 而兴办的公益性事业以及能给军人减 轻负担的各项措施。 外国军队的军人福利按其性质可分为 社会优待性福利和生活性福利两类。
四、军人社会优抚 军人社会优抚制度,是指国家 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 抚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平 的资金和服务。是一种带有褒 扬和抚慰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 制度。
1)死亡抚恤
死亡抚恤的对象及其认定 革命烈士 “因公牺牲军人” “病故军人” “革命烈士家属”
死亡抚恤待遇及支付标准
死亡抚恤是国家对死者亲属采取的物质 抚慰形式。
死亡一次性抚恤:死亡一次性抚恤主要指国 家规定一次性发给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 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的抚恤金。 遗属定期抚恤:遗属定期抚恤又称“定期抚 恤”或“长期抚恤”。在我国主要指国家对 符合规定条件的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家 属、病故军人家属发给抚恤金,用以抚慰遗 属,并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第二节:军人社会保障的内容
军人社会保障的内容:
军人保险 军人救济 军人福利 军人社会优待
Hale Waihona Puke 一、军人保险军人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强制 军人缴费,形成专门的军人保险基金, 在军人遇到死亡、伤残、疾病、年老、 退役等风险时,给予其一定经济补偿 的一种社会保障形式或制度。 事实上,军人保险可从广义与狭义两 个角度来进行归纳。
军人救济:指国家、社会和军队向低收入的 军人家庭和遇到特殊困难的军人家庭所给的 一种经济帮助和照顾。 按保障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军队救济和政府 救济。 军队救济的对象是现役军人及其家属。其经 费来源于国防费。 政府救济的对象是退役军人及其家属,其所 需经费来源于财政资金的再分配。
三、军人福利
第一节:军人社会保障的概念及 其职能作用
一、军人社会保障概述
军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法 规对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权益从经济、政 治、社会等各方面予以保障,主要包括福 利待遇、社会保险、优待抚恤、就业等。 军人社会保障已成为影响军心士气和部队 战斗力的重大问题,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1、在乡革命伤残人员的伤残抚恤金,在2001年7000元 (因战。因公是6840元)的基础上,特等每人每年提 高1400元。一等每人每年提高1080元;在职革命伤残 人员的伤残保健金在2001年1500元(因战、因公1470 元)的基础上特等每人每年提高300元,一等每人每年 提高240元。
2、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和病故军人家属的定期抚 恤金,在2001年的基础上,居住城镇的每人每月提高 40元(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提高到185-190元小 城镇,大中城市190-195,农村160-165。病故军人 家属小城镇180-185,大中城市185-190,农村155- 160)
(一)军人社会优抚的对象
社会优抚的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 特殊群体。包括: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人 革命伤残军人 复员退伍军人 革命烈士家属 因公牺牲军人家属 病故军人家属 现役军人家属等
(二)我国军人社会优抚体系及其 内容
1、社会抚恤制度 抚恤主要指慰问伤残人员或死者家属 并发给一定数额的费用,帮助其解决 生活上的困难。其对象主要是革命烈 士家属、因公牺牲人员的家属和病故 军人家属,因战、因公或因病致残的 革命伤残军人。这种抚恤由国家负责。
3、退役及离退休安置制度
退役军人就业制度:退役安置是国家和社会向退 出现役的军人提供的保障措施,它与我国的兵役 制配套实施。1987年底国务院发布了《退伍义务 兵安置条例》是现阶段贯彻退役安置工作的重要 法律依据。退役安置的对象是“退出现役的军 人”,这包括转业的军官、复员的志愿兵和退伍 的义务兵。 离退休军人的安置:离退休的条件;离退休待遇: 包括生活待遇、安置去向和家属子女安排及其他 待遇等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