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权流转

林权流转

摘要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自然环境生态平衡中,均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

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构建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林权流转为森林资源的市场化找到着力点,为林业生产注入新鲜血液,为农村林业的改革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林权流转是指权利人将其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能的林地林木的全部或部分权能,通过出租、转包、互换、转让、入股、抵押等方式让渡给他人的行为。

林权流转实质上不是森林资源的交易而是林业物权的变动。

林权流转的内容包括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和林木所有权的流转,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一种具体形式则是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林权流转的方式包括:出租、转包、互换、转让、入股、抵押。

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中存在流转管理不规范、流转市场不完善和法律规定不健全的问题。

因此,要规范政府行为,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平台,加强流转管理,依法规范流转,完善林地流转市场和林木流转市场,保障公平交易,防止农民失山失地。

与此同时,促进林权流转配套制度建设,建立我国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健全林权登记制度,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加快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规范评估行为,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促进林权流转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林地林权林权流转摘要 (1)1、绪论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意义 (3)2、林权流转概述 (4)2.1林权的概念 (4)2.1.2法学概念的林权 (5)2.2集体林权流转的内涵 (5)2.2.2林木所有权、使用权的流转 (6)2.2.3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7)3、林权流转的方式 (8)3.1转让 (8)3.1.1林地使用权的转让 (8)3.2 转包 (9)3.3入股 (9)3.4互换 (9)3.5 出租 (10)3.6抵押 (10)4、集体林权流转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0)4.1林权流转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11)4.2林地流转机制不规范 (11)4.3政府职能缺失 (11)4.4林农自身条件受限制 (11)5、完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 (12)5.2构建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 (12)5.3加强政府服务职能 (12)5.4提高林农在林权流转中各方面意识 (13)1、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人们对资源环境的日益关注,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林业作为一项兼具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功能产业,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林业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世界林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林权制度是否完善,森林资源产权是否明确,不仅关系到森林资源是否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而且决定了林业资源的利益分配。

我国林业正处在转折期,正在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巨大转变。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森林资源仍然匮乏,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还很脆弱,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严重,林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

在地区分布上,林业的发展主要在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拥有90%以上的森林资源,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在全国2000多个行政县市中,有1500多个是山区县。

在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496个分布在山区,山区是贫困人口的聚居区,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要加强促进山区林业的发展,使森林资源在林业资产增长过程中得到优化,林农得到增收。

1.2研究意义森林虽然具有自然再生能力,但林木的生长年限长,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复杂,破坏容易、恢复难。

因此,只有合理开发利用,才能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内各种资源的持续发展,森林资源和林地应该进行合理的经营以满足当代和后代的各种需求。

具体来说,如果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促进林权的合理流转,就能实现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因此,对我国林权流转制度进行专门研究不仅是促进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而且是加快我国林业飞速发展、制定林权流转具体办法的需要,具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是加快林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是一个林业资源匮乏的国家,林业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只有合理开发利用,才能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各种资源的持续发展。

其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林权流转市场必将在林业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再次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对于社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迫切,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而易见。

只有通过构建合理的森林权属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确权的环节完成后,林权流转随即而至。

集体林权的有序流转是决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保护集体林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不仅促进了集体林权生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更有利于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促进林业发展的方向流动,从而推动林业规模化和经营产业化,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1.3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对林权流转的基本概念、内容等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针对林权流转中的问题,为进一步保护林农在林权流转中的权益,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主要包括构建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提高林农法律意识等建议。

第四部分:从宏观、微观层面分析完善我国林权流转制度的基本思路:建立宪政框架下的配置合理的权利体系,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林业立法;吸取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构建科学的林权流转制度。

2、林权流转概述2.1林权的概念随着集体林权体制改革的推进,“林权”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但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未给林权概念一个明确的定义,林业工作者以及各学者只能从零散的法律法规中总结出林权的概念,但都不具有权威性,不能被统一采纳。

【1】林权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林权概念仅仅是指林权概念的内涵,广义的林权概念包括林权概念的内涵、客体、主体、权属方式等。

本文所研究的是广义的林权概念。

【2】2.1.1法律概念的林权从我国现行立法来看,林权是指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的对森林、林木、林地的使用权或所有权。

包括国家和集体对森林、林地、林木的所有权及个人对林木的所有权和林地的使用权。

2.1.2法学概念的林权对于林权的概念学者们见仁见智。

有学者认为,林权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这一界定和法律概念上的林权概念紧密联系,但扩大了林权客体的范围【3】。

有学者认为,林权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

【4】有学者提出,林权是指国家、集体、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森林、林木和林地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或者处分的权利,包括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与林地承包经营权等财产性权利。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保障卷》指出,林权就是有关森林资源以及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具体包括采伐利用权,林中、林下资源的采集利用权,补偿权,流转权、担保抵押权,森林景观的开发利用权,品种权等权利【5】。

综上,从权利主体来说,林权的主体包括国家、集体、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从权利客体来说,林权的客体包括林地、林木和森林;从权利内容来看,林权的内容包括所有权和使用权;从权利性质来看,林权既包括物权性质的权利,又包括债权性质的权利。

2.2集体林权流转的内涵集体林权流转是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和市场要素有机结合,促进林业规模经营的重要手段。

它是指林权权利主体通过法定的形式和程序,将自己拥有的林权全部或部分让渡给其他主体。

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包括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流转。

其中,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又分为林地家庭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四荒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而集体林权流转的核心是林地家庭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林地所有权只能属于国家和集体,不能进入市场流通领域进行流转,因此,林地的流转即指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和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6】。

而林木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集体、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此林木的流转包括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流转。

2.2.1集体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林权的核心要素是林地,因此,集体林权流转的核心内容是集体林地的流转,集体林地的流转会直接影响到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的流转。

集体林地使用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林地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一定情况下进行处分的权利。

国家通常在集体组织对集体林地保留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一定方式将集体所有的林地使用权出让给集体、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

林地使用权人可以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意志经营林地,进而收取产生的孽息。

根据《森林法》第15条第1款规定,下列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1)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2)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3)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4)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

2.2.2林木所有权、使用权的流转林木所有权是指国家、集体、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律规定对林地上的林木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也就是说,国家、集体、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可以对林木享有所有权,这是林木与林地所有权主体的区别。

《森林法》规定,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木使用权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林木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

这就表明,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均可依法流转。

林木所有权是广大林农在林权制度改革后对林木享有处分权的依据,也是林权流转制度得以建立和实行的基础。

林木和林地密不可分,客观上不可能存在无本之木。

因此,林木所有权与林地使用权息息相关,林地上生长的林木或者其他林产品是林地使用权人最主要回报,因此,享有林地使用权一般即享有林地上的林木所有权。

“所有权兼括权能和义务,限制和拘束乃所有权的本质内容。

此种应受合理规范的所有权将使私的所有权更具存在的依据,而发挥其功能。

”【 7】因此,在我国实践过程中,林地使用权人无法对林木享有完全意义上的支配权和处分权。

这是由于环境保护或者其他公益性目的的需要,林木所有权人对林木的所有要受到公法的严格限制,最主要的是林地使用权人要想采伐自己所有的林木,必须取得林业主管部门的采伐许可证,并且必须按照许可证允许的采伐量、采伐时间等进行采伐。

而在私法的限制上,当林木所有人将林木出租、抵押、投资入股时,林木所有人的行为也将受到严格的限制。

2.2.3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物权法上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明确规定,但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关规定主要以耕地为模式制定,与林地的实际利用情况尚有一定差异,不能完全包含林地利用的全部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