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气大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评价预测与评价专题
大气大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评价预测与评价专题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 二级
Pmax≥80%,且D10% ≥5km 其他
三级
Pmax<10%,或D10% <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每日至少有 12h 的采样时间
每小时至少有 45min 的采样时间18
(六)对监测资料的分析 ①分析其长期浓度、短期浓度的达标情况 ②若超标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超标原因 ③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19
4、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
大(一气)评环价工境作分影级方响法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 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 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 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5
(二)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新建项目: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 在建和未建项目:已批准的环评报告书; 改、扩建项目:利用已有的有效数据或实测; 分期实施的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 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实测。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 预测专题
2015.10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步骤及预测资料收集
确 确定 定预 预测 测范 因围 子及
计 算 点
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 气象条件计算清单
地形数据计算清单
进
设 定 预 测 情 景
选 择 预 测 模 式
确 定 相 关 的 计 算 参 数
行 环 境 质 量 预 测 与 评 价
灌木等。 ⑤同时注意监测点的可到达性和电力保证。
17
(五)各种污染物监测数据要求
污染物 SO2 、NOx 、NO2
取值时间 年平均
TSP 、PM10 、Pb
年平均
SO2 、NOx 、NO2 、CO
TSP 、PM10 、B[a]P、Pb
SO2 、NOx、NO2 、CO 、O3
日平均 日平均 1h 平均
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16
(四)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注意事项
①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 30°;
②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 ③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20m应没有局地排放源; ④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15~20m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
式中: 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20
C0i的选用: ①一般选用 GB3095 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②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③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 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的一次浓度限值; ④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 ⑤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 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②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③进行现场监测。
13
(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①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②特征污染物中有标准的也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③毒性较大的,按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 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
14
(三)不同评价等级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要求
内容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评价
二级评价
三级评价
监测季节
二期(冬、夏)
一期不利季 近3年监测资
节
料或补充监测
监测时段
7天有效数据
采样 时间
小时、日均采 样
符合GB3095对数据的有效性规定
在不具备自动 连续监测条件 时,小时浓度
监测要求
02、05、08、11、 14、17、20、23,8
Pb
季平均
氟化物(以 F计)
月平均 植物生长季平均
日平均 1h 平均
数据有效性规定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44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2个日均值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60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5个日均值 每日至少有 18h 的采样时间 每日至少有 12h 的采样时间
每小时至少有 45min 的采样时间 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5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5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 15个日均值 每一个生长季至少有 70%的月平均值
6
(三)污染源调查内容与调查清单 (1)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满负荷排放下(三级) (2)点源调查 (3)面源调查 (4)体源调查:初始横向与垂直扩散系数 (5)线源调查:街道街谷高度 (6)其他:建筑物下洗参数和粒径分布
7
8
9
10
11
12
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一)环境质量现状数据的获取 ①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
3
2、污染源计算清单
点源、面源、体源和线源源强计算清单。
如点源源强计算清单
? 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及海拔高度(m) ; ? 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出口内径(m); ? 烟气出口速度(m/s); ? 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 ? 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a),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等。
4
(一)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
个小时浓度
02、08、14、20,4个小时 浓度
特殊规定
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 监测天数、点位
15
监测点数 布点方法 布点方位
布点要求
一级评价 ≥10
二级评价 ≥6
三级评价 2~4
极坐标布点法 极坐标布点法 极坐标布点法
米
十
一
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能反映各环境敏 感区域、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
2
1、确定预测因子
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 一般选取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应注意选用建设项目的特征污染物和预测区域 内污染严重的因子。 一般 3~5 个,但排放大气污染物种类较多的项目可适当增加。 ①常规污染物:指 GB3095 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 ( SO2 )、颗粒物( TSP 、 PM1O)、二氧化氮( NO2)、一氧化碳( CO)等污染物。 ②特征污染物:指除常规污染物外,项目特有的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