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10标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终)

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10标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终)

六、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编制依据、原则、范围1.1编制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铁路行业有关规章、规范和验标等;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设计文件和资料;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的补遗、澄清书、答疑书、补遗答疑更正书,拉林铁路招标相关技术资料;国家、铁路行业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则和标准及有关文件;我单位对施工现场实地勘察、调查资料;我单位在青藏铁路高原施工经验及类似工程施工工法、科技成果。

我单位综合管理体系相关要求。

1.2 编制原则突出环保优先的原则。

高原生态环境是极其脆弱的,一经破坏,难以恢复,有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始终突出环保优先的原则,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以环保为主线开展工作,工程施工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施工中坚持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限制人为活动范围,注意保护地表植被,同时高度重视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保护。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针对高原特点,严格执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立和完善高原地区医疗、卫生等后勤生活保障体系的同时,尽量减少人工作业,改善劳动条件,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提高作业效率,对长大隧道及风险隧道采用机械化施工,按照“能用机械不用人工、能用电动不用内燃”的原则进行配置。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服从招标人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程办事。

坚持以提高高原环境下工程机械的利用率和功效的原则。

积极采用、研发旨在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四新”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在施工生产中的先导保障作用,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机械及施工工艺。

符合招标文件的原则。

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目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使招标人的各项要求均得到有效保证。

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编制施组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编制施组,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遵循标准化管理的原则。

根据铁总《关于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铁总建设[2013]193号文),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配齐人员设备,细化工作流程,制订工作标准,依据工作标准进行现场标准化管理。

尊重地方民族习俗的原则。

本标段地处西藏自治区境内,上场后详细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尊重当地民族习俗,增强民族团结,增进相互间的友谊,为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3 编制范围本标段为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10标段,编制范围包括:拉林铁路站前工程和站后与站前相关接口工程,包括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站场以及大临工程等。

(具体编标范围以工程量清单描述和相关答疑补遗描述为准)。

2.工程概况2.1 线路概况拉萨至林芝铁路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线路从拉日铁路协荣站引出,向东经贡嘎、扎囊、乃东、桑日、加查、朗县、米林至林芝,是西藏自治区对外运输通道的重要一段,也是川藏、滇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线东端连接规划建设中的川藏、滇藏铁路,可通往西南及东中部地区,向北、向西连接既有青藏铁路和的拉萨~日喀则铁路及规划的日喀则~亚东、日喀则~聂拉木等铁路,可通往西北广大地区及我国与尼泊尔、印度的主要口岸,是西藏自治区对外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线新建正线长度 403.14km,正线桥隧总长301.067km,占线路长度的 74.68%。

其中,桥梁 121 座 84.602km,占线路长度 20.99%,隧道 47 座 216.465 km,占线路长度 53.69%,全线新建车站 34 个,初期开站 17 个。

本标段为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10标段,正线起讫点为DK303+105~DK345+785.65,标段长42.68km;主要结构有:路基0.25km,车站4座(甲格车站、下觉车站、奔中车站、卧龙车站),桥梁4座,共长1082.1m,,涵洞6座,共长263.2m,隧道4座,共长40837m。

2.2 主要技术标准本线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1)铁路等级:I 级(2)正线数目:单线(3)设计旅客列车速度:160 km/h(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 2000m,困难 1600m(5)限制坡度:12‰(6)牵引种类:电力(7)机车类型:HX 系列(8)牵引质量:3000t(9)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预留 880m(10)闭塞类型:自动站间闭塞2.3 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详见表1-2-1。

表1-2-1 主要工程数量表工程名称单位工程数量拆迁及征地站场改移道路公里0.05路基区间路基土石方立方米756 站场土石方立方米432213桥涵工程大桥甲格车站双线大桥延长米281.55下觉三线一号大桥延长米206.3下觉三线二号大桥延长米295.3奔中车站双线大桥延长米298.95 涵洞6道横延米263.2隧道工程拉嘎隧道正洞延长米8537辅助坑道横洞延长米762 贡多顶隧道正洞延长米13590辅助坑道斜井延长米816横洞延米长1450 奔中山一号隧道正洞延长米9911辅助坑道横洞延长米1697 奔中山二号隧道正洞延长米8799工程名称单位工程数量辅助坑道斜井延长米1622轨道粒料道床面碴立方米18874底碴立方米4254 无砟道床隧道弹性支撑块米37305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汽车运输便道新建引入线公里36.6改(扩)建便道公里8.7 混凝土集中拌和站处10 给水干管路公里 22.4 自然条件2.4.1地形地貌本标段处于朗县与米林县间,属于藏南山原湖盆地貌区(朗县至米林),山高谷深,气候极端恶劣。

山脉呈南北向纵贯延展,谷岭相间,地势起伏跌宕。

海拔为3010~4700m。

2.4.2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种植土(Q4ml)、坡残积层(Q4dl+el)的碎石土、粗角砾土;冲洪积成因(Q4al+pl)的细砂、粗砂、粗园砾土、卵石土及漂石土;崩坡积层(Q4dl+col)的碎石土、块石土,冲洪积层(Q4al+pl)的卵石土;泥石流堆积成因(Q4sef)的细砂、粗砂、碎石土及块石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成因(Q3al+pl)的砾砂、细、粗圆砾土及卵石土;冲击层(Q3al)的卵石土、冰水堆积层(Q3fgl)的漂石土、卵石土、砂、粉土等。

下覆基岩为白垩纪晚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K2ηγβ);夹花岗岩伟晶岩脉(γρ);白垩纪早世英云闪长岩(K1γδ0)、闪长岩(K1δ)及新元古-中元古界念青唐古拉岩群八拉岩组片麻岩(Pt2-3b)。

(2)地质构造基岩大部分裸露,岩层与岩脉间呈侵入接触关系,各岩层之间角度不整合接触。

受构造影响,岩体总体较破碎。

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线路集中发育多条节理密集带,影响宽度约50m,节理平直延伸较长,将岩体切割成块,岩体完整性较差。

(3)不良地质沿线不良地质主要为地震、危岩落石、高地应力、高地温、岩堆、放射性及冻害,未见特殊岩土。

2.4.3水文地质(1)地表水特征地表水主要为沟水,雨季及冰雪融化季节沟中有流水,枯水季节沟中无水。

(2)地下水类型及分布特征按地下水赋存条件,地下水分为两种类型: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冰水堆积层(Q3fgl)的漂石土、卵石土、砂,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的卵石土和第三系冰碛层(Q3gl)块石土中,其透水性强、渗透系数大,地下水丰富。

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部于花岗岩、花岗伟晶岩脉、闪长岩、片麻岩中,其水量大小主要由岩层分布面积及孔隙裂隙率大小控制。

总体上看,由于受到雅鲁藏布江河谷深切作用,地下水埋深大,地下水赋存属于中等~弱富水性。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3)沿线水质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评价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2.4.4气象条件(1)气温工程场地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具有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辐射强烈,日照充足,气候干燥;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集中,多夜雨;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等特点。

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从流域上游向下游逐渐升高,从谷底向两侧山地不断降低,沿线气温总规律随纬度增大和海拔增高而递减。

沿线气温总规律随纬度增大和海拔增高而递减。

根据当地气象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极端最低气温-15.8℃、极端最高气温28.8℃,多年平均气温8.4℃。

(2)降水量降雨量分布不均衡,雨季多集中在5~10月,当年9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年平均降雨量702.3mm,年最大降雨量891.9mm。

(3)风速风向多与河谷走向一致,10 月下旬至次年 5 月为干风季节,年平均风速1.6m/s,最大风速19.8m/s,主导风向NE。

2.4.5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 图 A1, 1/400 万)(含 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第 1 号修改单)及《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工程沿线断裂活动性评价及地震动参数区划报告(修改稿)》(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3年 4 月),方案沿线主要为 0.15g,其次为 0.20~0.30g。

本标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5g ,地震基本烈度值Ⅶ。

属于八级震区。

2.5 施工条件2.5.1 交通运输条件(1)铁路本工程可以利用的铁路有青藏铁路、滇藏铁路。

主要钢材、钢轨、道岔、轨枕、桥梁支座等材料可利用铁路运至拉萨或林芝,再由汽车运至工地。

(2)公路沿线交通以公路为主,但地势崎岖险峻,地震频仍,道路状况很差,时有地质灾害发生,与本线平行的公路主要有省道 S306,还有三级公路国道 G318及桑加峡谷区新修的沿江公路,沿线交通方式单一,交通干道标准较低,抗灾能力弱,地质灾害多,受气候影响大。

2.5.2 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资利用的情况(1)施工及生活用水线路主要经过拉萨河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河流宽谷区及雅鲁藏布江高山峡谷区,施工用水可在江边建抽水泵房,抽水至用水点的蓄水池或高位水池。

沿路经过区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第四系孔隙承压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承压水三种类型。

一般无色无味,无侵蚀性,可作为一般生活、生产用水源。

生活用水可就近取水或打井取水,也可结合村镇、农业灌溉设施取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