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对比
杂货业务
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5个,最大可停靠10万吨级船舶;生产用库场面积220余万平方米,杂货用库场面积90万平方米,设计年通过能力1480万吨;可装卸矿石、粮食、化肥、水泥、木材、饲料、各种类型钢材等大宗货物;2009年实际完成1414.69万吨。
油品业务
中国石化公司进口原油中转港,现有油品生产泊位4个,其中2万吨级泊位2个,5万吨级泊位1个;拥有油罐27座,容量28.1万立方米,设计年通过能力1540万吨;除原油运输外,还可承担柴油、磷酸、航空煤油、石脑油、奥里油、汽油、甲醇等20余种成品油和液体化工原料的接转业务;2009年油品吞吐量超过800万吨。
中国东北重要的散杂货转运中心
拥有5万吨以上散杂货泊位10个,煤炭专用泊位1个,年通过能力2000万吨;库场总面积137万平方米,一次性堆存量120万吨;主要装卸货种包括钢铁、煤炭、粮食、木材、非矿等,2009年吞吐量已达1700多万吨。
环渤海客货滚装中心
2009年,接送旅客600万人次,滚装车辆超过100万辆。
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业务定位与开展情况对比
港口
业务定位
业务能力及开展情况
大连
中国东北最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
拥有10万吨级泊位6个,集装箱运输能力505万TEU/年,2009年实现460万TEU的运输量。
中国东北最大的油品及液体化工品分拨中心
拥有原油储罐35座共350万立方米,成品油储罐39座共36.8万立方米,液体化工品储罐51座共11.975万立方米,总储存能力为398.8万立方米,2009年油品及液体化工品实际吞吐量为4000万吨。
拥有48座原油储存罐,储存能力280万立方米。
矿石装卸
拥有矿石装卸通用泊位5个,矿石堆场的堆存能力900万吨。
粮食装卸
拥有粮食装卸通用泊位5个,罐包设备23台,堆存能力65万吨。
钢材装卸
拥有钢材装卸通用泊位8个。
纯碱装卸
拥有散装纯碱罐4座,共14000立方米容积。
冻货装卸
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及进出口基地之一,年接卸冻货量处于全国第一的位置。
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2009年完成253.7万标箱。
油品业务
在建成品油及液体化工品码头工程,项目正式运营后将新增设计吞吐能力416万吨。
秦皇岛
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散货港
拥有煤炭专业泊位21个,设计年通过能力1.93亿吨;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煤炭专用堆场,最大堆存量为1042.5万吨;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以及国家外贸煤炭出口的主要任务,年输出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近50%;2009年,实际完成煤炭运输量2.05亿吨。
中国北方矿石分拨中心
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30万吨级矿石专用卸船泊位,矿石码头堆场面积为37.2万平方米,可一次性堆存矿石500万吨;
2009年中国北方矿石中转第一大港,其中1200万吨转向河北。
营口
散杂货业务
最成熟的业务,也是主要利润来源,重点发展粮食、钢铁(鞍钢)、非金属矿、矿粉等大宗货种。
集装箱业务
集装箱业务
拥有集装箱泊位3个,设计年通过能力65万标箱,可装卸第五代集装箱船舶;堆场面积36万平方米,集装箱专用拆装箱场地4万平方米。
天津
集装箱业务
2009年完成870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新建的欧亚集装箱码头已于2010年完工,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170万标箱,2010年预计完成1000万标箱。
散货业务
集装箱业务
全国外贸第二大港,2009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
成立了集交易、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物流综合服务四大功能的散货交易市场,2009年完成散货交易1300余笔,交易额达27.6亿元。
油品业务
国家级油品枢纽,2008年超过2000万吨,2009年数字不详,30万吨原油码头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营,新增2000万吨原油吞吐能力。
客运业务
国际邮轮母港码头和客运大厦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外檐玻璃幕墙安装,2010年上半年完工后将新增旅客通过量50万人次,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邮轮码头。
黄骅
煤炭业务
2009年完成煤炭吞吐量7842万吨;2010年1到5月,黄骅港出口煤炭268.4万吨、货值2.31亿美元,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30.3%,出口地以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为主。
杂散货业务
2009年完成杂散货业务453万吨。
青岛
煤炭装装卸
东北亚汽车分拨中心
拥有国内最大的专业化汽车滚装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78万辆,加紧完善以大连汽车码头为枢纽港的南北汽车物流通道和网络,打造欧亚陆桥汽车物流桥头堡,推进东北亚汽车分拨中心建设。
中国东北最具竞争力的粮食转运中心
拥有8万吨泊位1个,5万吨泊位4个,可容纳存储散粮80万吨,每年可以接卸进口粮食300万吨,出口粮食1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