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分析学生心理需求,正确引导学生行为山东王迎新客观分析学生心理需求,正确引导学生行为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引发学生行为,调节行为强度的重要诱因。
同样任何一种行为都伴随着心理感受的出现。
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想引导学生向预期的方向发展,必须正确、及时、客观的理解和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
只有在正确了解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采取与学生心理需求相符合的措施,我们的教育影响才能够真正发挥到极致。
否则不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甚至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所采取的任何教育措施,不会得到学生的主动认同,甚至遭到学生的心理对抗,教育的效果自然不好。
现实中,我发现很多老师没有养成主动分析学生心理需求的职业习惯,重一点来说,很多教师根本没有这种意识。
很多教育管理行为完全是出于自己的自发反应。
这种自发的反应是从自身的心理感受出发的,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根本不是学生需要的。
出现了我们给的与学生需要的不对路的现象。
自然会影响教育的效果,甚至引起师生之间的严重心理对抗。
一、要善于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一)自尊或者自重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我们的学生也是这样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面子“就是我们所说到的自尊心。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在放弃了自己的父母和教师为权威人物的时候,会更为重视自己的友谊。
自己能否在同龄人群体中找到共鸣,得到朋友们的认可,获得自己的自重感成为此阶段学生行为的重要心理诱因。
面对这一群处于“暴风骤雨‘为主要特征的青春期的学生,再碰上处于更年期的家长或者教师,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自然会发生。
当然自尊心和自重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只不过在青春期阶段会更加明显而已。
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二)保护学生自尊心的职业心理倾向和意识还没有培养起来。
以”师道尊严“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很多老师仍然习惯于以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身份来对学生实施教育行为。
这种教育管理行为往往是以强制性为主要特点的,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心理感受。
特别是以训斥和惩罚为主要方式来教育犯错误的学生,往往忽视了学生自尊心的保护,甚至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心与心的交流越来越少。
很多教师的教育行为往往处于自发的反应,特别是对于违纪学生给自己造成管理上的麻烦以后,教育管理行为不经过慎重了考虑,而完全出于自发,这种自发的反应忽略了甚至学生的心理感受,只是师生之间产生严重的裂痕。
一些老师要检讨自己对学生的自然反应。
要在对学生做出反应之前想一想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精神病院里住满了小时候受到父母“自发反应”伤害的病人。
他们的父母讲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他们的话充满了谩骂和侮辱。
我们赞成用真诚对待学生,但是我们应该反对貌似真诚实则冲动的言行。
(三)及时充分的满足学生的自尊心,是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师生情感,让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的前提条件。
我在一次教师会上曾经做过如下发言:“我们不要太吝啬,学生最需要的是面子,他们又不要我们的钱,我们完全可以慷慨的去给吗,因此我们首先要逐步培养宽容大度的职业心理素质和慷慨的给于学生自尊的职业心理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才会从内心接受你的教育影响。
这一点正好符合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成效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如果学生对老师非常厌烦,那么,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自然不好。
”然学生觉得在老师面前特别有面子,特别有自尊,真正体会到自己存在的重要价值,师生之间的关系自然越来越好,距离的拉近使得学生愿意主动的和老师交流,自然愿意主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
“亲其师、信其道”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为什么有些学生和老师处的关系相当好,没事了总愿意往老师的办公室里跑,愿意和老师聊聊天其原因在于老师懂得与学生交流的技巧,在交流中学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那种感觉,特别有面子,因为老师认为他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有希望、有前途、有魅力的学生,所以老师特别喜欢他。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晶一张嘴就能够很好地把学生拉到自己身边来。
而有的老师不懂得与学生交流的技巧,总是倾向于以老师的身份,指导、评判学生的言行,特别是错误的言行,学生在老师的面前得到的只是自己的错误和低下的感觉。
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自重感。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学生总是不愿意与老师交流,躲着老师甚至反感老师的重要原因,产生了这种感觉自然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影响。
(四)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尊,来引导学生的行为1. 在批评学生的同时,给足他面子以后,学生有了所谓的“好人感觉”感觉到自己还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有远大前途的人之后,再告诉他错误的严重性,出现心理失衡以后,充分引起他的内疚与自责,引导学生主动认识错误的严重性,激发改进错误的内部动力案例:06级汽修班是我中途接手的一个班级。
其中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是响当当的“老大”,很多学生都怕他。
据学生传言,有一部分老师也不敢招惹他,屡次违反纪律,学校里都不敢开除他。
其实据原来的班主任讲,有这样的学生,什么样的班主任也没法干。
某星期一下第一节晚自习以后,我被学校领导照进了教育处。
原因是这名学生在教学楼门口与升学部的一名学生发生了冲突,并且把那名学生打了一顿,被值班老师发现抓到了教育处。
结果这名学生就是不承认这件事。
老师说了,我明明看见了,结果学生学老师看错了,根本不是他。
老师把那名受欺负的学生叫进办公室指认,结果那名学生害怕他,也说没这回事。
教育处主任气的浑身哆嗦,也无可奈何。
我在进教育处之前,先把教育处主任叫出来,了解了一下情况。
我进教育出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学生正歪着头若无其事毫不在乎的站在办公室里,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我没有给他说话,我首先询问那名老师刚才的情况。
然后,我当着这名学生对教育处的老师做了如下表述:“我的这名学生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
他其实是一名自尊心很强、很聪明,很善良,在学生中很有威望,很有前途的孩子,从内心来讲我非常喜欢他,之所以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原因不在他,是因为它没有碰到合适的老师,现在他成了我的学生,我要充分挖掘他的聪明才智,让它成为有希望的学生。
”这是我发现他那种若无其事,毫不在乎的表情开始严肃起来。
“再者,我郑重的告诉学校领导,我的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负责,在我不经过我的同意,不能够随便处理我的学生,这名学生也一样。
如果你不同意,我就不管了。
”这名学生不由自主的看着我,向我靠近了一点。
“我相信,我的学生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即使做出来了,我认为也有他的原因,不会无缘无故的打架,违反纪律的”这时候,这名学生过来悄悄地给我说:老师,我们能到外面单独说一下嘛。
“我把他单独领我的办公室里,他自己关上门。
这名学生开始了他的陈述:”我到现在才发现,您是最了解我的老师了。
刚来学校的时候,我打过一次架,学校里给了我处分,全校都知道,从班主任的眼神里我知道,我的班主任非常厌恶我,他不给我解释的机会,因为我给他添乱了,学校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他。
不知怎的很多老师有意无意的躲着我。
那好了,既然我是一个坏学生,那我就坏给您看,从哪开始,我就什么不在乎了,我就开谁都不顺眼,打架,无所谓、批评无所谓,大不了回家休息两天再回来。
“我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着。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你是最了解我的老师,最好的最知道护自己的学生的老师,听了你给教育处主任说的话,我觉得我还是有希望的,谁不想做一个好人呀,老师我想你保证,我再也不犯错误了。
“我点头表示赞同。
”“你说,像你这种优秀的孩子走到这一步,就是因为没有碰到我。
现在好了,我可以帮你了”“说实话,打架是不是你?”这名学生惭愧的低下了头“是我,这事我确实不应该。
”要在集体面前给足学生面子,使其在集体面前乐于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主动校正自己不良的言行。
要“把他抬起来,让他下不来”典型案例:1、学生军训的例子2、孩子喝粥的例子(三)要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自尊、安慰、理解、同情、认可、信任、接纳、温暖1、我们是否注意到了学生的这些心理需求?2、师生交往特别是交流中,学生有哪些心理需求3、我们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了吗?是否人为的伤害了学生的情感扩大了师生距离,甚至对抗?4、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是否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做出了正确的引导?学生与老师交流、倾诉、甚至辩解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理解、安慰、同情、认可、可怜、信任、肯定、鼓励等。
现实中老师给的是什么:评论、训诫、人人皆知的大道理。
实践案例:1、学生摔伤2、家中不幸的事;3、生病;4、做错的事教师及公开课存在问题王迎新(齐河县职业中专,山东齐河 251100)【摘要】听课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现从教学目标等十二个方面进行提示与探讨,以期在探讨中提高教师对存在问题的重视,并在实践做出改进,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学;问题一、关于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是否需要出示存在争议;特别是情感目标有没有出示的必要;(二)即使需要出示教学目标,是否可以将教学目标改成学习目标或者学习任务;(三)教学目标表述的具体性和明确性。
知识目标是否可以直接用“识记、理解”等开头;能力目标是否课题直接由学生“能够做什么”以此做到目标明确,而不是“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四)既然出示了教学目标,教学的最后环节是否应该重新回馈到教学目标中来,以展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这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完整的循环。
二、关于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需体现出教学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或者说要具备教学重点解决的过程,部分课堂教学中列出了列教学重点,但是未能体现出该知识点的重点地位;教学难点也存在突破教学难点过程体现不出的现象。
三、关于公开课课题的选择学校公开课课题的选择是否可以与教学进度统一起来,有没有必要多次重复选择同一个课题进行公开课展示,或者至少让每一次公开课课题均匀分布在课程教学内容的不同部分,以利于增强高级别公开课的适应性和质量的提高。
否则一旦课题由举办部门选定,给讲课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强烈的不适应感。
四、关于课堂教学的流畅性课堂教学环节的流畅性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过于流畅的教学环节或者师生互动环节可能不利于教学的整体评价。
课前演练无可非议,并且还有很大好处,但是将演练的班级学生直接用于公开课,在校内公开课中可以做到环节流畅,师生互动充分。
一旦到其他学校进行公开课展示,学生主体发生变动,可能给讲课流程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五、关于“小步子,积极反馈、及时强化、巩固”的原则应用问题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知识点的及时巩固和强化,否则教学效果会大大折扣。
课堂教学中存在巩固强化不及时的现象。
所以能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小步子、积极反馈的原则组织教学。
但是目前大部分课堂内容满满当当,学生疲于应付,就连任课教师也担心讲不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能够很好的消化吸收,甚至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课堂内容已经转到下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