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点蚀腐蚀机理

点蚀腐蚀机理

点蚀的理论模型
M M e +→+
22244O H O e OH -++→
点蚀研究方法:
1) 电化学方法
2) 氯化铁试验法:
试验溶液为10%FeCl ·6H2O 溶液,其中稍许加入1/20NHCl 溶液以进行酸化,根据试样的孔蚀数量、大小、深度或是重量的改变来评定。

2 应力腐蚀测试方法
1) 四点弯曲法:
δ=12Ety/(3L 2-4A 2)
L :外侧支点间的距离;
A :内外支点间的距离。

2) C 形环法
Δ=d 0-d 外径=δπD 2/4EtZ ;
3) WOL 试样
3/2(3.46 2.38)I Pa H K BH a
=+ Δ应力加载前后的外径变化,δ应力值,t 厚度,D 平均直径,Z 修正项,E 弹性系数。

环境脆化机理主要包括活性通道腐蚀机理(APC )和氢脆开裂(HE )。

不足处是没有与裂纹内溶液化学性质的研究结合起来。

不锈钢的开裂主要理论有:
1) 吸附理论
B 原子吸附于裂纹尖端,造成A-A0之间的结合力下降和破坏。

这个理论能很好的解释SC
C 对环境物质的依赖关系以及很好的解释缓蚀剂的作用。

2) 电化学理论
应力腐蚀开裂是一种因金属表面阳极溶解而产生的现象,应力有加速阳极溶解的作用。

3) 膜破裂理论
应力作用导致膜破裂形成新鲜表面,促进阳极溶解。

4) 隧道腐蚀理论
腐蚀从(111)面上生成的蚀孔底部和缝隙部分开始发展,与此同时,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塑性破裂,左右隧道相互连接,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破裂,左右隧道相互连接,最后造成断裂。

5) 腐蚀产物楔入理论
裂纹内产生的腐蚀产物的楔入作用造成裂纹的扩展。

6) 氢脆理论
奥氏体主要是阳极溶解,但是马氏体容易形成氢脆。

在裂纹尖端有与阳极反应相应的阴极反应,所生成的氢进入钢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