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利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第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是树立共同理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
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
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
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第四,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
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所以,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就要看到它的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