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吗?摘要:对一级价格歧视下资源配置的效率及长期均衡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论是: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并不都是有效率的,当需求线D(AR)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的交点E低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时,资源配置是缺乏效率的;同时,垄断厂商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其长期均衡点不一定是需求线D(AR)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的交点E。
关键词:垄断厂商;一级价格歧视;资源配置Is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fficiency when First-degree PriceDiscrimination is Acting?Abstract: On deeply analyse of the problems of efficiency and even point about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when fri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is acting. The conclusion is: when fri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is acting,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s efficient not all, when the intersection point of demand curve and long-run marginal cost curve is below long-run average cost curv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s unefficient. At the same time, when a monopoly firm does fri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its long-run even point is the intersection point of demand curve and long-run marginal cost curve not all.Key Words: Monopoly firm; Fir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Allocation of resources;根据市场的结构和特征的差异,可以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包括: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其长期均衡点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故它的生产成本最低,能以最低的价格向市场提供数量最多的产品,所以其资源配置是富有效率的。
而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有能力控制产品的价格,可以通过少提供产品数量、高收取价格来获得垄断利润,它一方面没有充分利用其现有的生产设备,另一方面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故其资源配置是缺乏效率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不完全竞争市场都是缺乏效率的。
当垄断厂商采取一级价格歧视措施时,情况就有所不同。
所谓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愿意并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逐个确定卖价的行为,又叫做完全价格歧视[1][2]。
也有文献把一级价格歧视分为完全一级价格歧视和不完全一级价格歧视;不完全一级价格歧视是指价格与销售量离散变动,完全价格歧视是指价格与销售量连续变动[3]。
尽管完全一级价格歧视和不完全一级价格歧视的区分对本文的结论并无影响,但为分析的方便,本文中的一级价格歧视指完全价格歧视或完全一级价格歧视。
此时,垄断厂商能完全攫取消费者剩余①,为获得更大的垄断利润,有扩大产量——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设备和社会资源的动力,从全社会的角度看是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因此有文献就得到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结论。
垄断厂商在现实中很少采取一级价格歧视措施,现有文献一般只作纯粹的理论分析,但分析不是很全面,本文将对一级价格歧视的效率与均衡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一些文献在分析垄断厂商的一级价格歧视的效率问题时,利用图1进行了如下分析[1]-[3]:图1中,MC是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R是边际收益曲线,D(AR)是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为便于分析这三条线都假设为直线。
下同)。
垄断厂商根据MR=MC原则所确定的均衡价格为P b,均衡产量为Q b。
假定产量和价格的变化是连续的,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在产量小于Q b的范围内,消费者为每一单位产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均大于P b,所以,厂商增加产量就可以增加利润。
在产量达到Q b以后,消费者为每一单位产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仍然都大于MC,故厂商增加产量还可以增加利润。
因此,厂商始终有动力增加产量,一直到产量增加到Q e水平为止。
这时,厂商总收益相当于梯形OAEQ e 的面积,厂商获得了比按同一价格P e销售全部产量Q e时的更大的利润。
而且,消费者剩余①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与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可以用需求曲线以下、均衡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
(相当于图中的△P e AE的面积)全部被垄断厂商所占有,转化为厂商收益(或利润)的增加量。
同时,在图中还可以发现,在Q e的产量上,有P=MC。
这说明此时P e和Q e竟然等于完全竞争时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所以,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尽管此时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没有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垄断厂商长期均衡于MR=MC的E’点;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长期均衡于E点。
产量有所提高,价格也有所下降。
上述的分析包含着两个结论:其一是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其二是E 点(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C与需求曲线D(AR)的交点)是垄断厂商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的长期均衡点。
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一定是有效率的吗?E点(MC与D(AR)的交点)是垄断厂商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的长期均衡点吗?为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先从完全竞争厂商出发分析资源有效配置的相关条件。
另外,在谈及资源配置的效率时,一般是在长期分析,故下面结合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需求曲线D(AR)进行分析。
二、完全竞争厂商与资源有效配置完全竞争市场的特性决定了其对应的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价格线是一水平直线,不随其产量而改变,其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与市场价格线重合,这条直线也是它的平均收益线。
当完全竞争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其需求线与长期平均成本线相切在最低点。
此时,厂商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了长期成本的最低值,即生产者以最低的成本为社会提供产品,而产量则是相同生产能力的厂商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的最大值(也叫理想产量);同时,商品的价格也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即消费者以最低的价格获得了商品,且所能消费的商品数量也是不同市场结构中最多的。
此时,全社会达到了生产总成本最低、社会总福利最大——即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资源有效配置的条件:一是生产的成本最低;二是市场均衡价格最低;三是市场均衡产量最大。
如图2所示: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D c 、平均收益曲线AR c 、边际收益曲线MR c 与价格线P c 重合,为一水平直线,长期均衡时与LAC 的最低点C 相切,对应的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 c 和Q c 。
而对于不完全竞争厂商(包括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厂商)来说,其需求曲线D m (AR m )是斜向右下方倾斜的(垄断程度越高,直线越陡峭),长期均衡时只能与LAC 相切于其最低点C 的左上方,如图2所示的B 点,此时对应的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b 和Q b ,显然有Pc <P b ,Q c >Q b ;且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LAC c =P c ,不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LAC b =P b ,于是有LAC c <LAC b 。
图2中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所对应的生产成本LAC c 和价格P c 是最低的,产量Q c 是最大的,即C 点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
在B 点资源配置则是缺乏效率的。
三、垄断厂商采取一级价格歧视措施时的效率及长期均衡点分析长期时垄断厂商的需求线D(AR)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 的交点E 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 的位置关系可能有三种情形,对不同的情形资源配置的效率会有不同结果。
分别分O P b P P c析如下:(一)E 点高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如图3所示,垄断厂商在没有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按照MR=LMC 的原则,长期均衡于E ’点,确定其产量为Q b 、价格为P b 以使利润最大。
按照前述的分析: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由于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始终有动力增加产量,一直到产量增加到Q e 水平为止,此时,有P e =LMC ,所以,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尽管此时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然而,此时的垄断厂商产量竟然大于完全竞争时的产量Q f ,即有Q e >Q f 。
因为Q f 是该厂商的理想产量,是相同条件的厂商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最大产量,是在其它市场条件下所无法实现的。
而在一级价格歧视的情况下,其产量超过了理想产量,说明由于垄断的原因,该行业存在资源过渡配置的现象。
由于这部分产品(Q e -Q f )的生产成本不是最低,而且还处于递增阶段,所以与这部分产品对应的资源配置是无效率的。
也就是说在一级价格歧视下厂商的最大产量不可能达到Q e 的水平,最多只能达到理想产量Q f 的状态。
此时所对应的价格为P f ’,高于完全竞争时的价格P f ,且P f ’>LMC 。
此时厂商的生产成本达到了最低,但消费者获得商品的价格P f ’却不是最低的。
故从生产的角度来说是有效率的,但消费者损失了Q f (P f ’- P f )的消费者剩余(相当于矩形P f P f ’FC 的面积),该消费者剩余转化为了垄断厂商的垄断利润。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其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P P bP f P e P f与不采取一级价格歧视相比,社会总福利增加了梯形BFQ f Q b 的面积,只是增加的社会福利全部被生产者所剥夺。
同时,部分商品(超过Q b 数量的商品)的价格有所下降,给消费这部分商品的消费者带来低价消费的好处;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数量也由Q b 增加到了Q f ,全体消费者享有消费较多数量商品的好处。
所以,当E 点高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时,垄断厂商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措施可以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状态,使社会总福利达到最大,但其长期的均衡点不是E 点,而是C 点。
(二) E 点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因为LMC 和LAC 必须相交于LAC 的最低点,所以LMC 、LAC 和D(AR)三条曲线此时相交与E 点,如图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