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为什么学习国际经济学?1.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2.国际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3.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二、国际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重金1.产生:历史发展的必然重商主义重商2.发展1776年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①假设条件:古典贸易理论1817年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规模效益不变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相互需求理论即:完全竞争1933~70年代赫克易贝尔、俄林新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林德需求偏好理论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②假设条件:规模效益递减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保罗·克鲁格曼即:不完全竞争3.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①“外部平衡”1752年大卫·休诺价格铸币流动体制基本原理:贸易收支逆差→黄金流出→货币供应量减少→本国商品价格下降→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上升→贸易收支改善↓↑------------出口下降进口上升←本国商品在估计市场竞争力减弱←本国商品价格上升←货币供应量增加←黄金流入②1936年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蒙代尔、弗莱明20世纪70年代货币主义兴起20世纪80年代储蓄、投资第二章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论古典贸易理论从技术差异的角度,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1.政商主义早期的货币差额论约翰·海尔斯 a.金银是国家的唯一财富托马斯·梦 b.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禁止货币出口,多卖少买2.重商主义晚期的贸易差额论托马斯·孟→把商品和货币联系起来,主张开展贸易,但要保持贸易的顺差。
评价:重商主义理论是重商主义的核心,是西方最早的贸易经济学说,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发展局限:①财富的形态是金银货币②财富的源泉产生与流通领域③只研究获得金银,不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二、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1.基本内容①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分工由交换引起③分工的原则受绝对优势影响2.评价:①解释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②各国利用各国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通过国际贸易各国都能从贸易中获利,从而揭示了国际贸易和贸易所得的原因③对传统的重商主义贸易理论是一次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从理论上说明了英国进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不足:①认为交换引起分工,其实分工是交换的基础②不能解释两种产品在绝对优势和绝对劣势相同的情况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1.生平国际贸易理论主义→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2.评价: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深刻更全面,说明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该理论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大基石。
不足:①解释不了两种产品在生产上的绝对劣势相同的情况②忽略了需求方面的影响,没办法解释贸易利益在各国间的分配问题第三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一、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1.国际贸易: 狭义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广义包括商品贸易、要素贸易研究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2.国际与国内的不同:受人为因素限制3.研究方法的特点③不涉及货币因素:不考虑各国货币制度与差异的影响,是实质面的分析④生产要素:两国×两种商品×两种/一种输出方式(2×2×2/1)⑤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二、无贸易的均衡市场出清→生产=消费①均衡的确定MRS=Px/PyMRTS= Px/Py (边际技术替代率)②封闭经济中的一般均衡第四章国际贸易的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讨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及其相对价格的变动情况一般均衡分析:所有商品及其价格的变动情况或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相对影响了其他商品价格,继而影响了其他商品的利益、消费、分配、生产和贸易贸易小国:该国的需求规模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小,不足以影响该商品的世界商品价格(世界市场价格接受者)贸易大国:一个国家进口某种商品量很大,以至于他的进口行为对该商品的世界价格具有很大影响国民供给(需求)曲线:指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需求)第五章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一、定义:a.各国因要素禀赋差异(要素丰缺的差异)而产生在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b.各国应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要素充裕度相对于国家,密集度针对于产品。
要素密集度标准:共同的要素价格相对要素禀赋和相对要素价格之间的差异是两国间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三、要素禀赋理论与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与联系不同点:①前者有两种生产要素,后者只有一种生产要素②前者从生产要素的丰缺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后者从技术差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相同点:均从供给面进行分析第六章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1.定义:同一产业内的产品(主要是制成品),通过外部市场和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间的双向流动2.规模经济: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递减内部规模经济: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造成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递减外部规模经济:整个产业的产量或规模的扩大3.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三个方面:①专业化的供应商(生产设备供应的专门化)②劳动市场共享(共同生产要素的相互借用)③技术外溢(知识外溢)二、生命周期理论三个阶段①新产品阶段(技术垄断、产品差异是贸易活动中优势的重要来源,发达国家是主要消费国)②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由技术型转为资本型,成本和规模优势开始作用,一般发达国家是主要消费国)③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为劳动型产品,技术垄断消失,成本价格成为主要竞争因素,发展中国家是主要消费三、要素禀赋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异同点不同点: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注重国家间技术差异,从技术变化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突变,是一个动态理论②要素禀赋理论是假定两国间技术相同,认为引起国际贸易原因在于两国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两国在生产密集使用各自相对丰富的要素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是从静态角度分析的。
相同点: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都是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的;按照生产要素的流动划分四、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强调差异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引入了规模经济完全竞争市场仅从供给角度分析假设所有商品都是同质的假设规模报酬不变第七章关税壁垒一、国际贸易政策定义:一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制定的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进行管理的有关方针和法规目的:①保护本国市场,发展民族工业②扩大商品或劳务出品,占领国际市场③推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④积累资本或资金,缩小和弥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⑤维护本国或地区的对外政治关系二、有效保护关税与最适度关税1.名义关税税率:一类商品在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作用下,其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2.有效保护率:征收关税后受保护行业的每单位最终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加的百分比3.附加价值:最终产品价格减去用来生产该商品的中间产品成本4.有效保护率是如何发挥作用的?①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越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有效保护率也越高;反之亦然。
②与有效保护率有关的还有对生产要素(或中间产品)的名义保护率。
其他条件既定,那么对生产要素(或中间产品)的名义保护率越高,最终有效保护率越低5.最适度关税的核心思想:实施贸易保护可获得超过自由贸易下的利益第八章非关税壁垒全球配额竞争性拍卖(成本最小、最有效、比较公正)绝对配额国别配额一、进口配额分类进口商配额方式按固定比例优惠发放关税配额按申请程序发放二、倾销1.种类:①掠夺性倾销②持续性倾销③偶然性倾销2.条件:①市场的不完全竞争②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所面临的需求弹性不同(国外>国内)③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不存在销出去的产品又流回国内三、反倾销对进口国国内产业的实质伤害1.条件:①存在倾销表现对进口国产业产生实质威胁②存在实质伤害→→↑对进口国新建产业产生实质性阻碍③倾销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证明进口国国内损害正是由该产品造成的)2.倾销对各国经济的影响①对进口国经济的影响(最为直接的)a.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失去国内市场,利润下降,工人失业甚至企业倒闭b.对生产相似产品的工业也会产生影响c.对使用倾销产品作为原材料或零部件的生产企业也会造成一定损害②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a.倾销商品的企业往往是实力比较强或占有垄断地位的企业进行倾销后,可以占领国际市场,而国内同类产品因无力倾销,将可能失去海外市场进而影响国内市场。
b.出口国国内消费者不得不承受较高的价格c.由于倾销商品的国家使用低价倾销商品作为原材料或零部件去生产另一制成品,则会使出口国以及第三国的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无法倾销,造成出口国和第三国在另一产品上失去市场。
d.一旦被进口国提出反倾销调查,进口国就会采取一些措施限制这些产品的出口,使出口国失去部分市场,调查后认为存在倾销行为的要征收反倾销税,调查需要一定时间,即使不存在倾销也会对出口国的人力财力物力造成一定的浪费。
③对第三国经济的影响a.第三国是指与倾销商品在进口国进行竞争的国家b.一旦倾销成功,第三国同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则会受损。
第九章国际要素流动与跨国公司一、劳动力的国际流动1.劳动国际流动的形式:①长期:移民②短期:外籍劳工2.流动方向:人口少→人口多低工资→高工资3.流动原因:①经济原因:a.劳动力收益与成本的比较c.经济周期的变化(经济高涨、生产扩张、劳动力需求强烈、吸引劳动力流入)d.劳动力禀赋状况(劳动力丰富、工资低、劳动力外流)②非经济原因:a.宗教信仰 b.自然灾害c.人口政治压力等4.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分析的假设条件①劳动力的流动是没有非经济因素的,由收入决定②不同国家的工资水平不同③劳动力是由收入较低的国际流入收入较高的国家④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力流动一直持续到各国工资水平达到一致⑤从福利角度讲,劳动力移入过将获得廉价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移出国可得到移民汇款,移民可获得更高的工资水平三、国际资本流动1.类型:对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2.特征:①国际资本流动使国际直接投资高速增长②国际资本市场膨胀迅速③国际外汇市场交易量扩大四、跨国公司1.特征:①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化②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③经营战略全球化④内部管理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