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河地质图读图报告参考
⒈该地质图的比例尺为1:20000图区面积约9.72km2。
图副的正上方为正北。
该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为东北部和东南部及北部地势较高海拔10001162m中部及西部较低海拔200300m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凌河从东向西流经该区的中部南北两岸有数条支流汇入凌河。
⒉由图例可知本地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为中泥盆统白云岩、砂岩D2下石炭统页岩、煤层C1中石炭统页岩、砂岩C2上石炭统薄层石灰岩C3下二叠统泥灰岩P1上二叠统页岩、砂岩P2下白垩统砾岩K1上白垩统砂岩K2。
下石炭统C1与中泥盆统D2之间缺失上泥盆统D3的地层存在沉积间断为不整合接触。
下白垩统砾岩K1与上二叠统P2之间缺失三叠系T和侏罗系J的地层存在沉积间断为不整合接触。
⒊根据地层分布和露头形态特征该区的K1和K2新地层分布在图区的东南和北东及北部的山顶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K1和K2为水平岩层。
出露的D2、C1、C2、C3、P1、P2老地层分布在图区的中部及凌河的两岸岸坡上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现不同的交截关系应为倾斜岩层。
根据“V”字形法则在凌河的北岸岸坡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表明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同—即岩层向南倾斜倾角大于坡角。
在凌河的南岸岸坡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而地层界线的弯曲度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小表明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反—即岩层向南倾斜。
⒋根据地层出露和分布特征及岩层产状该区的下石炭统C1与中泥盆统D2之间的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下白垩统K1与下伏老地层D2、C1、C2、C3、P1、P2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⒌该区的地质构造比较简单K1和K2为水平岩层D2、C1、C2、C3、P1、P2为倾斜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