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建筑能耗数据现状和能耗统计问题分析_谷立静

我国建筑能耗数据现状和能耗统计问题分析_谷立静

我国建筑能耗数据现状和能耗统计问题分析谷立静,郁 聪(能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摘要:“十二五”节能工作的重点将进一步转向建筑领域,而深化建筑节能工作需要建筑能耗数据的有力支撑。

通过调研我国建筑能耗数据现状,发现尚未有权威的能够满足建筑节能分析需要的能耗数据,现有的能源消费统计方法也制约了建筑能耗统计数据的科学获得。

本文回顾了当前建筑能耗数据的主要获得方法,分析了建筑能耗统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建筑能耗统计的初步建议。

关键词:建筑能耗数据;建筑能耗统计;建筑节能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11)02-0038-04doi:10.3969/ j.issn.1003-2355.2011.02.008Abstract: The emphasi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work in the “12th Five-Year” period will further turn to building field. To promot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work needs powerful support of building energy use data.By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se data in China,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had not been authoritative data to meet the demand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analysis and the existing energy use statis-tics method had hindered the scientific acquirement of these data. In this paper, it reviews the current main methods to obtain building energy use data,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building energy use statistics.Finally, it puts forward preliminary suggestions of improving building energy use statistics.Key words: Building energy use data; Building energy use statistic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收稿日期:2011-01-06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基础课题《中国建筑能耗的宏观统计方法及实证研究》的支持。

作者简介:谷立静(1982-),女,博士,从事节能减排领域的政策、规划等相关研究工作。

1 建筑能耗统计的意义建筑能耗指建筑物内各种用能系统和设备的运行能耗,主要包括采暖、空调、照明、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热水供应、炊事、电梯、通风等能耗。

建筑能耗几乎涉及所有能源品种。

通常所说的建筑能耗仅指非生产性建筑的能耗,即民用建筑能耗。

依据建筑功能,民用建筑可以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

公共建筑又包括办公楼、商场、宾馆、医院、体育馆、影院、火车站、航站楼等多种。

气候、建筑功能、建筑设计、使用者行为等,都可以影响建筑的能耗。

无论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还是从应对气候变化来说,节能减排是必然选择。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尽管工业能耗还在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中占较大比例,但建筑、交通能耗快速增长态势已经明显。

“十二五”节能工作的重点将进一步转向建筑、交通领域。

能耗数据是节能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无论分析节能潜力、制定节能目标,还是落实节能责任,分解节能目标,抑或测算碳排放、开展节能量考核和交易,都必须以能耗数据为依据。

就建筑领域而言,要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建筑节能,不仅需要掌握全国和地方的建筑能耗总量数据,还需要了解更详细的分类能耗数据,如不同类型建筑的能耗、不同能源品种在建筑中的消耗和不同终端用途的能耗数据等。

2 我国建筑能耗数据现状关于全国建筑能耗总量,我国尚没有现成的数据,但是一些学者和机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测算。

清华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建立了通过能耗强度和数量进行自下而上计算、并由统计数据进行宏观验证的中国建筑能耗模型。

应用该模型,得出2006年我国建筑总商品能源消耗为5.63亿tce(发电煤耗法),占当年全社会一次能源消耗的23.1%[1]。

王庆一教授按国际通行的能源平衡定义和计算方法,参考相关行业统计、专项调研、专家咨询、研究资料,调整我国统计年鉴中的综合能源平衡表,得出2006年我国建筑终端能耗(即民用、商用部门能耗)为3.7亿tce(热电当量法),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1.7%[2]。

龙惟定教授通过分析我国能源统计数据,并比较我国与美国和日本的产业结构差异,提出我国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大致应在20%左右,2003年我国建筑能耗约为3.3亿tce[3]。

建设部根据建筑保有量、建筑地区气候差别及相关节能标准推算,认为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到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5%[4,5]。

国际能源署(IEA)测算指出,2005年中国最终能源消费中,居民生活能耗占30%左右,为4.8亿tce(其中66%为生物质能),服务部门能耗占4%[6]。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测算表明,2003年中国建筑部门消耗约1.9亿tce,占全国终端能耗的16%[7]。

可见,关于我国建筑总能耗,各研究的测算方法不同,得到的结论不完全一致,目前尚没有权威的说法。

地方的建筑能耗数据大多来自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

如:张蓓红等以建筑能耗实际抽样调查统计分析与现行能源统计模式调整测算2种方法对上海建筑能耗进行了分析研究[8];张洋等将严寒地区建筑能耗简化为建筑采暖能耗和建筑电耗2部分,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照此方法得到2005年沈阳市建筑能耗[9];林学山等采用能源平衡表调整的方法,计算了重庆市2003~2006年的建筑能耗[10]。

由于这些数据主要来自科研机构的研究,受科研能力、人力、经费等因素的制约,仅在科研实力较强的城市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且数据仅限于某些年份,研究的范围也很难覆盖到更大的行政区域。

按建筑类型、按终端用途和按能源品种细分的建筑能耗研究相对较多,如单体建筑能耗的模拟、测试,建筑某用能系统的能耗分析,建筑内能耗分配情况研究,某小区建筑能耗的调研,某地区某类建筑能耗特点研究及能耗总量测算,等等。

这些微观研究多为学术科研需求服务,对地区乃至全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不具备通用性,指导意义非常有限。

综上所述,我国现有的建筑能耗数据无法满足节能目标分解、节能潜力测算、节能量考核等节能工作的需要。

由于缺少能耗数据的支撑,建筑节能工作缺乏有效的抓手,也难以评估建筑节能取得的实际成效,影响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由此可见,我国“十二五”以及未来不断深化的节能工作,迫切需要加强建筑能耗的统计。

3 我国建筑能耗统计的问题分析要支撑全国建筑节能工作,需要覆盖各级行政区域的全面、系统的建筑能耗数据。

这种数据的获得完全依靠微观的实测或依靠科研单位的调研和测算是很困难的,最好是依靠统计部门的力量,采用统计调查的方法来实现。

国外的建筑能耗数据大多采用这种方法获得。

如美国的建筑能耗数据来自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的统计机构——EIA组织的商业建筑能耗调查和居住建筑能耗调查[11];韩国的建筑能耗数据来自每3年进行一次的终端用能普查,其中包括建筑能耗调查[12]。

建筑能耗统计是能源消费统计的一部分,通常可以结合能源统计工作来进行。

目前国际惯例通常将终端能源消费分为工业、建筑、交通3大部门,有时建筑部门被分为商用(或商业)和民用(或居住)。

绝大部分IEA国家采用这种部门划分方法,所以在其能耗统计年鉴(或数据手册)中可以方便地找到建筑部门的能耗数据。

但我国的统计工作,一直是以经济活动来划分的,分为一产、二产、三产和生活四大部门,对终端能源消费仅统计品种和数量,不分具体用途。

因此,建筑能耗被分散统计到各个部门当中。

具体情况为:生活部门能源消费中大部分属于建筑能耗,但同时又包括私家车等交通工具的交通用能;三产中的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其他图1 建筑能耗系统示意图部门的能源消费也大多属于建筑能耗,但同时又包括公务车等交通工具的交通用能;三产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的能源消费绝大部分属于交通运输能耗,但是只涵盖营运交通部分,同时又包括火车站、航站楼等交通场站的建筑能耗;工业能源消费中包括企业机关(厂部、企业管理办公楼)消费的能源,以及企业附属的非独立核算的、非生产经营性服务单位,如科研单位、招待所、学校、医院、食堂、托儿所等消费的能源,而这些能耗大多属于建筑能耗,工业能耗还包括企业附属的非工业、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单位,如施工单位、农场、车队等消费的能源,这些严格讲也不属于工业能耗;此外,农林牧副渔业能源消费中一些经营管理设施的能耗也属于建筑能耗。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能源统计方式不能直接给出建筑能耗情况。

也有一些学者尝试通过调整能源平衡表来分析得到我国的建筑能耗。

方法是将三产和生活部门中用于交通的能耗扣除,再将剩余能耗相加即得到建筑能耗。

交通能耗的扣除方法各研究略有不同,有的简单按照一定比例扣除相关能源品种用于交通的部分[2];也有的根据各类交通工具保有量和车辆平均油耗估算交通用能[8]。

也有一些研究将能源平衡表宏观测算结果与基于微观调查统计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清华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在通过宏观统计数据对微观测算结果验证时发现,城乡采暖、炊事、生活热水用煤量比平衡表数据大很多,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各类小煤窑的煤炭通过非商品流通渠道进入了终端消费领域,这部分能耗大约为1亿tce[1]。

同样,王庆一在通过能源平衡表进行分析时,也特别指出煤炭消费量(用于采暖、炊事和热水)的统计数据偏低,因此根据相关调研报告重新估算了煤炭消费量,结果比平衡表数据也多出约1亿tce[2]。

经过调研,笔者分析认为,建筑煤炭消耗量统计不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非法煤炭生产者通过非商品流通渠道将煤炭销售给用户,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另一方面,北方城镇采暖地区小区锅炉房供热耗煤量的统计不完全,很多规模较小或缺少计量设备的锅炉房未被统计。

除此之外,我国能源统计还存在其他导致数据质量不高的因素。

朱虹指出,目前的能源消费统计,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直接的调查资料,规模以下工业和工业部门之外的部门,除电力有直接的消费统计资料外,其余能源品种均参考各部门、各行业有关信息和城调、农调两队的抽样调查资料并采用不同方法测算得到[13],且不同地区的测算方法不尽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