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一种多吸盘爬壁机器人原型的研制
一种多吸盘爬壁机器人原型的研制
— — 墙壁对第# 组吸盘的法向支撑力 (垂直于墙面) , , …, " # $! #— ; % — — 作用在第# 组吸盘上的真空吸力, , …, ; % # $! % #— — — 墙壁作用在第# 吸盘上的摩擦力, , …, ; # $! % & #— — — — 作用在机器人上的重力 (包括外设) ; ’ — — 相邻两组吸盘之间的距离; (— — — 机器人的等效重心到玻璃幕墙的距离。 )—
第& )卷第/期 & )). 年 / 月
机
械
设
计
W % Y 0 3 , Z% VB , 5 F 2 3 4A 4 " 2 G 3
C 6 ; ’ & ) 3 6 ’ / , 8 ’ & )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器人大体上分为三类: 真空吸附型 、 磁力吸附型 和推 [ ] ! 。现阶段应用最多的就是真空吸附型爬壁机器人, 这种 力型 [ , , ] ! & + 类型的机器人又分为单吸盘爬壁机器人 和多吸盘机器人, [ ] & 前者如 哈 工 大 王 炎 教 授 主 持 研 制 的 清 洗 机 器 人 ; 后者如
表面检测和清洁等工作对于高层建筑物或大型结构的安 全使用和寿命非常必要, 而传统的吊篮人工操作方式既危险, 劳动强度又高, 在世人对生命越来越尊重、 对生活质量追求越 来越高的同时, 在过去的& 科研人员研制了多种类型 )多年中, 的爬壁机器人, 希望借此能将人从危险和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 来。目前为止, 根据机器人吸附在工作墙面上的方式, 爬壁机
万方数据
图!
导向凸轮机构
( ’ !& 5 . $&动 $ " &动 , &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许负载, 它可能从工作墙面上滑下或倾翻, 因此, 安全性分析对 爬壁机器人十分重要。 " ! ! 安全吸附的条件 为了确定 * 分析机器 + , . / 0 1 4 的负载能力和安全性能, 23 人所受的力。 当机器人吸附在墙壁表面 (这里以玻璃幕墙为例 分析) 上时, 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各符号意义如下:
一种多吸盘爬壁机器人原型的研制
&, 孟宪超!, 王祖温!, 包钢!, 邵浩& "#$ " %
(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电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 ; ! ’ ( ) ) ) ! & ’香港城市大学)
!
摘要: 介绍了一种仿坦克的爬壁机器人原型设计, 该机器人新颖之处在于采用多个吸盘组成的吸附机构和单链条爬 行及转向机构, 它可以在玻璃幕墙和船壳等墙面上连续爬行, 并有一定的越障能力。主要阐述了爬壁机器人关键结构的 设计、 安全性分析、 转弯技术和越障实现的设计思想, 并简要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爬壁; 爬行机器人; 吸盘; 链条 中图分类号: $ *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行走机构模仿坦克履带结构。 坦克采用双履带行走和转 向, 对于爬壁机器人, 爬行中底部的履带要通过吸盘吸附在工 作面上, 如果采用双履带, 机器人转向理论上不易实现, 因此决 定采用单履带模式。 在一封闭链条上安装吸盘形成一条行走履 带, 通过前后两个直径为 ! 来支撑驱动履带, 并 & &D D 的链轮, 象坦克一样, 在链轮上方设置支撑张紧轮。 前轮用来控制爬行 的方向, 一个双作用气缸用来控制前轮转向, 后轮用于驱动爬 行, 由一交流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构来驱动, 减速机构的核心 是一谐波减速器 ( ) , 电机选的是三菱的交流伺服电机 !’! & : (F ) , 体积小, 单位体积功率大。 电机驱动后轮驱使 5-# G " ! & 1 机器人向前运动, 当转向气缸驱动前轮偏转一定角度, 前部链 条会随之转动一定的角度, 因而, 机器人会改变其前进方向, 所 以, 链条具有一定的柔性对系统的转向很重要, 链条的每一关 节可偏转& 转向的实现问题在下面进一步探讨。 & + (。
!
系统概况和关键结构
5 ; < = > 7 6 ? 2 C 能够在地面和垂直的玻璃幕墙等工作面上爬 行, 主要由行走及转向机构、 吸附机构、 吸盘组导向和提升装置 以及控制系统组成, 主要部件如图 ! 所示。 该机器人长约 @ & ) 宽. 高约. 重约& 。 D D、 @ )D D、 @ )D D、 )E 9 ! & ! 行走机构 , ? I < J < J < K K L 6 >= > = ; K L KN = K O = J J L < P6 8 ?8 6 >? I << R < J L D < > ? ? I 8 K 9 M Q Q ? I <6 ? L D 8 DQ = J = D < ? < J K6 S; < = SQ < < ; L > 6 D 6 > < > ?N < J <S 6 8 > P Q 9O Q , J = L P ; = > P< S S < O ? L T < ; ’ $ I J 6 8 I= K K < D 7 ; S ? I <N I 6 ; <D = O I L > < Q M M 9 M6 , K L D 8 ; = ? L 6 >= > = ; K L K= > P D 6 P L S L O = ? L 6 > 8 6 >? I << R < J L D < > ? ? I < M Q Q P L L ? L U < PD P 6 < ;6 SQ J 6 P 8 O ?; < T < ; < P; < = SQ < < ; L > S SD = O I L > <N = K 9 96
0 6 7 8 2 2: , 5 ; < = > 7 6 ? 2@ 等。 0 % 1 2 3 " * 4 5( , 9 在过去几年中, 香港城市大学智能设计、 制造及控制中心 (5 和内地大学合作, 致力于爬壁服务机器人的研制, 开 2 A ,B)
[ ] @ , 该机器人由平移机 始研制了一种笛卡尔坐标式爬壁机器人
图# $ % & ’ ( ) * + , ! 受力示意图
当机器人在玻璃幕墙上爬行时, 两种危险的情况可能发 生: 一种它可能从墙面上滑下;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最上方接触 的吸盘由于受倾翻力矩太大脱离墙面, 引起机器人的倾翻。 设 计中, 机器人的机构受力应满足避免下滑和避免倾翻两个条 件, 为了简化, 这里只考虑了静态吸附情况。 ( ) 为了避免机器人从墙面上滑下, 根据摩擦力的特性, 同 ! 样工况下, 最大静摩擦力要大于滑动摩擦力, 所以有:
; 修订日期: ! 收稿日期: & ) ) & ) @ & ) & ) ) . ) & & ! 基金项目: 香港政府工程研究基金 (5 ) 和科技创新署科技创新基金 ( ) 共同资助项目。 4 0 G" H ) + ) + ) @ 2 " V " H . ( ) ) ) :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 孟宪超 ( ) , 男, 山东青岛人, 助理研究员, 博士研究生, 专业方向: 机器人机构及控制技术。 ! H @ ! -
框架 & 气源 . 转向气缸 + 前轮 ( 链条 : 导向凸轮 @ ! & & & & & & & 伺服电机 ) 谐波减速器 / 吸盘 H 导向滚轮 ! 后轮 (驱动轮) & & ) & 图! " # $ % & ’ ( ) * ! 的构成图
"""""""""""""""""""""""""""""""""""""""""""""""""
[ ]
[ ]
[ ]
构和吸附装置构成, 通过 ! 轴和" 轴的交替移动, 配合两轴上 对应的吸盘# 实现机器人本体的移动, 该 $ 和# % 相应交替吸附, 机器人稳定性好, 但由于机构所限, 移动不是连续的。 为了提高 工作效率, 受坦克履带爬行方式的启发, 继而研制了这种可以 连续爬行的多吸盘单链爬壁机器人 5 该机器人的 ; < = > 7 6 ?-2 C, 优点是能够跨越一定的障碍, 并且能够连续爬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