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说课稿

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信息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我省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3课的内容。

这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会创建和制作文字幻灯片,对ppt软件有了一定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学习在PowerPoint 2003中制作出图文并茂的幻灯片的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ppt将经历由初步感知到体验的过程升华。

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依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及自选图形,调整图片大小与位置,设置自选图形格式。

(2)会将图片设置为幻灯片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让学生经历几种方式制作图文并茂幻灯片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在制作出合适美观的幻灯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审美情操。

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引导学生用评价来考察学习状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是:掌握几种方式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教学难点是:设置图片为幻灯片的背景
二、教法、学法分析
(接下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上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主张思想较独立,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

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联系学生的生活采用“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
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的主导作用。

(二)学法分析
有效的信息技术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力,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

让他们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会新知识,应用新知识。

二、教学过程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预计5分钟)
首先○1师生谈话交流:我们的家乡都有哪些美景?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家乡有
代表性的美景。

在学生欣赏照片时,我提出要求,今天老师要让同学们当
一回小导演,用我们的智慧导演出一部宣传我们家乡的ppt作品,让更多
的人看到我们家乡的美景,你们愿意吗?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制作之前我给同学们两个作品欣赏一下,展示两个作品:一个是纯文字的介绍;一个图文并茂的介绍。

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图
文并茂的幻灯片更加生动形象,让人耳目一新。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交流、照片欣赏,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作品对比的方式,自然的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达到课使趣生的效果。

(第二个环节)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预计13分钟)
1、学插入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
探索是信息技术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

掌握几种方式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是本节课的重点。

我把本节课化为四个任务。

在每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我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开始,先把事先准备好的范例教学的文字和图片发给学生,然后课件展示这前三个小任务,
出示任务一:在第一张幻灯片中,插入“衣锦坊”的图片
出示任务二:在第一张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衣锦坊”
出示任务三:在第二张幻灯片中,插入自选图形,“星与旗帜”中的“横卷形”在学生操作前,我先让学生通过观看短片回忆:在word中我们都学过插入图片、艺术字及自选图形的方法,告诉学生幻灯片操作方法类似,可以自己探究,也可以边看书本14-16页。

放手让学生开始动手尝试完成这三个任务,针对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精简性的点评和鼓励性的评价,鼓励完成出色的学生当小老师做上台演示,为下面的操作打好基础。

2、设置图片为幻灯片背景
接下来,是第四个稍有难度的任务,我是这样引入的:
刚才老师巡视了一下,觉得你们这些小导演的基础很扎实,看来一个个都是电脑小高手。

接下来老师要提高难度了,你们敢不敢挑战?那就请各小组一起来挑战吧
展示任务四:怎么设置图片来做幻灯片背景呢?
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汇报演示。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操作,从反馈中我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个环节,我设置为)
(三) 合作学习释疑解难(预计5分钟)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很强,对新事物会有很多疑问,因此我让学生自由发问所碰到的问题,由此来了解他们在认知中的疑点,及时给予解答,这样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估计学生会提出的一些问题:
1、艺术字里的文字打错了,除了直接删除,还有其它更改的方式吗?
2、图片太暗了,有什么办法变亮?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会先让其他学生帮忙思考一下,一起来找到解决的方法,我会重点讲解工具栏的使用。

(四) 实践创作展示评价(预计15分钟)
“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把所学的知识综合性的再创造是我们的目的。

”因此,在学生学习了新知识以后,立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所以我给学生最后任务:
打开文件夹中的“我的家乡(设计篇)”文件,完成如下的任务:
1、插入本组图片中的一两张图片;
2、根据图片设计艺术字标题;
3、用一句话简介图片中的景或物;
4、利用工具栏给图片及艺术字化妆。

“新课程强调尊重和赞赏,在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差异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肯定他们的细微进步”完成作品后,展示个别学生的作品,并请学生谈创作过程,学生进行互评,教师及时给与鼓励。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将自己探索到的、通过学习得到的知识,主动的运用到新问题的解决上,让学生巩固新知识。

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互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及时的反馈以促使学生改进学习,评价应重在表扬鼓励,不管做得怎样,也要让学生感到成功,激发他们再次创作的兴趣。

(五)梳理总结拓展延伸(预计2分钟)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因此我引用书本的活动评价表,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这节课掌握得知识进行了解
课堂上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不应是终点,而应该是认识的开始,作为老师应要引导学生将活动延伸至课外。

所以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录制成影片,发布在我们班的QQ共享文件里,在课外,同学们和父母一起可以观看,进行再次的创作。

教学反思
设计好一节,我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再修改:
1、是否授之以渔
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尝试,并积极引导学生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形成良好的信息处理习惯,形成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是否注重实用
学习的内容与生活有关,实用性强,学生兴趣会更浓。

3、学生是否能够自主探究
信息技术课堂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要勤于动手,敢于创新,作为老师我要经常反思,自己是否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

学生能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经常的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学。

石狮市青莲小学林彩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