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数学九年级上册 旋转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数学九年级上册 旋转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②当点 M 在线段 OA 上,点 N 在 AB 上时,如图:
∵点 P 在线段 AC 上,则点 P 为(1,m),
∵点 A' 与点 A 关于 MN 对称,则点 A' 的坐标为(1,2m - 3),
∴ A' P 3 m, A'C (2m 3) 1 2m 8 ,
3
3
设直接 OA 为 y ax ,直线 AB 为 y kx b ,
分别把点 A,点 B 代入计算,得
直接 OA 为 y 3x ;直线 AB 为 y 2x 5 ,
令 y m,
则点 M 的横坐标为 m ,点 N 的横坐标为 m 5 ,
3
2
∴ MN m 5 m 5 5 m ; 2 3 2 6
∵ SA'MN
1 2
MN
•
A'P
1 •(5 22
5 6
m) • (3 m)
(3)如图 3,点 E,F 为线段 BC 上两点,且∠CAF=∠EAF=∠BAE,点 M 是线段 AF 上一
个动点,点 N 是线段 AC 上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 M,N,使 CM+NM 的值最小,若存在,
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36;(2)详见解析;(3)存在,最小值为 3. 【解析】 【分析】 (1)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 AD=2BC=12,根据三角形的面 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2)如图 2,过 Q 作 QH⊥CA 交 CA 的延长线于 H,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PQ =PB,∠BPQ=90°,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PH=BC,QH=CP,求得 CP=AH,得到 ∠HAQ=45°,于是得到∠BAQ=180°﹣45°﹣45°=90°,即可得到结论; (3)根据已知条件得到∠CAF=∠EAF=∠BAE=15°,求得∠EAC=30°,如图 3,作点 C 关 于 AF 的对称点 D,过 D 作 DN⊥AC 于 N 交 AF 于 M,则此时,CM+NM 的值最小,且最小 值=DN,求得 AD=AC=6,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2.在△ABC 中,∠C=90°,AC=BC=6.
(1)如图 1,若将线段 AB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 90°得到线段 BD,连接 AD,则△ABD 的面积
为
.
(2)如图 2,点 P 为 CA 延长线上一个动点,连接 BP,以 P 为直角顶点,BP 为直角边作
等腰直角△BPQ,连接 AQ,求证:AB⊥AQ;
把 y m代入 y 1 x ,则 x 3m,
3
∴ MN m 5 3m 5 m 5 , A'C 1 (2m 3) 8 2m ,
2
22
3
3
∴ SA'MN
1 2
MN
• A'P
1 •(5 m 22
5) • (3 m) 5 m2
2
4
5 m 15 , 24
SOA ' B
1 2
∴点 B 的坐标为(3, 1),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a(x 1)2 3 ,
把点 B 代入,得
a(3 1)2 3 1, ∴ a 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x 1)2 3 ,
即 y x2 2x 2 ; (2)①∵P 是线段 AC 上一动点,
∴m3, ∵当 AMN 在 OAB 内部时, 当点 A' 恰好与点 C 重合时,如图:
数学九年级上册 旋转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 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O 为坐标原点,抛物线 y ax2 bx c 的顶点是 A(1,3),将 OA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90 后得到 OB,点 B 恰好在抛物线上,OB 与抛物线的
对称轴交于点 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P 是线段 AC 上一动点,且不与点 A,C 重合,过点 P 作平行于 x 轴的直线,与
OAB 的边分别交于 M,N 两点,将 AMN 以直线 MN 为对称轴翻折,得到 AMN .
设点 P 的纵坐标为 m.
①当 AMN 在 OAB 内部时,求 m 的取值范围;
②是否存在点 P,使 SAMN
5 12
m2
5 2
m 15 4
;
SOA ' B
1 2
•
A'C
•3
3 2
• (2m
8) 3
3m
4
;
又∵ SAMN
5 6
SOA'B ,
∴ 5 m2 5 m 15 5 (3m 4) , 12 2 4 6
解得: m 6 19 或 m 6 19 (舍去);
当点 M 在边 OB 上,点 N 在边 AB 上时,如图:
•
A'C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2
• (8 3
2m)
4 3m
,
∵ SAMN
5 6
SOA'B
,
∴ 5 m2 5 m 15 5 (4 3m) , 4 2 46
解得: m 6 39 或 m 6 39 (舍去);
3
3
综合上述,m 的值为: m 6 19 或 m 6 39 . 3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一次函数、图形的旋转、解一元二次方程、全等 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性质,正确得 到点 P 的位置.注意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解题.
∵点 B 为(3, 1), ∴直线 OB 的解析式为 y 1 x ,
3 令 x 1,则 y 1 ,
3 ∴点 C 的坐标为(1, 1 ),
3 ∴AC= 3 ( 1) 10 ,
33
∵P 为 AC 的中点,
∴AP= 1 10 5 , 23 3
∴m 3 5 4 , 33
∴m 的取值范围是 4 m 3 ; 3
5 6
SOA'B
,若存在,求出满足
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答案】 1 y x2 2x 2 ;(2)① 4 m 3 ;②存在,满足 m 的值为 6 19 或
3
6 39 . 3
【解析】
【分析】
(1)作 AD⊥y 轴于点 D,作 BE⊥x 轴于点 E,然后证明△AOD≌△BOE,则 AD=BE, OD=OE,即可得到点 B 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解析式; (2)①由点 P 为线段 AC 上的动点,则讨论动点的位置是解题的突破口,有点 P 与点 A 重 合时;点 P 与点 C 重合时,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②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当点 M 在线段 OA 上,点 N 在 AB 上时;当点 M 在线段 OB 上,点 N 在 AB 上时;先求出直线 OA 和直线 AB 的解析式,然后利用 m 的式子 表示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 m 的值. 【详解】
解:(1)如图:作 AD⊥y 轴于点 D,作 BE⊥x 轴于点 E,
∴∠ADO=∠BEO=90°,
∵将 OA 绕点 O 逆时针旋转 90 后得到 OB,
∴OA=OB,∠AOB=90°, ∴∠AOD+∠AOE=∠BOE+∠AOE=90°, ∴∠AOD=∠BOE, ∴△AOD≌△BOE, ∴AD=BE,OD=OE, ∵顶点 A 为(1,3), ∴AD=BE=1,OD=O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