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美术欣赏论文

民间美术欣赏论文

学号:12020510102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美术欣赏完成人:常美玲班级:2012-01学制: 4 年专业:动画指导教师:崔丛丛目录摘要 (1)0 引言 (1)1木版年画的本质 (1)2 发展渊源 (1)3 流派风格 (2)3.1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 (2)3.2 平阳木版年画——中国雕版印刷的“活化石” (3)3 3 广东佛山木版年画——门画为主,富于南方风情 (3)3.4 苏州桃花坞年画——“姑苏版”、“南桃北柳”之“南桃” (3)3.5 天津杨柳青年画——“南桃北柳”之“北柳” (4)3.6 绵竹年画——年画四大家之一 (4)3.7 潍坊杨家埠年画——北方年画代表 (5)4 艺术价值 (5)5 结语 (5)参考文献 (6)Abstract (6)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美术欣赏作者:常美玲指导老师:崔丛丛摘要: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传统民间木版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隶属于版画的范畴。

年画在很长时期以来,一直就是民间所创造、所喜爱的美术作品。

关键词:年画;民俗;传统;民间艺术木版年画是一种集绘画、雕刻、印刷于一体的中国民间艺术。

在我国灿如繁星的民间美术中,它仍是最动人夺目的一颗。

以下作者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一传统民间艺术进行介绍说明:1 木版年画的本质木版年画是以木版画形式制作的年画,用木版雕刻印刷画的轮廓,再由人工或套版上色。

传统的木版年画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多用大红大绿大黄,且以原色为主,少用复色,表现的场面热闹。

内容上可以为喜庆吉祥,避邪厌胜二大类。

过年时普通人家买这种廉价的画装饰房屋——旧时候,每当春节来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堂房、卧室、窗旁,门上以及灶前,院内的神龛上,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既用以创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借以祈求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

所以,木版年画不是单纯的艺术。

在民间的生活中,它更是一种风俗的需要,是年俗的方式与载体。

当浓厚的人文精神与年心理注入其间,年画自然也就不是一般意义的绘画了。

2 发展渊源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年画产生的确切年代尚有待考证,目前所知它与上古时期的年节活动有密切的关联性[1]。

木板年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汉代驱邪的神荼和郁垒[2];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它的出现与雕版印刷密切相关。

我国的雕版印刷兴于唐,盛于宋。

唐代有“门神”钟馗[3]。

在宋代,逢到岁时,以木版印刷的神灵乞求平安的习俗已出现。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木版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位古代著名的美女,又名“四美图”,是迄今发现的最早也是最完整的一幅年画实物,出自平阳(今临汾),堪称中国雕版印刷的“活化石”。

但是,更完备的张贴年画的风俗真正形成应是明末清初,尤其是康乾盛世,中国民间雕版年画创作进入了极为繁荣的时期,并形成了各种流派。

3 流派风格民间木版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

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3.1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

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年画都受其影响。

它用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

朱仙镇木版年画以传统技法构图,画面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朱仙镇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4]两位武将为主。

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

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

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鲁迅先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

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

3.2 平阳木版年画——中国雕版印刷的“活化石”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木版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一幅年画实物就出自山西平阳(今临汾)。

平阳木版年画在明末清初达到极盛,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雕版印刷的“活化石”。

平阳木版年画的刻印者,大都是农民,他们平常务农,闲暇时创制年画销售,成为一种副业。

平阳木版年画的题材大都是以民情风俗、神话传说、花卉人物、鱼虫鸟兽为内容的。

平阳木版年画,不受自然现象、客观文物的约束,而是采用集中概括、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运用注重人物传神、象征寓意的手法,力求使画面完整、造型夸张、形象生动、主题突出、装饰性强。

在色彩运用上不受自然光色的局限,注重色彩的对比,艳丽、明快,给人以豪放、健康、洒脱的感觉。

3.3 广东佛山木版年画——门画为主,富于南方风情佛山年画以门画为主,可分为工笔、意笔、木版套印、木版印线手绘等。

具有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强烈、线条朴拙浑厚、粗犷简洁、极富装饰的独特风格,富于南方风情。

其用色以大红、朱红(丹色)、黄、绿为主,特别以填丹为佛山门画所特有(即以丹色作底色),可耐日晒雨淋而不变色。

佛山木版门画内容丰富,根据不同省份和地区、地域特点、习俗和喜好而印制题材和颜色各别的门画。

民众则按大门、房门等不同地方而张贴不同类型题材的门画,抒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3.4 苏州桃花坞年画——“姑苏版”、“南桃北柳”之“南桃”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

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

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

在艺术风格上,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故数百年来一直畅销于海内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

桃花坞的年画,最时兴的除了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外,还有滑稽年画和常识年画。

前者如:“老鼠娶亲”、“五鬼闹判”、“六童闹弥陀”、“怕老婆”等,皆寓有讽刺意味。

后者如:“十二生肖”、“百鸟图”、“五伦图”、“西湖十八景”、“岁寒三友”等,皆足供人查考和欣赏的。

它也侧重戏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孔雀东南飞、西厢记、秋江、贾宝玉与林黛玉等,都出自名画家手笔,绝非俗不可耐。

3.5 天津杨柳青年画——“南桃北柳”之“北柳”天津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约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

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

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

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

年画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美女及胖娃娃等。

在艺术风格上,杨柳青年画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在人物的头部、脸部等重要部位,多以金色晕染,自成一格。

3.6 绵竹年画——年画四大家之一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

有两种原因可能是绵竹年画发达的原动力:其一是绵竹曾经出现过大量民间画工,他们应聘到四川各地从事建筑的装饰、彩绘和寺院的雕塑、壁画等工作。

这些画工有一定的绘画造诣,当他们回到故乡闲居的时候,偶尔技痒,便成了年画的制作家。

二是绵竹的造纸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年画印刷就地取材,份量充足而成本殊轻,该县拥有一种特产粉尖纸,可以较长时期保持鲜艳色彩而不褪。

四川绵竹年画以雕版艺术精湛、艺术情调高昂著称。

其形式多样,有门画、斗方、画条等种类。

造型质朴简练,填色鲜艳悦目。

3.7 潍坊杨家埠年画——北方年画代表杨家埠年画是潍坊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多少年来。

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群众。

它取材于民间生,而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表达的内容加以高度概括和形象地夸张。

它利用我国传统的勾线技法,构图对称饮满,线条粗犷,色泽明快,以红、绿、蓝、黄为主,对比强烈,主题突出。

画中人物质朴大方,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体裁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

想象丰富。

神荼郁垒、秦琼、钟馗等门神肖像,反映了农民寄希望于门神的保护,期求合家安乐,《鹿鹤(六合)同春》、《老寿星》、《猫(耄)蝶(耋)戏牡丹》。

反映了人们希图长寿健康的意愿,《金鱼(玉)满堂》、《摇钱树》、《聚宝盆》等。

表达了人们发财致富的愿望,《男十忙》、《女十忙》等则是把男子,妇女在十个节气中的活动,概括到一个画面上,表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热爱生活的场面。

有的年画还寄托着人们肖灾祛祸、安居乐业的。

总之,杨家埠木板年画表达了农民们生动复杂的生活理想和愿望。

4 艺术价值木版年画的艺术价值是由其性质和制作工艺而形成的。

它在新年张贴、悬挂,所以题材多以吉祥喜庆为主,如丰收、富贵、长寿、婚姻美满、万事如意等。

在艺术上,则表现为色彩鲜明,气氛热闹,多用大红、桃红、粉紫、品绿、佛青等色,对比强烈。

另一方面,由于刻版印刷,不容多留空隙,以免印刷时渍染画面,所以构图势必均匀而饱满,略无空白之地,这也增强了木版年画热闹、欢快的气氛,和文人画清幽落寞迥然不同。

更重要的是,木版年画服务对象主要是劳动人民,它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也反映了时代生活的变迁,因而也是研究民俗学、民间文学、中国近代史的可贵资料。

5 结语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现象和文化遗产,木版年画在历史上是有永恒价值的,如今木版年画已流播十几个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