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堂PPT)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堂PPT)
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 洗手 是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皮
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 卫生手消毒 指用消毒剂(主要指速干手消毒剂)
揉搓手,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 外科手消毒 指术前医务人员使用外科手消毒剂,
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2020/4/8
26
哪些情况下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12
(4)压力蒸汽灭菌法:
➢ 利用高压下的高温饱和蒸汽杀灭所有微生物及 其芽孢,灭菌效果可靠,是物理灭菌法中最有 效的方法。当压力在103—137kPa(15—20磅/ 平方时),温度达121—126℃时,15—30min即 可达到灭菌效果。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 潮湿的物品。如各种类器械、敷料、搪瓷、橡 胶、玻璃制品及溶液等的灭菌。
➢ (5)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以 免药物刺激人体组织。
2020/4/8
20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 (1)浸泡法(immersion):将物品浸没于消毒液中,在 标准的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 (2)喷雾法(nebulization):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消毒剂, 使消毒剂呈微粒气雾弥散在空间,在标准的浓度内 达到消毒作用。用于空气和物品表面(如墙壁、地面) 的消毒。
2020/4/8
24
(二)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1、消毒灭菌处理首选物理方法 2、根据医疗用品临床应用危险性选择消毒灭菌
的方法 3、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选择消毒灭菌
的方法 4、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5、严格遵守消毒程序
2020/4/8
25
手卫生的概念
➢ 手卫生 是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总称,包括洗手、卫
一、隔离基本知识
(一)隔离(isolation)是指将传染病人、高度 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 人群接触。对传染病人采取传染源隔离,其目 的是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易感人 群采取保护性隔离。
(二)隔离病区的管理
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020/4/8
35
二、隔离原则
➢ 1、隔离标志明确 ➢ 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符合要求 ➢ 3、分类处理隔离室内用物 ➢ 4、每日消毒隔离室环境 ➢ 5、加强隔离患者心理护理 ➢ 6、严格掌握接触隔离的标准 ➢ 7、注意终末消毒处理
➢ (3)擦拭法(rubbing):用消毒剂擦拭物品的表面,或 皮肤的消毒,在标准的浓度内达到消毒作用。
➢ (4)熏蒸法(fumigation):将消毒剂稀释并加热,使消 毒剂呈气体,在标准的浓度与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 作用。用于室内物品、空气的消毒
2020/4/8
21
常用化学消毒剂
2020/4/8
3.无菌包的使用 包扎和开包法 打开之无菌包有 效期为24小时。
4.铺无菌盘 用无菌巾形成一个无菌区,放置无菌 物品,以供治疗用。有效期为4小时。
5.取用无菌溶液 打开的无菌溶液有效期为24小 时。
6.戴无菌手套 保护无菌物品或操作的无菌效果, 隔离技术中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2020/4/8
34
隔离技术
2020/4/8
11
(3)煮沸消毒法:
➢ 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消毒方法。将水煮沸 (100℃)后经5-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达 到消毒效果。在水中加入1%—2%碳酸氢钠, 沸点可达105℃,除增强杀菌作用外,还有去 污防锈作用。煮沸消毒适用于耐湿、耐高温的 物品,如金属、搪瓷、玻璃、橡胶类等
2020/4/8
➢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 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的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 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020/4/8
6
消毒、灭菌的方法
➢ 物理消毒灭菌法 利用物理因素作用于病原微生物,将之
清除或杀灭。 ➢ 化学消毒灭菌法
采用各种化学消毒物品来清除或杀灭微 生物的方法,所用的化学物品称为化学消毒 剂。
2020/4/8
7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 热力消毒灭菌法 ➢ 光照消毒法 ➢ 电离辐射灭菌法 ➢ 微波消毒灭菌法 ➢ 机械除菌
常用于无保留价值的 污染物品,污染的纸 张、特殊感染(如破伤 风、气性坏疽、绿脓 杆菌感染)的敷料处理, 某些器械或搪瓷类物 品,在急用或无条件 用其他方法灭菌时也 可使用。
2020/4/8
10
(2)干烤法:
➢ 利用特制的烤箱,通电升温后进行灭菌,其 热力传播与穿透主要靠空气对流和介质的传 导,灭菌效果可靠。常用于玻璃、金属、搪 瓷类物品、油脂及各种粉剂等的灭菌。
22
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一)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 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人体接触部位 的不同分类。
➢ 1、高度危险性物品 指穿过皮肤、黏膜二进入 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 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如手术器械、 注射器、血液和血液制品、脏器移植物等。
应采用灭菌的方法处理
2020/4/8
32
二、无菌技术操作目的和原则
目的: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 原则(一)操作环境符合要求
(二)工作人员仪表符合规范
(三)物品放置管理有序
(四)操作过程中体现无菌观念
2020/4/8
33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2.无菌容器的使用 无菌容器用于盛放无菌物品 并保持其处于无菌状态。
2020/4/8
速干手消毒液
15 to 20秒
29
注意事项
➢ 手无可见污物时用速干手消毒液
➢ 手上有可见的污垢、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污 染以及上卫生间后应洗手
➢ 戒指、长指甲和人工指甲会影响手卫生的 效果
➢ 不能戴着手套使用速干手消毒液
2020/4/8
30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能降低30% 的医院感染
2020/4/8
➢ 其效果监测以生物监测最可靠
2020/4/8
13
光照消毒法
(1)日光暴晒法:暴晒6小时,并定时翻动。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最强波段250-270nm,多
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消毒空气时,有效距离 2M,时间30-60分钟;消毒物品表面时,有效距离 25-60CM,时间20-30分钟。消毒适宜温度20-40℃, 湿度40%-60%。使用超过1000小时更换灯管。定期空 气培养,监测效果。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020/4/8
1
感染控制的概念与分类
➢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又称医院获得 性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 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 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 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h后发生的 感染为医院感染
2020/4/8
23
➢ 2、中度危险性物品 指仅和皮肤黏膜接触,不进 入无菌组织内,如体温表、血压计的袖带、压舌 板、消化道内镜、便器。
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 3、低度危险性物品 指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 黏膜,仅直接或间接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 果没有足够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是无危害 的。如口罩、衣被、毛巾等。针对所污染病原微 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2020/4/8
3
感染控制形成的基本条件
➢ 感染源 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
主(人或动物),是导致感染的来源。在医院感染中,主要的感 染源有:已感染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病人自身正常菌群、动 物感染源、医院环境
➢ 传播途径 是指微生物从感染源传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
医院环境中有许多潜在的病源微生物,主要的传播途径有:接 触传播、空气传播、饮水、饮食传播、注射、输液、输血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2020/4/8
8
热力消毒灭菌法
原理: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性,细胞 膜发生改变,酶失去活性,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方法: 干热法(燃烧法、干烤法):空气导热,
传热较慢。 湿热法(煮沸消毒法、压力蒸汽灭菌法)
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 快,穿透力强。
2020/4/8
9
(1)燃烧法:
是一种简单、迅速、 彻底的灭菌法。
2020/4/8
19
化学消毒灭菌剂的使用原则
➢ (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病原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 毒剂。
➢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和使用方 法。易挥发的药物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
➢ (3)消毒物品要先洗净擦干,全部浸没在消毒液内, 并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
➢ (4) 消毒液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因这类物品 可吸附消毒剂降低消毒效力。
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2020/4/8
5
清洁、消毒、灭菌
➢ 1、清洁(cleaning) 清除物品上的一切污秽, 如尘埃、油脂、分泌物等。包括:水洗、机械 去污等。
➢ 2、消毒(disinfection) 用化学、物理、生物 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物体上除细菌芽孢外的各种 病原微生物。
➢ 3、灭菌(sterilization) 清除或杀灭物体上一 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和真菌孢子。
➢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 物的方法。适用于不能用热力消毒灭菌法进行 消毒灭菌的物品,如人体的皮肤、黏膜、排泄 物及周围环境、光学仪器、金属锐器和某些塑 料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