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
❖ 常规A—B工艺处理效果一般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 ❖ A—B工艺比普通活性污泥法节省投资20%,降低运行
费用15%。 ❖ 适合分步建设,首先可建设A段,然后建设B段。 ❖ 产泥量高,有两个污泥回流系统。
整理课件
19
A段的效应、功能与设计参数
❖ 污泥负荷率:2~6 kgBOD5/(kgMLSS·d); ❖ 水力停留时间短:30min; ❖ 污泥龄短:0.3~0.5d; ❖ DO浓度:0.2~0.7mg/L; ❖ BOD去除率:40~ 70%
整理课件
21
B段的效应、功能与设计参数
污泥负荷率:0.15~0.3kgBOD5/(kgMLSS·d); ❖ 水力停留时间短:2~3h; ❖ 污泥龄短:15~20d; ❖ DO浓度:1~2mg/L; ❖ BOD去除率:40~ 70% 功能:生物降解有机物。
整理课件
22
四、膜生物反应器
❖ 利用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进行生物转化,然后用膜 组件分离生物处理产生的污泥的一种特殊反应器。
氧化沟一般呈环形沟渠状,平面多为椭圆形 或圆形,断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沟深取决于曝 气装置,2~6m,国内氧化沟水深一般在3.5~ 5.2m。 ❖ 进出水口位置
污水入流口在缺氧区的始端附近,混合液出 口应在曝气设备的好氧位置,并应设出水溢流堰, 回流污泥入流口应在污水流入位置附近,入流应 设配水井。
❖ 膜生物反应系统构成生物反应器、膜组件和 泵三部分构成。
整理课件
23
膜生物反应器
废水
循环
废水
1
净化水 1
净化水
2
2
剩余污泥
剩余污泥
a (分置式)
b (一体式)
1:生物反应器
2:膜组件
水平轴曝气转刷(转盘) 垂直轴表面曝气器
整理课件
7
3、常用的氧化沟类型
❖ 卡鲁塞尔式(Carrousel)氧化沟 ❖ 奥巴勒(Orbal)氧化沟 ❖ 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 二沉池交替运行的氧化沟
整理课件
8
(1)卡鲁塞尔式(Carrousel)氧化沟
3 2
2
3
5
4
6
1
1 1′ 4
卡罗塞氧化沟系统(一)
整理课件
5
(3)工艺方面的பைடு நூலகம்征
❖ 耐冲击负荷。 ❖ 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 ❖ 污泥龄长,剩余污泥少,污泥性质稳定; ❖ BOD负荷低; ❖ 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管理方便; ❖ 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低,分别比普通活性污泥法低
40~60%和30~50%。
整理课件
6
2、氧化沟的曝气装置
曝气设备作用-供氧、混合防止活性污泥沉淀, 推动混合液循环流动等功能
§5-5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
一、氧化沟 二、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 三、AB法 四、膜生物反应器
整理课件
1
一、氧化沟
1、氧化沟的工作原理与特征 2、氧化沟的曝气装置 3、氧化沟的常用类型 4、氧化沟的构造及主要组成部分
整理课件
2
1、氧化沟的工作原理和特征
(1)构造方面的特征 ❖ 氧化沟的形状及沟深
5
1--污水泵站;1′--回流污泥泵站;2--氧化
3
沟;3--转刷曝气器;4--剩余污泥排放
;5-- 处理水排放;6--二次沉淀池
卡罗塞氧化沟系统(二)
1--来自经过预处理的污水(或不经预处理);
2--氧化沟;3--表面机械曝气器;4--导向隔墙;
整理课件
5--处理水去往二次沉淀池
9
(2)交替工作氧化沟(两沟式)
整理课件
13
二、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法)
SBR工艺流程及工作过程
原废水
间歇曝气
处理水
初次沉淀池
曝气池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艺
整理课件
14
SBR工艺的典型运行工序
污水
Ⅰ污水流入工序 Ⅱ曝气反应工序 Ⅲ沉淀工序
处理水
剩余污泥
Ⅳ排水工序 Ⅴ排泥待机工序
整理课件
15
SBR工艺特点
➢ 工艺简单,调节池容积小或可不设调节池,不设二 次沉淀池,无污泥回流;
➢ 投资省,占地少,运行费用低;
➢ 反应过程基质浓度梯度大,反应推动力大,处理效 果高;
➢ 耐有机负荷和有毒物负荷冲击能力强,运行方式灵 活,静止沉淀,出水水质好;
➢ 厌氧(缺氧)和好氧过程交替发生,泥龄短且活性 高,同时脱氮除磷。
整理课件
16
三、AB法污水处理工艺
❖ 吸附—生物降解工艺
(Adsorption—Biodegration)
整理课件
3
结构及工艺
原污水
转刷曝气器
处理水(去二沉池)
氧化沟平面图
原污水
转刷
二沉池
处理水
表面曝 气器
污泥泵房 回流污泥
干化设备
以氧化沟为生物处理 单元的污水处理流程
整理课件
4
(2)水流混合特征
具有完全混合式特征,同时在某些段内 又具有某些推流式特征。存在着好氧区、缺 氧区、甚至是厌氧区,有利于生物脱氮除磷。
整理课件
10
(3)三沟式
整理课件
11
(4)奥巴勒(Orbal)氧化沟
污水进口
污泥回流
0 12
中央岛
回流污泥
图 21-6 奥巴勒型氧化沟 整理课件
二沉池
12
(5)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1)将二沉池建在氧化沟内,完成曝气-沉淀二个功 能 (2)隔墙、三角形导流板、集水管 (3)机械表曝 (4)占地省,不要污泥回流系统,节省基建费用和运 行费用
1、工艺流程:
预处理
A段
B段
A段:曝气吸附池和中沉池
B段:由曝气池和二沉池
整理课件
17
AB 法工艺流程
格栅
沉沙
A段
吸附
沉淀
市政管网排水
回流污泥
B段
曝气
沉淀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剩余污泥
图 21-25 A-B法工艺流程
整理课件
18
2、AB法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
❖ 不设初沉池,A、B段有独自的污泥回流系统,因此 二段有各自独特的微生物群体,故处理效果稳定。
❖ 利用以物理化学作用为主导的吸附功能。 ❖ 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和具有对pH、
有毒物影响的缓冲击能力。
整理课件
20
❖ 进入A段的污水,是直接从排水管网来的,含有大量 的细菌和微生物群落,与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组 成悬浮物——微生物共存体,具有絮凝性和粘附力, 该共存体再与回流污泥混合后,相互发生絮凝与吸
附,此时,难沉降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得到絮凝、 吸附、粘结后与可沉降的悬浮物一起沉降,使A段的 ηss达到(60~80)%,比初沉池的ηss大有提高。
❖ A段有机物的去除以絮凝、吸附、沉淀为主,同时A 段的活性污泥对一部分可溶性有机物的生物降解, 使A段的ηBOD5=(40~70)%,使整个A—B工艺中以非 微生物降解的途径去除的BOD5量大大提高,∴降低 了运行费用和基建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