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摘要:工程造价对一个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如何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使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建筑造价的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地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
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标制度使工程造价,工程工期的管理体制更趋向合理化、科学化。
工期短、造价低、质量好是人们对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提出的三大基本要求,因此,必须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监控,文章首先讨论了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接着分析了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最后研究了竣工决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因此文章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重要性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cost for a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s an eternal topic. how to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roject cost, make the limited funds to create more and more benefit, related to enterpris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system is in constant to adapt to the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direc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bidding system make the project cost, project timelimit for a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become more rationalized, scientific.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low cost and good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basic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therefore, must be to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in whole process monitoring,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phase of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and then analyse the construction phase of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and finally the final accounts of the completed project phase of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so this has profou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keywords: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importance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建设单位普遍忽视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是把重点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价款。
忽略了前期工作阶段作为投资控制基础的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的作用,因此,造成了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的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各大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即达到80%~90%.决策阶段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
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
作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决策阶段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拟建项目进行经济评价,选择技术上可行的建设方案,并在优化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使其在项目建设中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①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②建设地区的选择;③建设地点的选择;④项目的经济规模;⑤工艺评选;⑥设备选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常有一些工程不顾客观规律,忽视对项目决策过程中的经济评价,导致提高成本、降低效率,影响项目应有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建设地区的选择,有一个基本原则,即靠近原料、燃料和消费地的原则。
这样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可避免原料、燃料和成品的远途运输,减少费用,降低成本;可缩短运输距离,减少流通时间,加快资金周转,有利于企业经营。
又如项目的经济规模,规模经济标准是指产品的合理生产批量,一些产品的生产在一定条件下呈“收益递增”的经济现象,即随生产批量的扩大,单位成本降低,收益上升。
在我国,长期以来一些宜于发挥规模效益的产品生产企业数目过多,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企业之间缺乏合理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使得资源配置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
不少地方与企业不顾经济规模和布局的合理性,重复引进,重复建设,使项目投资和资源严重浪费;有些行业众多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打内战,这极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不利于与国际惯例接轨,不利于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一个建设项目若出现前期决策失误,不管后期建设实施阶段造价管理如何努力,也无法弥补其损失。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
设计是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的安排,也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的过程。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能使项目建设缩短工期,节省投资,提高效率。
据西方一些国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l%以下,而这l%以下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却占75%以上。
因为对于一般建设工程,材料和设备选用占工程成本的50%以上,而在设计阶段建筑形式、结构类别、设备和材料的选用己经确定。
在建设后期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小(10%以下)。
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至关重要。
同一建设项目,同一单项单位工程,可以有不同的方案,从而有不同的造价。
因此,有必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做多个方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益评价,选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即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
设计方案优化常采用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法。
即在满足功能或尽可能提高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其公式如下:v=f/c(式中:v价值系数:f功能系数,c成本系数)。
工程建设需大量投入人、财、物,因而价值工程在工程建设方面大有可为。
作为一种相当成熟而又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价值工程在许多国家的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
例如,美国1972年对俄亥俄河拦河坝的设计进行了严密的分析。
从功能和成本两个角度综合考虑,提出了新的改进设计方案,把滋洪道闸门的高度增大,使闸门的数量从17扇减为12扇,同时改进了闸门施工所用的沉箱结构,在不影响水坝功能可靠性的前提下,节约筑坝费用1930万美元。
而用于请专家进行价值工程分析的费用只有1.29万美元,取得了l美元收益接近1500美元的成果。
在工程设计阶段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环节。
设计人员和造价管理人员必须密切配合,作好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在降低和控制项目投资上下功夫。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及时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对比,反馈造价信息,能动地影响设计,以保证有效地控制投资。
3、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变更会带来工程造价和工期的变化,经常会遇到来自业主方对项目要求的修改、设计方由于业主要求的变化或现场施工环境、施工技术的要求而产生的设计变更等。
工程变更一旦处理不好常会引起纠纷,损害投资者或承包商的利益,对项目目标控制很不利。
首先是投资容易失控,因为承包工程实际造价=合同价+索赔额。
承包方为了适应日益竞争的建设市场,通常在合同谈判时让步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索赔获取补偿。
由于工程变更所引起的工程量的变化、承包方的索赔等,都有可能使最终投资超出原来的预计投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合理组织材料进场。
为了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材料的质量,很多业主都要求”三大材”由甲供。
这样一来,如果采购过多,不仅造成资金积压,而且可能造成过保质期无法使用;如果采购过少,可能造成供应短缺,停工待料。
现在,主要建材价格都已放开,市场价格波动大,就更要求业主把握好定货的时机。
所以业主对建筑工程材料的采购,一定要提前关注,绝不能开工后才找米下锅。
控制好工程款的支付额度和进度。
一般来讲,业主会想方设法延缓工程款的支付,而施工企业会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工程款。
实践工作中,很多业主的投资资金来源,银行贷款占60%以上,利息支出往往会占到整个投资的3%-5%左右,控制好工程款的支付额度和进度带来的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4.竣工决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由于竣工结算审计是事后审计,很多问题很难发现.如设计、发包、合同签定的背景及施工中发生的细节等,这将给最终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竣工决算这最后一道关口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建设单位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等.使工程建设投资达到最佳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审计人员必须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从严把关。
工作中应坚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变更内容纳具体做法。
熟悉工程变更、增减工程量情况,为决算审计打下基础。
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
只有坚持严格的办法和程序才能保证决算的真实性、严肃性。
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控制,实施跟踪审计,掌握建设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每一环节的第一手资料,为客观公正地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可靠的审计依据。
5、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往往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合理结算建安工程价款,算细账,这样做尽管也有用,但毕竟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